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雲上了谁的當?
2020/11/24 14:34:50瀏覽319|回應0|推薦0

眾所周知,螞蟻金服IPO在上市前36小時被喊暫停,然後各種指控、不利消息和負面指責接踵而至,甚至宣稱是遭到中共中央最高階層的修理,這時候隨便哪個有心人士都可以瞎說亂扯,難不成你還能找習近平對質嗎?

但無論其中有多少事實和謠言,此次的IPO恐怕是大概率的徹底夭折了。

我習慣從一些特殊事件中聞嗅不尋常、不合常理和不上檯面的轉折點,來推論事件較接近合理的路徑和解釋,或者說是疑神弄鬼話八卦。

反正閒來無事,下面開始展開故事,如有雷同,概不負責。

一、螞蟻IPO發行的計畫不是突然間發生,而是在一路開了綠燈的上市公路上快速前進,主管和監管單位根據其上市申請資料,對其近年運營方式、獲利方式和獲利能力應該都已經做了審核和了解,連給予的股號886886都讓人暗地裡產生不少綺想;而結果大出眾人意料之外,說停就停了。

這基本已經透露出整件事沒有想像中單純,也就是說如果只是因單純的槓桿和風險太高,如許多分析和觀察者所說,萬一出了問題,有可能引發類似2008美國次貸危機的考量,實在也點說不過去。

二、美國的次貸金融風暴是怎麼回事?說穿了就是華爾街串通政府套殺集中在亞洲的大小散戶投資者。當年為了掩蓋各國的索賠新聞,美國政府也費了不少工夫,演了不少好戲。而且後來剛剛好就只倒了雷曼兄弟。

還記得那時美聯儲發了多少錢給銀行嗎?還記得多少銀行高管領了多少獎金嗎?引發次貸危機的違約房貸的抵押物呢?那可是扎扎實實的不動資產;後來那些人承接了這些所謂的"不良資產"?轉手後又賺了多少?

三、先不說專業金融之風險分析,螞蟻金服的放貸業務可約略對比所謂信用卡小額融資,這項業務已在世界各國運行超過50年;而信用卡的獲利能力大家都應該清楚,還沒聽說哪個銀行因信用卡業務出現問題的,只有賺多賺少的問題而已。

而對於有人估算螞蟻金服所謂的50倍槓桿,基礎就建立在放貸金額和獲利。此次募資345億美元約2,300億人民幣,有人估放貸可達約22,000億人民幣,若算上市後總體市值是多少倍的槓桿,風險有多少?而申購總額達30,000億美金,相當204,000億人民幣,這些投資人(法人)腦袋都有問題嗎?

四、再來就是馬雲個人的操守問題。雖說馬雲此次IPO發行,代表的是各大股東,但絕對是拿自己的社會聲譽和社會責任來集資,其身價或身家再提高5倍、10倍甚至百倍,對馬雲來說意義真的不大。

就像假設你財產有100億還是1000億,除非賭博或拿錢去大街上亂灑,不然你這輩子都一樣花不完,所以差別不大。那麼馬雲要的是什麼?

五、國際各大銀行欲搶佔中國信用卡市場已久,卻因線上支付魂斷藍橋、先機盡失。而線上支付在除了中國的各大市場,長期均因各種不同理由而推展不開,應該就是動了誰的奶酪吧?

10月初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盧比歐,公開質疑螞蟻IPO並呼籲延緩其上市。

六、1024號馬雲在上海金融峰會發表演講,一開場沒多久這傢伙就似乎是動了氣,一股腦地直指金融監管機構有問題;而中國金融監管機構怎麼可能會在多年監管花唄、借唄後,待上市前夕才突發奇想、腦門一衝欲阻止IPO發行嗎?

周小川等大老和專家不是在現場嗎?他們不是也來聽意見和了解內容嗎?

綜合以上,故事情節呼之欲出:

習近平再怎麼英明神武,也不可能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而金融這個充滿"騙術""泡沫"專業領域,碰到史上最大的IPO,必定要指派一個專業隊伍進行評估和了解。於是,周小川等人應該就是帶著任務南下的。

眼看上市在即,馬雲縱有過人膽識和豐富經驗,心中不免有壯志將酬而浮沉洶湧之狀態,但這時官方並未針對此事發表過任何不利於IPO案的言論和看法,而馬雲卻在演講中公然開砲。很明顯此時的馬雲,已失去冷靜而理智的判斷能力。

馬雲一開頭就已經讓台下的大老聽不下去了,中間的論述有無道理都不重要了;大老們想的是:我都還沒開口說什麼啊!你以為你是誰?聯合國那些職位想嚇唬谁?

至此,可以說大勢已定,只差報告怎麼寫了。

我認為,一定是有人對馬雲暗示或說了什麼,而且是非常不利的消息、甚至是類似已確定阻止上市的說法。此人(或多人)絕非一般人,否則不可能讓馬雲入套。

是誰忽悠了馬雲?我不知道。

但是,我認為有兩個可能可以推理:

  1. 主管和監管單位內部:

    雖說前有阿里巴巴上市的經驗可借鑑,但畢竟那是在華爾街,這次可是在中國境內發行的。主管單位的專業能力和擔當如何很難說,中國部分官員的操守很讓人不信任。

    假設這整個過程官員們是秉守本分的,但為了日後的仕途和責任承擔問題,面對只差臨門一腳卻沒有十足把握不出亂子的大案子,在欽差大人的面前說什麼話最沒有風險,可想而知。

    而假設已經有拿了好處,明面上不好說什麼而導致對方揭發和翻臉,弄成是中央揮的大棒而與我無關,這也是最聰明的選擇。

  2. 外部勢力之佈局:

    有人圍堵並打壓中國的實體經濟,並企圖進入中國金融、服務等市場,早已經不是秘密。他們談判得不到後,會想用什麼怪招、陰招或賤招都不足為奇,也不會笨到直接在公開透明的機制下和中國對幹。

    陰暗的猜想,裡面是不是有收買官員反將馬雲一軍,或者長期潛伏的買辦官員下黑手,都不是不可能。

當然,無論真相如何,甚至完全不是以上的推測,而只是自然發展的結果,都已無關重要。中國大陸推行雙循環大戰略的環境下,根據我所了解和各國的信用卡經驗,小額融資貸款應該是有很大的促進民間消費作用。

馬雲誇大的互聯網創新科技大數據,雖粗略上只是傳統金融和線上支付大數據的技術結合,但可以創造消費和擺脫西方金融勢力的作用,確實是存在可能的。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3353&aid=153806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