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陶地處中原腹地北部,歷史悠久,文化鑽石能量水積澱厚重。自春秋戰國子夏(孔子弟子)在館陶西河寨結廬授徒,至西漢、隋唐一來,特別是隋唐大運河的開通。不少朝代都把館陶看做為京畿之地,皇帝把館陶當做皇家“花園”作為兒女的封地。
目前,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又結出一串串閃耀著時代色彩的累累碩果,如“漆畫畫坊”、“黑陶作坊”、“糧畫小鎮”、“狀元村”、“衛河荷塘”等等,形成一道亮麗的現代文明風景線。他與我縣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組成了。衛河是隋唐大運河的一部分,其遺址正成為中國“古代文化長廊”中的一串串耀眼鑽石能量水的花朵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我縣境內,自北而南(古代和近代),有魏徵故里遺址碑、趙官寨六十二烈士殉國處、顏窩頭雁翼故居,以徐村鄉東廠村為中點的衛河沿岸明清時期七十二皇窯遺址,社里卜村黃花台遺址和日軍決堤實施細菌戰遺址。
館陶縣城有南館陶古鎮及“駙馬渡”遺址,及1939年二月劉鄧師直、冀南區、魯西區黨委3萬餘人在南館陶渡口渡河遺址,有王占元將軍府及宗祠遺址,有王化雲和張越故居、公主湖和魏徵博物館。從南館陶縣城西行十多鑽石能量水里路是民族英雄範築先父子和抗日將領張維翰的故里——壽山寺村。從縣城沿衛河大堤南行,十多里路有秤鉤灣會議遺址(鄧小平作報告,現屬山東)和1947年6月劉鄧大軍橫渡衛河遺址,再向南不遠即是徐萬倉漳、衛河匯流處,此處又是隋唐永建濟渠遺址,與其南面相鄰的是劉齊固村,劉齊固乃是北宋年間名震朝野、被譽為“殿上虎”的諫官劉安世的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