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過度自信與過度自卑
2021/11/11 11:07:36瀏覽889|回應0|推薦8

 ◆過度自信:我是救世主,民族的救星,世界的偉人

公司常接到一些奇人異士的稿件,他們對蒼生充滿悲憫,以救世主之姿出現,以解救天下為己任,甚至因而憂鬱+焦慮。先不論其才學、修養、能力如何,有這種「我是聖王(菩薩)來救世」的封建、神權觀點就值得商榷。(不過,大抵這些人都有達克效應(DK effect),這是一種認知偏差,能力欠缺的人有一種虛幻的自我優越感,錯誤地認為自己比真實情況更加優秀。簡言之,庸人容易因欠缺自知之明而自我膨脹。)

方立天教授說,大乘佛教把慈悲分成三個層次:一是「小悲」,指視眾生猶如赤子,而「與樂拔苦」,這是凡夫的慈悲;二是「中悲」,是指開悟「諸法無我」的道理而引發的慈悲,是阿羅漢和初地以上菩薩的慈悲;三是「大悲」,指由無分別心而生起的平等無差別的絕對慈悲,這是佛所獨有的,也稱同體大悲、大慈大悲。

小悲的凡夫將蒼生視為無知的小孩,須由自己來救度,這種自己在上,眾生在下的不平等、充滿分別心的思想,是自我英雄主義與虛榮心的轉換,還有受威權時代歌頌獨裁者的遺毒影響,成分還大一點。

PS:政治上的救世主,好像也差不多。

 

◆過度自卑:如何看待自己與別人

有一個強姦殺人犯在庭上聲淚俱下的說,他從小被父母遺棄在孤兒院,飽受他人欺凌,而且因為沒有受到良好的照顧和教育,長大後生活坎坷,因而心中有怨,才會鑄下大錯。他還滔滔不絕地陳述著自己遭遇的不幸。

不久法官流下淚來說:「小平,你不認得我了嗎?我是跟你在孤兒院長大,連自己父母是誰都不知道,還小兒麻痺的小毛啊!」

我們對有不幸遭遇的人確實應該多給予關懷、體諒和包容,讓他感受社會溫暖,因而萌生向上的善念,如果一昧譴責,他變本加厲,最後只是更加相互為害,造成雙輸。

但反過來,有不幸遭遇的人,卻不宜以此為理由,讓自己陷入自艾自嘆裡無法自拔,這樣情況不但不會好轉,還會更加悲情、更加沉淪,不妨化悲憤為力量,讓自己的價值能做更大的發揮,這樣才是扭轉命運之道。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jin&aid=15540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