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0/02 03:57:34瀏覽1117|回應4|推薦98 | |
某日借得清代第一才子紀曉嵐妙事一書,閱之甚感妙趣橫生,不自覺數日已閱畢,其中〝扶乩的疑信參半〞一則,因與自身經歷有所涉及之處,認為有參照必要,特將記憶所及告之諸格友,以充實茶餘飯後笑談資料。 話說民國卅八年,西元一九四九年共軍兵不血刃解放瀋陽,我們全家逃避不及,坐困愁城。父親失了主意,求諸乩仙,我當時年幼對此事一無所知。多年後從父親言談中獲知,那次扶乩,乩仙對時局的看法是"回天尚待荊棘首 ",表示國軍一時戰敗,尚非回天乏術。至於如何反敗為勝那就要等"大將頭上長青草 "。父親斟酌時局及乩語認為應該追隨老蔣到台灣,再徐圖反攻大陸。因此變賣一切家產賃船(請參閱拙著黃海歷險記)赴台。 多年後我赴泰工作,某年春節參與僑界舉辦之春節盂蘭勝會,北攬府鱷魚大王楊海泉先生主持,會中有一段請仙扶乩。我當時位列前席,得以詳細觀察全部過程,先由扶乩主持者請神,另由兩人各單手執同一木义,下端為乩筆,由神的意旨指使乩筆在木盤上寫字,寫出之字由周遭眾人判讀,確認後另有專人記下。如此過程完成七言或五言律詩,內容大略為回答問卜者之問題,最後署下大仙令名,或為某神祇,亦間有孤魂野鬼或狐仙之類。我是不信鬼神之人,當然是以找破綻的心態觀察。那兩個執乩筆的人,一個神態機伶,另一個眼神呆滯,精神渙散,手勁不足完全是跟隨他人走筆。筆劃運動迅速,眾人則眾口一詞,未見爭議。潮州方言與閩南語相似,我略懂一、二,認為如此天衣無縫與世間魔術無異。欣賞可也,不可遽信,但也不必質疑過度,免傷眾人興緻。 今讀紀曉嵐之文,感覺他是先則深信,繼則存疑。其實鬼神之說,不能自圓其說之處甚多,稍加質疑即不能立足。然世間假鬼神斂財之事,時有所聞,此輩多為手法捷巧之徒,善於察颜觀色,懂得問卜者心理,私相編撰稿本,轉相授受,如此斂些小財尚可,如利用他人心理弱點,以五鬼搬運之法使人傾家蕩產、妻女受辱,則已涉及刑責國法不容矣。 人生而不平等,後天環境容有所修正,但聖賢才智平庸遲愚魯鈍均非人力所可改變,故有人稱曾親見上帝,也有人認為自己就是上帝。我不信鬼,某日深夜溜狗,四下無人,行經鄰居後門,該門突然無風洞開,我當然沒見過鬼,但我那隻鬼卻嚇的出了竅,你知道是什麼感覺嗎?是頭頂的血液向下沉,也就是頭皮發凉,至於頭髮有没有豎起來,我沒有感覺。
|
|
( 心情隨筆|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