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貞觀政要》【卷二‧求諫第四‧貞觀十六年、貞觀十七年】→重編補述:「自知者明,信為難矣。」就是因為台灣的妖教,九把刀那種金光黨包垃圾的廢紙,都沒人敢批評!
2009/07/29 22:26:34瀏覽436|回應0|推薦3

2011/0217/1430說明,先前獨立的【貞觀十七年】,合併到本篇。

***********************************      

貞觀十六年,太宗謂房玄齡等曰:「自知者明,信為難矣。

如屬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謂己長、他人不及。若名工文匠,商略詆訶,蕪詞拙跡,於是乃見。」

貞觀十六年,唐太宗對房玄齡這些人說:「自我了解的人明辨一切,相信這是很難達到的境地吧。

像是撰寫文章的讀書人、熟悉特殊技藝的一般人,都自我宣稱本身的長處、其他人比不上。假使著名的工匠、文藝界的老手一一品評他們的創作,商量討論詆毀責罵,其中蕪雜的文詞、拙劣的形跡,就這樣呈現在大家的眼前。」
 

「由是言之,人君須得匡諫之臣,舉其愆過。一日萬機,一人聽斷,雖復憂勞,安能盡善?常念魏徵隨事諫正,多中朕失,如明鏡鑒形,美惡必見。」

因舉觴賜玄齡等數人勗之。

「從這個地方來講,人民的君主必須有匡諫的大臣,指出他的缺失和過錯。一日萬機,一人聽斷,雖然反復地煩憂勞苦,哪裡能夠全盤完善呢?常常想到魏徵遇見各種事情都能提出諫議來指正,大多都針對到我的缺失,就好像用明鏡評斷一個人的外形,所有的美醜必定都呈現出來。」

唐太宗這就舉起酒杯、賜酒給房玄齡等幾位大臣,以示勉勵。

 

***********************************

貞觀十七年,太宗問諫議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當時諫者十有餘人。食器之間,何須苦諫?」

遂良對曰:「雕琢害農事,纂組傷女工。首創奢淫,危亡之漸,漆器不已,必金為之。金器不已,必玉為之。

所以諍臣必諫其漸,及其滿盈,無所復諫。」

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問諫議大夫褚遂良:「從前的舜製造漆黑的木製飲器、禹雕飾祭拜的容器,當時進諫的人有十多人。飲食器具的這種事情,爲什麼須要苦苦勸諫呢?」

遂良回答說:「雕琢食器妨害農田的耕種,編織彩帶減損婦女的勞動。只要開啟奢淫的風氣,危險滅亡就逐漸到來,漆器還不滿足、必定用銅來製作,銅器還不滿足、必定用玉來製作。

所以直言的大臣必定勸諫在事情逐漸醞釀的時候,等到生米煮成熟飯,就沒有可以再勸諫的機會了。」 

太宗曰:「卿言是矣。

朕所為事,若有不當,或在其漸,或已將終,皆宜進諫。

比見前史,或有人臣諫事,遂答云『業已為之』、或道『業已許之』,竟不為停政。此則危亡之禍,可反手而待也。」

唐太宗說:「你說的話有道理。

我所做的事,如果有不妥當的地方,或在它逐漸發生,或是已經快要結束,都可以上呈諫諍的意見。

最近看到前朝的歷史,有時會有做人臣子的進諫國事,就回答說『已經做這件事了』、或是講說『已經答應這件事了』,竟然這樣就不停止先前的施政。這就使得國家危亡的災禍,可以輕易地到來。」

 

***********************************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ishfishfish1967&aid=3178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