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7/10 10:02:43瀏覽543|回應1|推薦3 | |
「辯經」其來有自,透過對經典見解不同的辯論,彼此當可相互精進,或糾正錯誤。但「辯經」與一般的「辯論」不同。「辯論」要以自己的立場為對,以各種不計是非、手段、技巧(甚至故意醜化、扭曲、污衊、栽贓、人身攻擊、惡口、妄言等,不一而足)以求勝為唯一目的,這也是一種世俗的求勝訓練。 但「辯經」自然不是如此,辯經是要能透過討論獲得真理的呈現與體悟,完全與勝負無關,如果一個人在「辯經」時,卻以「辯論」的心態行之,則此經不辯也罷,因為已經俗了、髒了。 一般而言,如果見解不同,可以透過溝通、討論、辯論,乃至公評(即有陪審團)的方式來獲得定論,但這個定論當然不見的為對,事實上,評審團也經常判錯,不然耶穌也不會被判死刑。但對「辯經」而言,成敗並不重要的(「勝敗」是世俗的東西),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當事人體悟多少?更重要的是,當事人已經在這個過程中展現他的修為程度。 一個人,如果在與別人意見相左時,即直指別人為錯,自己為對,要求別人改進,或斥責別人胡說,當然就可斷言此人並無任何基本修為了,達摩說:「末世後,說道的多,悟道的少。」即此理也。 接著,在辯經過程中,又為求勝利,不惜運用辯論的歪扭技巧,那麼縱使他能將「大藏經」倒背如流,其修為,還是與濁世中三毒之人並無二異。 辯經,除了探究法理,更在探測自己的修行。法理皆為有為法,皆為可捨之法,唯修行,是自己的德行,如業隨行。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