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甚麼是「知識分子」?
2015/06/21 15:29:13瀏覽371|回應0|推薦10

【讀書、出名,然後呢?】

以往祭拜文昌反應的是百姓中舉的心理,現代祭拜文昌反應的是考上好學校的心理,考試順利當然重要,但之後呢?只圖心中的黃金屋和顏如玉?

《文昌帝君陰鷙文》:竇禹鈞命該早夭無嗣,但因收養孤女、廣行善義,結果延壽三十六歲,五子登科皆為忠臣;宋郊用竹枝搭橋讓雨中數萬螞蟻逃生,因而高中狀元;孫叔敖小時候看到傳說中見了就會死的雙頭蛇,為了不讓他人也看到,就將蛇殺死埋葬,因而做了宰相。

文昌帝君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要高中固然要勤奮念書,但最主要是有善念、有義行來改變命運,如果沒善念,中了第反而荼害百姓,縱使祭祀豐沛、法會連天,文昌也不敢保佑!

 

【沉溺過去的人】

台灣正走向公民覺醒、正義抬頭之路,擺脫任何政黨的綁架,進行社會改革,此間雖有不安定,卻是長治久安必做之事,實可喜可賀,卻見有許多人以「無比沉痛」「無限沉淪」來形容台灣現況!

如果台灣維持戒嚴時代的政經狀況,今日又會如何呢?不禁想朱天心一句名言:很懷念戒嚴時期的那種安定!

 

【近半個世紀後】

1972年,中央日報連載〈一個小市民的心聲〉,鼓吹當時社會安定,人民安和樂利,所有亂象都是反對運動跟野心奪權者的挑撥、煽動、破壞,以及無知者的盲從。

1979年,青年戰士報發行《南海血淚》,鼓吹安定,莫成越南難民翻版。

2015年,43年後,我聽到一模一樣的言論,所以我走入歷史的記憶。

 

【內道外儒】

大乘修行是入世,不是出世;是創造,不是冥想;是老實生活,不是媚俗;是實踐,不是掛在嘴上。大乘修行是有所為卻無所得,不是無所為卻想有所果。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24776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