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衡〈雨止〉:雨後清新月如洗,忘卻塵憂處異地
◎原詩面貌:
草堂雨過勝林邱,竹榻橫斜枕簟幽。素月函烟清露暗,歸雲似水眾星浮。
千憂一釋秋將及,諸苦全消暑乍收。滿院天香人靜後,未知身在海東頭。
◎翻譯解碼:
下雨過後,覺得自己居處的清涼舒適勝過在野外的林丘之地,竹床斜斜地橫放著,枕在幽靜的竹席上。白色的月亮被雲煙籠罩著,清露無法顯出光亮的輝彩,行雲如水流一樣,而天上眾星像浮在似水的雲之上。秋天就要來了,就算有千種憂愁也將完全消除,暑氣漸消,所以就算有千種苦辛也都全部消除了。整個庭院飄散著雨後的餘味,人也跟著沉靜下來,渾然忘卻自己是在天涯海角的臺灣當官。
◎詩藝賞析:
〈雨止〉是一首以觸景聯想為主的詩作。首聯「草堂雨過勝林邱,竹榻橫斜枕簟幽」,從下雨過後的清涼觸覺,移轉到隨性斜置竹床、平放竹枕的視覺畫面。頸聯「素月函烟清露暗,歸雲似水眾星浮」,從看到月亮被雨後產生的雲煙所籠罩的視覺畫面,移轉到猜想眾星象浮在雲水之上的魔幻感受。頷聯「千憂一釋秋將及,諸苦全消暑乍收」,從暑氣將消的觸覺,移轉到憂愁也將跟著消失的心中感覺。末聯「滿院天香人靜後,未知身在海東頭」,以聞到雨後的餘味的嗅覺,移轉到忘了自己其實身處異地的心中感覺。
詩中尤以首聯中枕簟幽的「幽」、頸聯中素月的「素」、頷聯中千憂一釋的「釋」和末聯中人靜的「靜」這四字,彷彿在傾訴著在清雅幽靜的生活裡,唯有心中放下才能真正得到沉靜之意,帶給人一種優雅寧靜致遠之感。
◎延伸連結:
根據全臺詩對孫元衡的生平說明:孫元衡(?~?),字湘南,安徽桐城人。曾任四川省漢州知府。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遷臺灣府海防同知。會歲旱,令商船悉運米,多者重其賞,否則罰,於是南北客艘雲集,米價頓減,民得免饑乏。嘗攝諸羅縣篆(康熙四十五至四十七年),興修文廟,建義學。署臺灣府符,創置學田,以資貧士,嚴緝捕,以靖地方。秩滿,遷山東東昌府知府。慈惠愛民,縣民建坊立碑以示愛戴。孫元衡在臺所作詩有《赤嵌集》四卷,詩三百六十篇,王漁洋曾逐篇讀過,凡遇佳作,輒作簡明中肯之評語。連橫在《臺灣詩乘》云:「〈颶風歌〉、〈海吼行〉、〈日入行〉諸作,健筆凌空,蜚聲海上,足為臺灣生色。」其詩作對臺灣風俗民情有極深刻的反映,藝術性極高,題材之奇險,在詩史上別具一格,蓋得之於臺灣山海之助。
像孫元衡最富盛名的〈颶風歌〉,以下節錄其中幾段:
颴飍起中央,沙礫盡飄灑。鰲身贔屭拄坤軸,羲轂軒軒欲回輠。
怒鯨張齒鵬奮飛,涸鱗陸死鹽田肥。
嗟哉!元龜入殼避武威,伏蟲盡蹂蹸,植物將誰依,東門大鳥何時歸!
我聞山頭磐石墜海水,夔鼓轟騰五百里。
戰舸連檣吹上山,乖龍罔象迫遷徙,萬人牽之返於沚。
詩人寫出颶風的奇險氣勢:驚動天地、萬物退場,再看另一首〈黑水溝〉:
氣勢不容陳茂罵,犇騰難著謝安吟。十洲遍歷橫洋險,百谷同歸弱水沈。
黔浪隱檣天在臼,神光湧櫂日當心。方知渾沌無終極,不省人間變古今。
詩人寫出浪濤沈浮的氣勢、渾沌人事的變化,兩首詩作皆是詩人對於臺灣山海有深切的體悟,才有如此不同凡響的詩作誕生。就算如抒情體裁的〈寫懷〉:
捧檄三時經萬里,隨身一劍與孤琴。滄溟筆墨魚龍氣,汗漫行藏鴻鵠心。
日沒雲流天地斷,山窮水弱歲時深。自今老去應無恨,閱盡他鄉耐苦吟。
一樣都有同日月更換、隨天地起伏的滂礡感慨,但〈雨止〉卻一反詩人最擅長的大山大海題材,僅寫雨後一股清新濕潤的狀態,寧靜致遠的心境,讓人心之嚮往。
尤其詩人以雨作為體裁,詩題不寫「雨後」,而訂為「雨止」,「止」這一用字反倒讓我引起更多遐想,腦海中彷彿浮現心如止水的浪漫畫面:雨水與心境融為一體的境界,因此我幫雨寫了一首擬人化的小詩:
如果我是雨
即將落入凡間
看見你因炎熱而煩躁不已
我會改變路徑
下在你家附近的竹林
讓你感受我的涼意嗅聞我的清新
我想像中的雨,是看見煩躁不已的你,因此我為了你改變我的行程,也要為你而來,幫你洗去煩熱,讓你感受我的心意,嗅聞我的清新,讓你產生心如止水的沈澱心境。
其實我非常喜歡雨天,對於雨天我總是有一種莫名的期待與憧憬,我喜歡雨中那種潮濕的味道、清涼的舒暢,以及那叮叮噹噹的聲響,我總喜愛欣賞大地被雨後清洗過的模樣,以及遇到雨天,凡事都先放下,只能等待著雨過天晴的那種寧靜的心境。讀〈雨止〉這首詩,就有產生這種浪漫情思的魔力呀!
◎參考資料:
1.搜韻:孫元衡
http://sou-yun.com/PoemIndex.aspx?dynasty=Qing&author=%E5%AD%99%E5%85%83%E8%A1%A1
雨後的雙連國小,空氣中帶來潮濕的消息。(拍攝於105.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