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7愛詩網04]看見臺灣的河川:張迺西〈夜遊淡水河即事〉
2017/07/31 13:03:58瀏覽1478|回應0|推薦4
張迺西〈夜遊淡水河即事〉

一、原詩面貌

無邊景色豁心胸,月自團圓水自溶。
大士星搖山欲動,淡江風靜膝堪容。
納凉灯爛分双道,避暑人堆列幾重。
絕好盤桓饒雅興,沾襟不覺露華濃。

二、翻譯解碼

無邊無際的景色讓人心胸寬闊,月圓的光芒與海水融合在一起。觀音山的星光閃爍,彷彿山巒也跟著顫動,淡水河邊不算大,風也很安靜。在河邊納涼,冰棚五步一燈,十步一火,燈火通明,光輝如晝,來此避暑的人可謂人山人海。想要在此徘徊逗留獲得雅緻的樂趣,而夜深露重,已感覺有幾分涼意了。

三、解讀賞析

張迺西(1916- ?),宜蘭人,曾於鄉里設帳授學,創設吟香社,與兄張黃曾(佐臣,1909-1998)在父親張鏡光教導下,致力於蘭地文教傳承。曾參與仰山吟社,任省立蘭陽女子中學、宜蘭高級中學教師,為已故宜蘭縣長陳定南之恩師。書法蒼勁,著有《愛吾盧吟草》。

現在提到淡水河,就會聯想到淡水小鎮、淡水出海口的熱鬧景象,而從題解來看,提及此詩應是描述艋舺一帶的淡水河畔。〈夜遊淡水河即事〉這首七言律詩以文人角度來觀察淡水河,不寫壯闊的河面而寫寫淡水河邊,並間接寫到不遠處的觀音山和來此避暑的人們,萬頭鑽動的場景,好像要把小小的淡水河邊擠得水泄不通似的。寫出以小見大,以靜制動的詩藝技巧。

另一首曹秋圃〈秋夜泛月於基隆川有作〉,則是寫詩人秋夜到基隆河划船游玩之事,場景應是近劍潭一帶的基隆河,有別於〈夜遊淡水河即事〉,此詩寫出河上的秋光、秋色、秋聲、甚至是秋香,映照出詩人當下平靜如秋月般雲高氣爽的心境,也是別具特色。

從河流來觀察一個城市或是社會的脈動,它就是一條生命之河,承載不只是時間與流水,還有那些記憶與歷史,在愛詩網中就有許多關於河流的詩歌,如陳紹年〈濁水溪歌〉、孫元衡〈吼尾溪〉、阮蔡文〈大甲溪〉〈虎尾溪〉、宋永清〈渡淡水溪〉……等,文人大多結合時事與時局,融入自己的心境與體察。

〈夜遊淡水河即事〉首聯先寫河邊前後連綿的景色,再以上下的視角寫月色都要融進水面的誇飾。接著頷聯的文學手法,如「大士」與「淡江」,寫出雲淡風輕的清高,「星搖」與「風靜」,有靜態的體會之美,「山欲動」與「膝勘容」,以形態欲動的大山景,對比現下人多到膝蓋都難容的動態誇飾,巧妙的將河川、山景、夜空與自己心中的感受串連起來;頸聯也有精彩的對比,如「納涼」與「避暑」,點出此行的動機、「灯爛」與「人堆」,寫出連綿的燈籠與遊人的眾多,「分双道」與「列幾重」,寫出兩邊燈棚熱鬧非凡的場景,卻又以幾重來點出多萬頭鑽動的趣味。最後末聯寫出這一夜遊淡水河的雅興,及樂在其中不覺時間已過的投入,心境與前述提到的詩作皆大異其趣。

隨著工業發展,淡水河、基隆河也曾變成污水排放之處,變得髒穢不堪,如今淡水河和基隆河已經過整治,然而在看見臺灣中,齊柏林在拍攝五股地區的淡水河段時,由於排放工業廢水,眼下乍時成了一條紫褐色的血流之河,讓人怵目驚心,不禁揣想:這是我們的生命之河嗎?如今淡水河邊多的是商業氣息,渡輪在出海口行駛著,淡水河還能重現當時日治時期在河邊舉辦夜市、納涼避暑,那種單純又美好的盛會嗎?以及重現那些秋光、秋色、秋聲、甚至是秋香的景緻?

四、延伸閱讀
1.曹秋圃〈秋夜泛月於基隆川有作〉,原載於《臺灣日日新報》1921年12月6日。

五、參考資料
1. 齊柏林:《我的心,我的眼,看見台灣》,圓神出版,2013年。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ishtofish&aid=10757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