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24 11:29:10瀏覽496|回應0|推薦1 | |
世俗的人遇到事情,大多會說,這是因緣注定,躲也躲不過,但,誰知道,這是果,還是因?他們現在做的,不一定是承受結果,更可能是起了貪嗔癡而在造因(業)啊? 更何況,如果這是果,卻不是善果,而是虐緣,那當事人如果是有修行的人,就應該懂得把這個虐緣化掉,而不是順手把它吞下去,否則因果輪迴相報,生生無止息(應該是他潛意識裡也很想「吃」吧,所以就打蛇隨棍上,故意酒後失身)。 至於道德標準確實是隨時代、地域而不同的,其實,佛教也不是極端的道德教條主義,它強調的是基本的「五戒」、「十戒」,到了大乘佛教,強調「不起動念」,甚至還反對刻板的道德教條。 但雖然如此,佛教還是有個道德原則,那應該就是「正」吧,比如佛陀的「八正道」,但要強調的是,佛教強調正善,世俗人會以為那是道德,或是因果,但修行的人知道,那是為了「不起動念」,因為心念起,則緣起、業障起,輪迴起,苦起,........,所以斷念生信,才是正途。 至於一個人,自我道德標準低,是否就可以因而心安理得、不帶業往生?當然不是,很多流氓對世俗道德標準低,我行我素,雖然他自覺很快樂,但王法和天地律法並不會因為他的白癡而獨厚他,相反的,他會很快受到律法的懲罰,好讓他認知什麼才是真理。 「圓滿」並不是要堅持自以為是的道德標準與人碰撞,佛教的「四愛攝」說的很清楚: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文殊菩薩十大願」也說的很清楚:「願共有緣。同業同道。隨緣化變。當以救之令得出離。共我有緣。發菩提心求無上道。」 佛教強調的圓滿是「同業同行,共我有緣」,佛教從未教人與他人對抗呢!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