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兔子舞-美國
2021/11/19 21:55:32瀏覽1397|回應0|推薦3

兔子舞
(
美國)

 

歌名(1):Bunny Hop
作詞:Ray Anthony
作曲:Ray Anthony & his orchestra
歌名(2):證誠寺の狸ばやし(證城寺の狸囃子)
作詞:野口雨情
作曲:中山晉平
歌名(3):The Hungry Raccoon (SHO-JO-JI), 1955
改編者:Bill Walsh
演唱:アーサ・キット(Eartha Kitt)
演奏:Joe Resumans Orchestra
舞名:兔子舞
編舞:美國的舞會遊戲
土風舞音樂:惠美唱片FDC-0006;散見於早期各家土風舞唱片

這是一首簡單好玩的舞蹈,相信很多舞友們可能在幼稚園時期就學會了.但是為什麼有人說它是日本舞,又有人說它是美國舞,兩種說法誰是誰非呢?這首舞又有什麼豐富內容值得青蛙老師特別挑出來為它寫一篇舞蹈簡介呢?老規矩,請舞友們搬小板凳來坐好,聽青蛙老師講故事嘍


(
插圖出自劉興欽博士漫畫)

我們先來看看這兩首音樂的時間:美國的Bunny Hop發行於西元1952;日本的證誠寺の狸ばやし(證城寺の狸囃子)則是早在西元1920(日本大正八年)就已經發行這首歌了,看起來日本早了32,遠遠勝出.那我們就從比較早的日本開始說起好了.

這是一個在日本傳說已久的童話故事,在日本的傳說中,狐和狸都具有變幻化為人的能力,而且非常的調皮搗蛋.這是一個日本寺廟中有關狸的傳說故事(青蛙老師註:所謂的狸,就是狸貓,在中文正式名稱是”,沒錯,就是成語一丘之貉”.由於浣熊與貉外貌非常相近,因此常常有人誤以為就是浣熊,其實這是錯的).

話說在日本千葉縣木更津市的證誠寺有個住持很喜歡彈三味線,每天工作結束後他喜歡坐在院子裏隨興彈奏.寺院附近往昔通稱"鈴森",柏樹、松樹茂密,又有竹林,連白天光線也很昏暗,是狸貓喜歡築巢的地方.


某個秋天明月的夜晚,住持照例在窄廊彈三味線,結果院子出現大大小小將近百隻的狸貓,個個傾耳靜聽住持的彈奏.望著專心聆聽的眾狸貓,住持心想,難道狸貓也聽得懂三味線?


過一會兒,一隻看似頭頭的狸老大竟和著三味線旋律拍起肚子手舞足蹈起來,其他狸貓也用葉片做的笛子伴奏,邊吹邊舞.住持大喜,愈彈愈有勁.


就這樣人與狸高高興興的連續合奏了三個晚上,但到了第四天晚上不知怎麼回事,住持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狸貓出現,住持覺得很失望.



第二天早上住持巡視了正殿四周,發現已斷氣的狸老大躺在地上,而且肚皮破裂, 原來狸老大過於熱情捧場,太用力拍打肚子,竟把肚皮拍破了.



住持傷心地埋了狸老大,並為狸老大的墳墓取名為"狸塚".


雖然狸老大死了,但因為這件事使得證城寺的名字廣為人知,連路上的水溝蓋也以這則故事為題材,還把狸老大印在水溝蓋上面呢.有圖為證:


大正八年(1920),日本詩人野口雨情以此傳說為素材,寫下童謠歌詞,並由中山晉平作曲,住持與狸貓的故事因而名傳全日本.


中山晋平の自筆作曲碑:


證城寺的童謠碑:




以上圖片均在證城寺內:

(
參考出處: Suzuki Katsuya網頁 http://homepage3.nifty.com/suzuki-katsuya/newpage250.htm)

接下來就來介紹這一首日本童謠吧.

日文歌詞:
1.
證 證 證誠寺
證誠寺の庭は
ツ ツ 月夜だ
みな出て 来い来い来い
おいらの友達ァ
ぽんぽこ ぽんの ぽん

2.
負けるな 負けるな
和尚さんに 負けるな
来い 来い 来い
来い 来い 来い
みな出て 来い来い来い

3.
證 證 證誠寺
證誠寺の萩は
ツ ツ 月夜に 花盛り
おいらは 浮かれて
ぽんぽこ ぽんの ぽん

歌詞中文翻譯:
1.
証、証、証誠寺
証誠寺的院子
月、月、是月夜
大家出來快出來
各位朋友
砰砰砰砰

2.
不能輸,不能輸
不能輸給住持喔
來來來,來來來
大家出來都出來

3.
証、証、証誠寺
証誠寺的胡枝子
月、月、月夜下盛開
我們很高興
砰砰砰砰

既然是日本兒歌,我們就先來聽日本小朋友唱的兔子舞吧....,不對,"證城寺の狸囃子",還有卡通看哦:

另一個版本的日本童謠:證誠寺の狸ばやし(證城寺の狸囃子)


現在讓我們來回味一下幼稚園時期唱的兔子舞版本吧:


西元1952,美國出名的Gene Krupa爵士三重奏,以這首日本童謠為藍本,編曲成一首爵士樂,曲名為:Badgers Party(中譯:獾的派對)
(
青蛙老師註,這可能是英日在兔子舞上的轉捩點,這放在後面的美國兔子舞說完之後再來討論).

PS:有些早期土風舞唱片將本舞的歌曲名(同舞名)誤植歌名為"金閣寺",此為大謬.日本的金閣寺本名叫做鹿苑寺,位於京都府京都市北區,與千葉縣木更津市的證誠寺差距非常遠,錯把汴京當馬涼.


接下來將場景轉到美國.前面曾經講到西元1952年美國Gene Krupa爵士三重奏樂團將本歌曲改編為爵士樂演奏嗎,就在同一年的美國,另一個出名的樂隊,Ray Anthony領導的名為Ray Anthony & his orchestra樂團為美國舊金山市Balboa High School(Balboa高中)發明的一首舞會遊戲的混合舞作的曲子,曲名叫做Bunny Hop.”Bunny”是美國人對兔子的暱稱,應該很多人都知道,我們叫邦尼兔.Balboa高中根據西元1930年代到西元1950年代左右流行在古巴嘉年華會的一種叫做”Conga Line”流行鏈狀舞蹈改編的舞會遊戲舞蹈,由於動作中主要有數個雙腳跳的動作,就像是兔子跳躍,因此取名為Bunny Hop.沒想到就此聲名大噪,不但風靡全美國,更是席捲全世界,連幼稚園的小朋友都會跳了.

這是錄自美國加州柏克萊分校校園內自主跳起”conga line”:


興之所致,隨興來一個conga line:


脫胎contra danceBunny Hop的舞法原文敘述為:
“Holding on to the hips of the person in front of them.They tap the floor two times with their left foot, then with their right foot, then they hop forwards, backwards, and finally three hops forward to finish the sequence”
中文翻譯:雙手放在前面人臀部的上面(那不就是腰部了嗎?臀部的上面.呵呵~),左腳點兩下,右腳點兩下,然後前跳,後跳,向前跳三下.

這是Ray Anthony & his orchestra樂團為Balboa高中的Bunny Hop編了這首配曲:


西元1953Ray Anthony & his orchestra在電視上的演出,由內容可看出當年的美國人對Bunny Hop是多麼的著迷:


耳尖的舞友應該聽出來,其實這首Bunny Hop是有歌詞的,我們來聽聽看,歌詞是不是這樣:
1.
Put your right foot forward
Put your left foot out
Do the Bunny hop
Hop, hop, hop

2.
Dance this new creation
Its the new sensation
Do the Bunny hop
Hop, hop, hop

3.
All join in the fun
Father, mother, son
Do the Bunny hop
Hop, hop, hop

4.
Put your right foot forward
Put your left foot out
Do the Bunny hop
Hop, hop, hop

5.
Dance this new creation
Its the new sensation
Do the Bunny hop
Hop, hop, hop

6.
All join in the fun
Father, mother, son
Do the Bunny hop
Hop, hop, hop
(
以上英文都很簡單,不需要我來翻譯了吧.)

如果對土風舞史較為熟悉的舞友可能有看過另外一種說法,Bunny Hop兔子舞是源自於芬蘭的土風舞Letkajenkka.

芬蘭Letkajenkka:


如果舞友們有看過以上的訊息,可能會混淆你的腦袋,就讓青蛙老師來幫各位釐清一下來龍去脈.芬蘭的Letkajenkka在芬蘭當地走紅於西元1963年到西元1965,當時是由芬蘭留美的交換學生在美國電視上看到這麼火紅的舞蹈,一時驚為天人,於是在回國之後,用芬蘭的傳統民謠來搭配這首兔子舞,竟然毫無違和感,非常的順,非常的搭,後來不知情者因為配著芬蘭的民謠跳兔子舞是如此的當然,因此訛傳為此舞為芬蘭的土風舞,其實這是誤傳.

這首流行全世界,帶出歡樂氣氛的簡單舞會遊戲自然有很多衍生出來的舞名或不同的配舞音樂,其中幾個比較出名的,例如沙烏地阿拉伯的企鵝舞”(好奇怪,燠熱的中東沙漠地區竟然跳南極的企鵝?),幾乎成為婚禮中不可或缺的舞會遊戲.

沙烏地阿拉伯的企鵝舞”_01:


沙烏地阿拉伯的企鵝舞”_02:


沙烏地阿拉伯的企鵝舞”_03:


另外一首由Gelato所演唱的Penguins Game(“企鵝遊戲”)的歌曲也常常被拿來跳兔子舞:


有人出來喊了,”等等,青蛙老師,你都把這首舞的來龍去脈都講完了,等於說這首舞是出自美國是確定的,那我們從小到大跳的......”的兔子舞怎麼辦?總要給個說法吧?”

,我現在來說這一段.前面青蛙老師在介紹美國Gene Krupa爵士三重奏演奏的Badgers Party時不是留了一句後話,後面再來討論嗎?那就是現在啦.日本的這首狸貓的童謠傳到了美國人的手裡就變成狗獾的舞會了(Badger意思是獾的意思,獾又名狗獾,主要產於美洲),這首音樂是由Gene Krupa爵士樂團於西元1952(昭和27)在東京錄製的.影響所及,在西元1955年就出來一首歌唱版:SHO JO JI,也就是我們聯歡常放的版本.

土風舞版的兔子舞:


相信大部份的舞友都跟我一樣,一開始就以為上面這首歌曲是日本人唱的日本童謠,不會錯的,你聽SHO JO JI的發音是多麼的正確,日本人的口音是多麼的明顯.可是青蛙老師一直納悶著,為什麼我一直聽到歌詞裡面一直喊餓!!!(hungry,very hungry)?日文怎麼會有hungry這個字呢?反正幾十年來都這麼聽這麼跳,就不用想太多了吧.後來在舞之心論壇上南投的廖壬棋老師發起了一個用英文歌曲編成土風舞的接龍帖,有舞友寫了兔子舞Bunny Hop,我知道Bunny Hop是確有其歌,確有其舞,那我們台灣用的版本怎麼不用原始英文版本而是用日本版本?幾經推敲與研究,廣蒐網路歌曲,最後得到一個驚人的發現:我們使用的日本版歌曲竟然不是日本歌曲!這下誤會大了,要趕快找出原因來.

追本溯源之後,終於釐清了,原來問題出在歌手身上!這一首歌曲是美國改編日本童謠的歌曲,歌詞竟然是英文!原來這個版本是由美國的一位製片家Bill Walsh為了美國節目The Original Mickey Mouse Club Show於西元1955117日播出的節目拿日本童謠改編成英文歌曲,曲名叫做The Hungry Raccoon(飢餓的浣熊),請到當時的大牌歌星Eartha Kitt來演唱.不知道是因為Eartha Kitt的家庭背景的關係,還是為了模仿日本口音的關係,這首歌唱到讓我們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讓我們一直以為是日本歌.

由於主唱者Eartha Kitt的母親是北美洲混洛基印地安人+非洲+美國的混血,而她的爸爸是德裔或荷裔,因此她說英語的口音相當重,根本聽不出來是在唱英文歌,各位相信這首是英文歌嗎?

Eartha Kitt照片:


Eartha Kitt,攝於西元2007:


這首歌的資訊是:

改編歌名:The Hungry Raccoon (SHO-JO-JI), 1955
改編者:Bill Walsh
演唱:アーサ・キット(Eartha Kitt)
演奏:Joe Resumans Orchestra
舞名:兔子舞
編舞:美國的舞會遊戲.
土風舞音樂:惠美唱片FDC-0006;散見於早期各家土風舞唱片

在這個版本裡,美國把狸貓改成浣熊(Raccoon),把歌名改成:The Hungry Raccoon (飢餓的浣熊),跟日本原曲完全不一樣.我想可能是因為兒童節目嘛,就取可愛一點的名字嘍.

以下是西元1955Bill Walsh改寫的英文歌詞,也是淺顯易懂,我就不翻譯啦.

歌名:The Hungry Raccoon(副歌名:Sho-jo-ji)
英文原文歌詞:
1.
Sho sho sho-jo-ji,
sho-jo-ji is a raccoon.
He is always hungry
so he sings of koi koi koi.
He will rub his head and tummy,
rub head and rum tum tum.

2.
Macaroons and macaroni,
jelly beans, and pink abalone,
koi, koi, koi, koi, koi, koi
All he says is koi koi koi

3.
Sho sho sho-jo-ji,
sho-jo-ji is a raccoon.
He is always hungry
so he sings of koi koi koi.
Always a-hungry very hungry
that’s why he sings of koi

4.
Sho sho sho-jo-ji,
sho-jo-ji is a raccoon.
He is always hungry
so he sings of koi koi koi.
He will rub his head and tummy,
rub head and rum tum tum.

5.
Makeruna makeruna,
osho-san ni makeruna
Koi koi koi koi-koi-koi
Minna dete koi-koi-koi

6.
Sho sho sho-jo-ji,
sho-jo-ji is a raccoon.
He is always hungry
so he sings of koi koi koi.
Always a-hungry very hungry
that’s why he sings of koi.

請各位舞友們邊聽邊對照歌詞,就不難發現為什麼我會誤解為日文啦.
(
大家如果腳癢忍不住的話,就站起來一起跳跳跳嘍!)








參考資料:
1.
日文版維基百科
2.
英文版維基百科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flin01&aid=17054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