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孟憲實筆下的唐太宗(11):穿透曖眛、直探底層的『楊文幹事件』(下)──擅長政治權謀的李老頭,把大家當成傻瓜嗎?0506/1635網路增補、本文完!
2011/05/01 17:13:08瀏覽358|回應0|推薦1

(六)《孟憲實講唐史──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P.121:現在,李淵有些相信太子跟楊文幹有問題了,他把希望寄託在秦王李世民的身上。
真的起兵了,鎮壓緊隨其後。
李淵先安排靈州都督楊師道等前往鎮壓,接著又讓秦王李世民前往鎮壓。

【三條魚簡評】孟先生:『李淵有些相信太子跟楊文幹有問題了,他把希望寄託在秦王李世民的身上。』
嘿嘿、哈哈,孟先生的歷史笑話越講越好笑了!

『什麼?你笑不出來?』因為你還在牆外,沒有進到故事的精髓。

李淵從頭到尾都知道太子李建成有問題,至於楊文幹的問題,那要看被派到慶州、去找楊文幹來對質的宇文穎,唐朝李老頭到底交代他什麼事?
更重要的關鍵情節,是孟憲實先生上面談到的事情:『先安排靈州都督楊師道等前往鎮壓,接著又讓秦王李世民前往鎮壓。』
嘿嘿、哈哈,你還不覺得很怪嗎?

孟先生對這段經過的描述有點簡略,雖然大同小異。柏楊版通鑑記事本末第24、《唐王朝一再奪嫡》,p.5599:李淵派左武衛〈衛軍第三軍〉將軍錢九隴、會同靈州軍區總司令〈靈州都督〉楊師道聯合討伐。
靈州,位在今天的靈夏省靈武縣,大概是楊文幹所在的慶州的北偏西30度。
柏楊版通鑑記事本末第24、《唐王朝一再奪嫡》,p.5598,有楊文幹事件的軍事部署圖,明顯的,靈州離慶州有點遠,這張圖裡面看不到。
同書p.5722,恰好有張唐太宗李世民北巡圖,楊文幹事件的五個關鍵地點:長安、豳州、寧州、慶州、靈州,可以看到它們的相關位置。
看到這張圖,你難道不覺得靈州有點遠嗎?

根據歷史記載:武德七年六月三日(辛丑),太子李建成留守長安。六月二十四日,慶州都督楊文幹起兵叛變。六月二十六日,李淵召見秦王李世民。

派個不干他的事的司農卿宇文穎去找楊文幹對質,再派個有點遠的靈州都督楊師道討伐楊文幹,不到兩天,再把秦王李世民找去,要他加入討伐。請問,你認為唐朝李老頭到底打什麼算盤?

當然啦,按照上述的柏楊《唐王朝一再奪嫡》的楊文幹事件的軍事部署圖,可以善意的解釋李淵的軍事部署,用意是腹背夾擊楊文幹,但是仍然有兩個問題:
(1)就像下面第八段會談到李世民的回答:小小的楊文幹,需要這麼大張旗鼓嗎?
(2)上面談到的問題還是存在:靈州,不會太遠了嗎?

******************************************

~~~~~~0503/1617網路增補~~~~~~

(七)《孟憲實講唐史──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P.120:楊文幹起兵造反,如今已經成為事實。
這個事實表明,雖然不是太子直接造反,但確實是太子的人造反了。這跟此前的告發即使不相等,也有密切的聯繫。

【三條魚簡評】孟憲實先生:『這個事實表明,雖然不是太子直接造反,但確實是太子的人造反了。這跟此前的告發即使不相等,也有密切的聯繫。』
哈哈,差之極矣!難怪那些自以為很有學問、自以為很有道德的人,永遠都是把政治搞得亂七八糟!
楊文幹是楊文幹,太子李建成是李建成,
誰規定楊文幹的造反一定要牽到太子的頭上?老奸巨猾的唐朝李老頭,一步一步把所有的人導向他精心編排的戲碼:

「政治內」和「政治外」的差別,就表現在一般人都和學者孟憲實採用相同的觀點!現在這個狀況,和先前不是“有密切的聯繫”,恰恰相反,所有的聯繫逐漸削弱連結的力量,所有質疑的目光開始投向一個新的焦點:楊文幹。再次回到三條魚先前提過的關鍵問題:『唐高祖李淵,到底爲什麼要把李建成關起來?』真正原因,大家了解了嗎?
(1)擅自舉兵兩千多人,以及私運軍用物資的兩罪併罰,給大家一個交代,特別是要安撫秦王李世民,因為大家都看得出來:私運盔甲的軍官爾朱煥、橋公山會主動到仁智宮告發,當然是李世民的人在背後慫恿的。
(2)太子李建成這個小笨蛋,實在太過亂搞,再讓他這樣搞下去,神仙下凡也救不了他。不把他關起來,難道要讓他們那些人繼續亂搞嗎?

值得深思的有趣問題:如果讓李建成自己出手,他會怎麼做?
一種,徹底撇清,另一種,直接造反,
兩種方式都會把事況推到萬劫不復的境地。
第一種『徹底撇清』的處理方法,前面已經談過了,你沒注意到嗎?
孟憲實P.116:『在仁智宮面對李淵,…..自投於地、幾乎氣絕,一副被冤枉的樣子!皇帝不敢相信他,把他軟禁了起來。』
李淵根本不是“不敢相信他”,他是覺得這個小笨蛋想要自找死路嗎?
私自運送軍用物資的兩名軍官面告發,請問要怎樣給大家一個交代?
是啦,就像孟憲實先生說的,太子李建成沒有謀反的動機,但是他有法律上認定為謀反的行為。就像很多有錢人,不管台塑姓王的、或是鴻海姓郭的,明明『沒有偷竊的動機』,他們卻偷偷把別人的東西拿走了,請問:那就『不算是偷竊』嗎?
第二種『直接造反』的處理方法
1..柏楊版通鑑記事本末第24、《唐王朝一再奪嫡》,p.5597
最初,齊王李元吉鼓勵太子李建成除掉秦王李世民,說:「我爲了大哥,當親自動刀。」李世民隨老爹李淵一塊前往李元吉私宅。李元吉命王府護衛軍司令〈護軍〉宇文寶埋伏臥室,打算刺殺李世民。李建成性情仁慈寬厚,臨時制止。李元吉生氣說:「我是爲你打算,對我有什麼好處。」
2..柏楊版通鑑記事本末第24、《唐王朝一再奪嫡》,p.5597--8
李淵大為憤怒,假裝爲了別的事情,親筆詔書召見李建成,命他前來行宮。李建成恐懼,不敢前往。太子宮事務管理官〈太子舍人〉徐師謨,慫恿李建成佔據京師〈首都長安,當時太子留守〉,背叛老爹。太子宮總管府秘書官〈詹事主簿〉趙弘智,建議李建成單人匹馬,衣帽簡單,不帶衛士,晉見老爹請求恕罪。李建成採納趙弘智的建議,遂往仁智宮。

******************************************

~~~~~~0504/1635網路增補~~~~~~

(八)《孟憲實講唐史──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P.121:李世民說,一個小小的楊文幹也敢如此狂逆,一個普通將軍便可將他收拾了。皇上鄭重地說:『不然,文幹事連建成,恐應之者眾。汝宜自行,還,立汝為太子。吾不能效隋文帝自誅其子,當封建成為蜀王。蜀兵脆弱,它日茍能事汝,汝宜全之;不能事汝,汝取之易耳!』
《孟憲實講唐史──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P.122:一路上,李世民一定心潮起伏、熱血沸騰,說不定都開始思考如何治理天下呢?

【三條魚簡評】只要讀到這個地方,三條魚就是忍不住的幹聲連連!姓李的死老頭,話講得多好聽啊,不然,文幹事連建成,恐應之者眾。汝宜自行,還,立汝為太子。吾不能效隋文帝自誅其子,當封建成為蜀王。蜀兵脆弱,它日茍能事汝,汝宜全之;不能事汝,汝取之易耳!
說真的,三條魚極度不認同李淵那個死老頭,卻不得不極度佩服他講話的本事。

建議大家多唸幾次,最好把這段話背起來,歷史上最有名的類似的話,就是劉備臨終以前托孤的那段話:「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講得諸葛亮臨表涕泣、不知所云!大家不覺得這兩段話非常像、不覺得熟讀經典的唐朝李老頭就是在模仿劉備嗎?
能夠把話講得這麼冠冕堂皇,讓對方當場激動的幾乎痛哭流涕,另外,還有個李世民這樣的好兒子,剛好遇上隋煬帝把國家搞得亂七八糟,這是李淵能夠成為大唐開國皇帝的最大原因。
相較之下,三國時代的劉備和諸葛亮就顯得倒楣多了!

要把政治搞到一等一的人,當然要學習這種講話的本事,不然,怎麼搞定別人?
你以為像是馬英九、或是吳敦義整天講些冷笑話,人家笑一笑,有用嗎?一不小心用錯場合,像是郭素春的『賞耳光』、或是吳敦義的『香港腳』,別說是對你掏心挖肺了,連選票都懶得投給你!
不知道孟憲實先生有沒有聯想到劉備和諸葛亮,但是,他對李世民的描述:「一定心潮起伏、熱血沸騰,說不定都開始思考如何治理天下呢?」三條魚非常認同徹底認同,在孟先生講了一堆不三不四的歷史評論後,這是讓三條魚感到最佩服的一段評論。

******************************************

~~~~~~0505/1645網路增補~~~~~~

(九)《孟憲實講唐史──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P.122可就在李世民處在有利時機時,仁智宮內的李淵突然放棄了原來的決定,放出了太子,並讓太子回到長安繼續留守!….史書並未記載,反正爲太子力挽狂瀾,結果唐朝就又回到原有的軌道上去了。
究竟是什麼讓李淵又改變了主意?

【三條魚簡評】孟憲實先生,很快就故態復萌:『突然放棄了原來的決定,….究竟是什麼讓李淵又改變了主意?』

你馬也行行好,從頭到尾,那個死老頭沒有改變過主意,那個死老頭就是打定主意那麼做!大家難道忘了:劉文靜什麼狀況下被殺的?

孟憲實先生,真怪,不斷提出奇怪的問題,他真的不懂嗎:『就在李世民處在有利時機時,仁智宮內的李淵….放出了太子,並讓太子回到長安繼續留守!』

先前太子擅自舉兵兩千多人,把帳賴給可達志,這一次私運軍用物資,負責的軍官舉發,人贓俱獲,只好製造一個『假造反』事件,把所有的責任推到楊文幹的頭上。李世民出兵討伐,楊文幹死定了,說不定,早就死了。
這種狀況下,還關著李建成做什麼?
有人不爽:『三條魚會不會太武斷?好好的事情,變得都是權謀。』
抱歉,三條魚一點都不武斷,講這些話,因為做過完整的調查。
柏楊版通鑑記事本末第23、《改朝換代大混戰》,去翻翻這本柏楊先生的書吧,不用很仔細看,就會發現隋唐兩朝的戰事都有完整的紀錄,這應該是隋文帝立下的好規矩,每個關心史學的人都應該給他一個『讚』!
楊文幹舉兵造反的事情呢?你可以自己去翻,不過,好心的三條魚直接幫大家轉錄上來,因為也不過“三行”而已!

柏楊版通鑑記事本末第24、《唐王朝一再奪嫡》,p.5600
楊文幹發動襲擊,攻陷寧州,裹脅官員人民進佔百家堡〈甘肅省慶陽縣境〉。
唐政府秦王李世民率軍抵達寧州,楊文幹軍崩潰。
七月五日,楊文幹被他的部屬刺死,把人頭送到京師。
李世民還是自己帶軍上前線,如果發現“任何可以理解的事情”,你認為可能不留下歷史紀錄嗎?這是一種令人難堪的可怕的沉默!
三條魚的解讀很簡單:楊文幹有沒有起兵造反?很值得懷疑。
楊文幹的人頭什麼時候、什麼狀況被砍下來的?更值得懷疑!
靈州都督楊師道,真的去討伐楊文幹嗎?或是他把自家的軍隊、打起“楊”的旗幟、調過頭來和李世民的軍隊隨便打一場,就散了?
不然,李淵徵召討伐楊文幹,爲什麼要找個距離有點遠的靈州都督來呢?
這樣,大家都懂了嗎?除了這一套劇本,沒有辦法解釋其他發生的事情!
身經百戰的李世民,上到前線,很快就發現事情不對勁,很快就發現:姓李的死老頭上面那番令人動容的言詞、根本是在騙他的!
一方面把李世民打發走,另一方面試探他有多少想當皇帝的動機,李世民真是一棵老實樹,輕而易舉就把自己內心真正的動機表現出來。

李淵一發現『你想當皇帝啊!』當然把李建成放出來。

******************************************

~~~~~~0506/1530真拍謝,楊文幹事件的最後一段『還沒準備好』,因為,從先前住的地方被暴力踢出來。正在網咖努力的key in,請稍候。~~~~~~先貼一段,0506/1545網路增補~~~~~~

(十)《孟憲實講唐史──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P.124:太子是受到攻擊的一方,在這個事件中,是被動的一方。皇帝必須得出這樣的結論,才會釋放太子,恢復太子的原有地位。
但是,東宮也不是沒有錯誤,私運軍事物資本身確實違法,所以,才會被秦王府抓住不放並且大作文章。
李淵最後對東宮和秦王府各打五十大板,東宮的王珪、韋挺,秦王府的杜淹同時流放邊州。

【三條魚簡評】孟憲實先生,不斷的說笑話:『太子是受到攻擊的一方….是被動的一方。皇帝必須得出這樣的結論,....」
嘿嘿、哈哈!太好笑了吧!
擅自舉兵,是被動?私運軍用物資,也是被動?
姓李的死老頭,不是“必須得出”這樣的結論,他是“必須創造”這樣的結論。壓下所有人心中的疑惑,逼迫秦王李世民“再度”把委屈往肚裡吞。
孟憲實先生,不斷的說笑話:『私運軍事物資本身確實違法,嘿嘿、哈哈!原來那真的是違法,不是栽贓啊!

~~~~~~再貼一段,0506/1615網路增補~~~~~~

今天0506上午在元智大學的圖書館,讀了一些中國大陸李開元先生的《秦謎》,真是一本好書,看得三條魚在圖書館裡面笑了出來,旁邊有個女生還轉頭看我一眼。....別說是秦朝的史料不全,就連唐朝楊文幹事件都有幾個關鍵的問題,充滿了謎團:
(1)仁智宮避暑的唐高祖李淵,看到私運盔甲的軍官出面告發的當下,那一瞬間的反應是什麼?
(2)先前太子李建成的狀況:私運盔甲的動機──這種危機意識怎麼產生的。
(3)楊文幹,到底怎麼了?
(4)李淵的後續判斷:除了偶而會有奇怪的擺蕩,李淵“態度的主線”一直很明白,維持太子李建成的正統地位,盡量讓次子李世民能夠處在輔助的位置。在中國政治的思維中,這種態度非常傳統。

這個部分的史料不全,有很多原因:當事者的隱瞞、李世民即位唐太宗後的主流政治的影響,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孟憲實先生的書中做了詳盡的討論,卻沒有追溯它發生的影響,令人不解: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謀反。
《孟憲實講唐史──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P.301:『貞觀十六年六月六日,這是玄武門政變十六週年的紀念日。
十六年前的前兩天發生了玄武門之變,十六年後,唐太宗發佈一個新的命令,追認他的哥哥李建成為太子,這是一個象徵意義很濃的政治動作。』

唐太宗態度的轉向,不會對史料的編定發生重大的影響嗎?

這個部分,留待玄武門事變的討論再來研究吧。

 ~~~~~~0506/1635網路增補,下面這一段的結論,先前就已經完成了。~~~~~~

整個楊文幹事件,真正事況發展的關鍵問題只有兩個:『唐高祖李淵,爲什麼要把李建成關起來?』『李世民一出兵討伐,唐高祖李淵爲什麼立刻把李建成放出來、幾乎完全回復原本的狀態?』
兩個問題都牽涉非常複雜的政治盤算,兩個問題的內在貫穿了唐高祖李淵的基本路線:維持太子李建成的正統性。
但是,在那個當下,爲什麼要做那樣的動作?
他當然可以不關李建成,也可以晚些再把李建成放出來,爲什麼要那樣做?牽涉到他對當時狀況的判斷。
上面兩個事況發展的關鍵問題,衍生的問題:一、李老頭爲什麼一意袒護太子李建成?二、幾個重要主角的作為的是非功過?
所有這些問題,留待玄武門事變的討論再一併研究,最後只談談唐朝李老頭為什麼一意袒護李建成。

孟憲實先生有段描述,補充在這邊,《孟憲實講唐史──從玄武門之變到貞觀之治》,p.131:歷史紀錄中,李建成是一個雙面人,有的地方紀錄他凶殘,有的地方又說他仁厚。從各方面的資料綜合起來看,我認為李建成的性格比較像他的父親李淵。一方面對自己的政治地位擔心,對於李世民的威脅確實有防範;另一方面,又不願意採取堅決的手段,心存幻想。

【三條魚看李建成和李淵】作為政治鬥爭的玄武門事變,當然很殘酷,追究幾個主要人物的錯綜複雜的關係,事情卻變得很有趣。李淵作為開國皇帝,是非常奇特的類型:他從來沒有自己打過一場仗,甚至,在他的授意下殺過的人,可能很容易統計出來。就連隋煬帝,都是其他人幫他殺了,他再撿現成的,逼迫先前推上去的兒皇帝讓位。最驚動當時、也震動後世史學家的一場殺戮,可能就是劉文靜事件。在這方面,李建成確實很像父親李淵,歷史紀錄的最重要的戰績,大概就是“割稻尾戰役”已經受到李世民重撃的劉黑闥,捲土重來,李建成主動請戰,率領大軍,派其他人出戰、擊敗劉黑闥。
李建成和李淵最大的不同,大概只有在面對女人的態度上,李淵這個死老頭搞女人的豐功偉業,前面已經談過,李建成在這方面的“成就”,至少,沒看過歷史的紀錄。不過,很明顯的,虎父無犬子,李建成在女人中間很吃得開,如果不是靠著李淵後宮的那些女人,恐怕,他更早以前就已經沒命了。
其他的,請自行研究吧。

李老頭爲什麼一意袒護太子李建成?過去一千多年的歷史研究者的心中,這個問題應該迴蕩過無數次。

稗官野史的荒唐故事,其實也沒有關係,問題是要做過歷史研究、要有歷史根據啊?三條魚只要想到中國大陸的歷史劇《龜….孫子兵法》,就覺得很荒謬,奇摩部落格的文章罵過了,自己去看吧!
你知道明朝的萬曆皇帝爲什麼把國家搞得亂七八糟?因為他寵愛的妃嬪生的小兒子不被朝中的大臣認同。
李淵那個色老頭,當了皇帝,還和大臣裴寂在後宮大戰數百美女。如果他有私生子,值得奇怪嗎?當然啦,三條魚不是小說家、不擅長編故事,就此打住吧!

再問一次:李老頭爲什麼一意袒護太子李建成?

所有不理性的背後,必定有著奇怪的原因在運作!
只是你不知道真正的原因罷了。
李建成荒唐違法的作為,唐高祖李淵一意偏袒、引人議論的政治操作,所有這些行為的背後,有著奇特的“潛台詞”不斷交互的對話:
李建成用不理性的行為向李淵抱怨:我不相信你!
李淵用不理性的政治操作回答李建成:除了相信我,你能怎麼樣?
這對寶貝父子不理性的“潛台詞”的對話中,逐歨走向玄武門事變的悲劇。

唐太宗晚期,太子李承乾重演了『李建成對李淵不理性的抱怨』,
這一次,李世民玩不來李淵那一套、不屑玩、不想玩,
唐太宗李世民用理性的政治操作、回答太子李承乾的不理性。
最後,太子李承乾謀反,貶為庶人、流放貴州。
面對不理性?你能夠怎麼做?
歷史證明了,對不理性的任何回答,都會引來進一步的不理性!
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對他大聲的說『NOSHUT UP!』

******************************************

本文完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ishfishfish1967&aid=5157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