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3愛詩網05]臺灣古典詩--張達修〈凍頂茶〉:凍頂烏龍茶的傳奇身世
2013/08/30 10:45:24瀏覽2156|回應1|推薦6



原詩面貌:

張達修〈凍頂茶〉
平疇時聽采茶曲,新泉活火瀹蘇髯。魚眼松風韻事添,潤到詩腸清到骨。
茶經有待續鴻漸,卅年癖嗜故山茗。酒後耕餘懷凍頂,蒼爪烏龍稱軟枝。
茶煙嬝嬝夢初醒,名茶史溯咸豐時。移植人傳自鳳池,三十六枝勤選拔。
沙連分植不容疑,鳳池本是林家子。黃卷青燈勤礪砥,買棹迢迢入福州。
棘闈一展屠龍技,果見真才宴鹿鳴。聲華一日遍燕京,鳳藻榮頒錫綸綍。
却看茅屋出公卿,閩海歸來爭餞酒。贈以茶苗當折柳,謂言珂里等彞陵。
餘蔭千秋昌厥後,春風載滿孝廉船。卅六靈株樹樹妍,雲霧窟中和露種。
幾時青遍翠微巔,凍頂長年雲霧閉。風味芬芳獨標異,山以茶名信不虛。
槍旗從此成勝地,連畦鬱鬱四時春。采摘翩翩多麗人,鳳凰山下花簇簇。
麒麟潭畔葉鱗鱗,焙製幾經好身手。甘留舌本香盈口,塵根淨盡慧根生。
嗜飲人多臻上壽,先哲流芳澤萬家。蓬萊聲價首堪誇,六安小峴空相憶。
何似名山茁嫩芽,鳳凰山與鳳凰谷。一望無垠茶葉綠,雞犬相聞達四村。

翻譯解碼:

 

平坦的田野時常聽到採茶歌,要有清澈的泉水、烈焰之炭火,才能煮出蘇軾所說的好茶。水燒開時,冒出狀如魚眼大小的氣泡,加上煮茶時的鼎沸聲,增添了煮茶過程的情趣,喝茶後讓人詩情飛耀,詩思臨降全身。茶經有待陸羽繼續撰寫,三十年來嗜喝自己故鄉的好茶。酒後、耕種之餘,讓人想來杯凍頂烏龍茶,青心烏龍又稱作軟枝烏龍。

煮茶時升起的煙霧像夢剛剛醒來,茗茶的歷史追溯到咸豐年間。林鳳池自武夷山引進烏龍茶苗回南投縣鹿谷鄉遍植,當時帶回的三十六株茶苗正是青心烏龍。林鳳池分送軟枝烏龍茶苗給鹿谷鄉人種植不容懷疑,他本就是林家的子孫。努力讀書求取功名,搭船渡海遠赴大陸福州參加科舉考試。果真高中舉人,衣錦還鄉,並為應鄉試中舉之士子舉辦了恭賀饗宴。聲名一下子就傳遍了北京,華美的文筆得到天子詔書肯定的殊榮。林鳳池原只是一介平民,因鄉試中舉而為官,從閩南歸來後,許多人爭相設宴款待他。贈以武夷山軟枝烏龍茶苗以為折柳之意,希望日後能有後會之期,兩地的環境氣候也相等,適宜栽種此茶。

希望所贈送的軟枝烏龍茶苗能遍植,恩澤後代,這位才士獲得後世褒美。這三十六株美好的茶樹苗,生長在雲霧、露水相伴的山谷中。過了不久青山一片綠意,在凍頂山長年的雲霧開闔中生養。茶味甘甜芬芳,獨特絕倫,在鹿谷鄉凍頂山所產之凍頂茶,果真名不虛傳。

從凍頂山盛產凍頂烏龍茶之後,遂成為名勝之地,連綿茂盛的綠意,果真四季都是春天。美人穿梭期間採摘茶葉,鹿谷鄉鳳凰山下美麗的花朵叢列。麒麟潭畔的茶叢並列,就像魚鱗一般,茶葉經微火加熱使其乾燥,更需經手許多經驗老到的師傅。甘甜留在舌本,芬香充盈嘴間,洗去凡塵俗事,破除煩惱,生出智慧的火花。

嗜喝茶茗的人往往長壽,德性留芳百世,澤被後代。臺灣茶葉的聲名獲得讚賞,價格節節上揚,安徽的六安茶也望塵莫及。哪裡有生產頂尖的茶葉,就是南投的鳳凰山與鳳凰谷。一望無際的茶葉綠意,遍及鹿谷鄉的永隆、秀峰、清水、瑞田等村莊。

◎詩藝賞析:

張達修的〈凍頂茶〉對於凍頂烏龍茶的歷史,細加考據,並運用古詩常見的賦、興的筆法,文字呈現古樸文雅的風貌。內容先從煮茶前,要講究水清、活火,煮茶時,冒出魚眼的氣泡、沸水的鼎沸聲,喝茶後,詩思降臨,這幾句的描述簡單、精妙的說明煮茶之要點與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喝完凍頂茶後,會有讓人詩意飛揚的驚人威力。

 

接著遙想到茶神陸羽,兼及酒後、耕種之餘也會讓人想來杯烏龍茶,最後煮茶的煙霧退去,時間要從咸豐年間說起,這是古詩典型「賦」的寫法,鋪陳一般人對茶的印象,但又以時間點巧妙嫁接後續要講的故事。

 

接著〈凍頂茶〉的重頭戲登場,作者扮演說書人的角色,娓娓道來烏龍茶的身世,先說南投人林鳳池赴京趕考,順道從武夷山帶回來三十六株茶苗回來耕種,後來茶樹遍植、世代繁衍在雲霧繚繞的南投山鹿谷凍頂山間,茶葉吸收天地日月精華,轉化而成甘美的茶湯,清楚道出為何凍頂烏龍茶會如此的甘甜醇厚,獨特絕倫,因為茶樹的絕佳生長環境優勢所為,接著又提到不僅具有環境優勢,連製茶過程都不曾馬虎,皆是由老師傅經手完成的,更顯凍頂烏龍茶的絕妙優勢。 

 

最後再由留在嘴中的茶湯,能夠讓人生出智慧的火花,拉回當下此刻,並提及喝茶能讓人長壽、價格近來節節上揚,其他茗茶也望塵莫及等等,結尾再次點出這滋味甘美的茶,就是來自南投鹿谷這一帶綠意盎然的山坡間,這段描述又再次述說凍頂烏龍茶出奇之處與風迷全臺盛況的掌故,這更突顯作者對家鄉鄉土的深入了解與深情不移的榮耀感,才會難以壓抑,亦要宣稱凍頂烏龍茶乃是極品中的極品。因此,張達修的〈凍頂茶〉呈現的是一幅凍頂茶的在地圖像,裡面有人文風景,也有田園風光,如此的美好,如此的自然,如此的驕傲。

延伸連結:

1855
年(清朝咸豐年間),鹿谷林鳳池赴福建應試,高中舉人,還鄉時,自武夷山帶回三十六株青心烏龍茶苗,其中十二株由「林三顯」種在麒麟潭邊的凍頂山。張達修的〈凍頂茶〉傳頌的就是這段傳奇。

「凍頂」為地名,一指臺灣南投縣鹿谷鄉「麒麟潭」邊的「凍頂山」,據說是因為先民早期無鞋可穿,寒冬必須「凍著腳尖上山頂」而得名。早期發源於鹿谷鄉的「彰雅村」「鳳凰村」「永隆村」,之後擴及鹿谷全鄉,因此之後產區附近的烏龍茶都稱為凍頂烏龍茶。

凍頂烏龍茶茶主要是以青心烏龍為原料製成的半發酵茶,發酵程度在百分之三十左右。以手工摘取,採一心兩葉或一心三葉。製茶過程獨特之處在於:烘乾後,需再重複以布包成球狀揉捻茶葉,使茶成半發酵半球狀,稱為「布揉製茶」或「熱團揉」。茶葉成半球狀,色澤墨綠,邊緣隱隱金黃色。外觀有青蛙皮般灰白點,葉間捲曲,葉片中間淡綠色,葉底邊緣鑲紅邊,稱為「綠葉紅鑲邊」或「青蒂、綠腹、紅鑲邊」。 

沖泡後,茶湯金黃,偏琥珀色,帶熟果香或濃花香,味醇厚甘潤,喉韻回甘十足,帶明顯焙火韻味。但近年亦有輕培火製茶,鎖定市場以高山茶清香味的需求進行烘焙,以致清香之餘,茶韻不夠,有只剩火味的詬病。

過去烏龍茶一直是外銷的主力產品,素來有「北包種,南凍頂」之說,走過百年歷史。而凍頂烏龍茶的再度崛起,則是在1980年代左右,茶葉由外銷市場轉為內需,「比賽茶」的推廣將之推向高峰。當時凍頂茶若有「特等獎」加冕,身價頓時翻漲數十倍,一斤動輒數萬元,人人爭買。記得小時候開始興起「老人茶」的泡茶風氣,家中若有凍頂烏龍茶,無論幾等,都會投來令人讚賞的眼光。

至今凍頂烏龍茶仍採手工摘取,臺灣烏龍茶仍以凍頂為極品,鹿谷更成為烏龍茶產區的代名詞。產季以冬天最佳,春天次之。今年已經預約好了一斤,就等冬天寒凍灰暗的天氣中,浸潤身處在絕頂的濃郁茶香裡,品嚐輕啜那溫暖人心的金黃茶湯。

龍茶的傳奇崛起,可說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而我們看待人生的起落興衰,亦是要掌握天時地利人和的機運。茶,道出人生之道,掌握時機,就能創造成功,因此要能掌握機會、創造機會,去贏得人生中自我的價值與風采。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ishtofish&aid=8187230

 回應文章

chiehyu
2013/10/17 19:27
有時稀鬆平常的事物,常被我們忽略了。
其實很多的事物都有不平凡的小故事等待我們去發掘、去了解。

許多事物的背後,也許是幾百萬人在背後努力的;
許多事情的背後,或許也都隱藏著像烏龍茶般的傳奇故事;
許多小人物的盛名遠播,可能包含的許多優質的元素去成就。
牧之(黃宏輝)(fishtofish) 於 2013-10-17 21:57 回覆:
傳奇常容易被我們給忘記,
但一旦當被歌頌時,
所有的回憶,又甦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