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繫心活第三期--即將升空的太空魔方
2016/03/23 18:18:37瀏覽407|回應0|推薦0

即將升空的太空魔方

上一期提到臺灣已經開始邁出自製火箭、發射火箭的步伐,那火箭上去要做什麼呢?

這就要根據目標來搭載不同的儀器,專業術語叫酬載。你可以放個攝影機,也可放個量測儀如溫度計,不過高空中的溫度很極端,被太陽直接照射時很熱,走到陰暗處溫度馬上降很低,因此即使是量測溫度的儀器也與地面常見的溫度計的不大一樣。還可以放望遠鏡看外太空,哈伯太空望遠鏡大家應該耳熟能詳吧!

臺灣的太空發展

那臺灣到底想做什麼?關於酬載我們有沒有自製能力?

其實臺灣早已經民國88年就發射福爾摩沙一號人造衛星(簡稱福衛一號)升空,後來又陸續發射了二號、三號,這些分別是科學研究、遙測、氣象,不過當時都規劃雖是國內科學家負責,但製造是請國外來做。

105年應該是臺灣太空科技新的里程碑,今年臺灣要發射的福衛五號,它的兩項酬載都是由國人自製、通過種種測試。這篇文章要介紹的是站在福衛五號遙測攝影鏡頭肩膀上的儀器太空魔方。

太空魔方是一個10公分立方「先進電離層探測儀」,這是由中央大學太空所趙吉光教授所設計、製造,希望能量測福衛五號在720公里高的軌道上,其在地環境之電子與離子的溫度、離子的密度與速度。因為該酬載的主體是個的儀器,很像放大版的魔術方塊,因而得名。

類似的量測曾經在福衛一號做過,當時趙吉光是博士生,跟著老師學習模擬帶電粒子進入至探測器內的運動與量測結果,因此他對儀器的設計很了解,也明白種種理論與實務差距的原因,並構思改進方法。之後他還曾經負責爬梳衛星資料的原始檔案,這不容易之處在於理論與實際的差距,得要了解許多細節之後才能將造成問題之處做些校正。

然而趙吉光花了兩年時間把資料處理完畢,事後他找國外學者請問類似經驗,別人聽他只花兩年,表示非常驚訝,外國專家自道他們的衛星花了十年資料才能對外公布。

有了這樣的對照,讓趙吉光對自己更有信心。而當年的觀測還是全世界少數宏觀的電離層資料,確認了許多局部地區觀測所推導出的假說,並提供更豐富的內涵,對電離層的模型建立幫助非常大。甚至,中大的劉正彥教授還發現,地震發生前當地的電離層上空離子會大幅減少。

此外臺灣位處低緯度,此處的電離層會有些不規則的變化,這易對GPS使用者和其他衛星通訊相關的應用產生干擾,福衛一號的電離層資料有助於改善太空天氣預報與全球通訊品質。

從科學領域跨足高科技儀器設計製造

中央大學太空所原本走的路線比較偏理論,但後來則想要發展硬體,趙吉光也就在那時候從科學理論研究,跨足到儀器設計、製造,還有部份的測試。這是段漫長發展的歷程,然而他不貪快,一步步地訂下目標,認真學習,克服所遇到的困難,也剛好他請問的國外對象對他很支持,因此他得以從合作過程中不斷進步、獨立,可以根據研究目標、載具界面去設計、定規格、製造、測試,最後獲得有意義的數據去分析。

一開始他是從太空火箭的載具開始。研究太空的工具可分為四類,分別是從地面觀測、施放探空氣球、發射探空火箭與發射人造衛星,各有適用範圍,可相互參照互補。在地面50公里以內大氣密度較充足,屬於探空氣球的領域,300公里空氣稀薄人造衛星可繞行探測,至於50公里到300公里之間則由探空火箭來負責。

國內的探空火箭計畫是由中科院和太空中心合作。趙吉光便一起參與,設計並製造電離層探測儀。這並不能像人造衛星一樣不斷繞行,而是會飛越一、兩百公里後就掉回地面,歷時約510分鐘,因此觀察到的現象會屬於當地上空的資訊。雖然這時間很短,但是幾次下來看到電離層細膩的結構,這讓他們對自製儀器與自製能力越來越有信心,也期待能長時間觀測獲取更多的資料,於是便挑戰人造衛星酬載而順利被福衛五號選上。

嬌小卻多功能的太空魔方

福衛五號主要是遙測設備,另外有額外的電力與空間分配給太空魔方,不過很有限。空間就是他鏡頭下方肩膀的角落,電力就五瓦!幸好科技文明不斷進步,許多儀器都可做得輕薄精巧,因此他得以設計製造出一個多功能一體(all in one)的探測儀,以「分時」的方式去量測不同的資料。此時由於電子技術與資料傳輸頻寬的進步,因此取樣率提高為之前的八倍,如此可以分析出非常精細的空間資訊,而且外型僅10公分為邊長的立方體,重量則不到1公斤,而使用功率也符合標準。

從某個角度來說,這與福衛一號的電離層探測儀有點類似,但在許多方面更加精巧。例如為了去捕捉離子與電子需要一個篩網提供一個等電位面,福衛一號是用不鏽鋼鍍金線編織而成。在縱橫交錯當中每根金屬線細看都是上上下下彎彎曲曲,這會造成電位不平均。趙吉光在福衛五號則用3D列印出一個一體成型的網面,因此結構較強,等電位面更加理想。

目前一切就緒,福衛五號正準備送去美國,預計在六月份搭乘獵鷹九號發射升空。未來希望能對電離層環境更加了解,預測太空天氣,提供衛星通訊、定位、導航在電離層雜訊干擾下的修正基礎,甚至還希望能更強化地震前兆的分析,對防災研究提供具有科學基礎的資訊。

***** 歡迎大家閱讀完後回到繫心活第三期瀏覽其他文章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hcmoon2&aid=5117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