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樹人立言的風範
2016/02/22 18:18:51瀏覽488|回應0|推薦0

樹人立言的風範

成功大學馬哲儒前校長,除了在自己的學術專業上獲得肯定成為成大第一位講座教授之外,他也熱心行政服務,曾任成大化工系主任、工學院院長與校長。民國7783年之間,他擔任成大校長,帶領成大穩定發展,朝向一個科系完整的綜合性大學邁進,當時成大校友還多次獲選為國內企業的最愛。

他目前是科技部《科學發展》月刊的總編輯,即使在從成大退休多年之後仍然擔任此項職務,邀請許多教授、寫手一起來撰寫適合國人閱讀的科普文稿,這後來還成為科技大觀園科普平臺的基礎,是華人讀者獲取科學知識的重要資源。本期刊特別前去訪問,希望能對其人與其事有些許了解。

務實認真的態度,勝過名貴儀器

馬哲儒與成大關係深厚,他本身就是成大化工系的校友,不過當年他念的是成大的前身「臺灣省立工學院」。他大三的暑假就有機會去工研院的前身「聯合工業研究所」實習,畢業後當完兵再回到聯合工業研究所,接觸到臺灣早期的工業檢測,例如幫煤在出口前作成份的測定,合成製作高分子材料所需的酐希望能給國內廠商當原料,他都認真詳實地做事,獲得許多老師、主管的肯定,後來才申請獎學金出國。

馬哲儒在賓夕維尼亞州立大學拿到博士之後,曾經在美國業界工作,之後才受邀回母校成大擔任教授,在這過程中他一貫地認真工作,並且受到許多老師、前輩的鼓勵、提攜,讓他學習到積極進取的態度,以及動手用腦的本領。尤其他經歷過臺灣戰後貧困的年代,當時實驗設備非常簡陋,但他不會因陋就簡草草實驗,而是掌握每個細節,想辦法達到該有的標準。

他曾在美國一次界面科學的研討會上,看著別人一篇篇的論文都是使用昂貴的高真空設備做出來的,自己的裝置則只是幾根試管所組成的,當下讓他覺得很不好意思。但是會後主辦教授私下告訴他:那些昂貴設備做出的論文並不能證明什麼。但他那篇,看似簡單的儀器卻有紮實的數據與明確的結論,非常好!

這讓他了解:研究不一定要有很多錢去採買昂貴的設備;沒有錢但如果有好的想法也還是可以產生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受人肯定。

用心樹人

馬哲儒擔任主管職務的時候也非常認真,每次活動致詞都親自撰稿、構思要跟大家要溝通的內容。他擔任校長時在校刊上的文章,以及學校開學、校務會議、校慶、畢業典禮等場合的致詞,都對學生、同仁具有啟發性,因此後來便由成大的同仁協助整理成冊,以樹人存稿為書名發行出版,其中文筆溫潤,見解犀利,有的即使過了二十年再看,仍覺得值得分享,在此整理一二。

馬哲儒自我提醒與勉勵大學同仁:要了解我國大學生的長處在哪裡、不足在哪裡,大學教育就是要將它補起來。他認為中小學過於僵化的教育制度,考試追求標準答案,讓學生不求透徹理解、獨立思考與發揮創意,而是強背標準答案以求高分。當發現某一些標準答案不一定真的正確的時候,只能盲目地去接受另外一套的標準答案,這其實是很危險的。

那如何培養理解能力與創造力呢?這應該也是要很有創造力的做法,沒有一定的公式可套,但書中留下一些啟發讓讀者思考:是玩設計精美的玩具比較能讓孩童發揮創造力,還是玩泥巴比較能讓孩子發揮創造力?現在在研究室中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最原始的素材,而是許多現代化的儀器,這些很容易得出一些數據,但是否能回答自己的研究問題?馬哲儒提醒,要讓學生深入了解其中的功能與原理,去做儀器的主人,而不是被儀器的功能引導著自己的思考和工作計畫的方向。

成大從工學院起家,慢慢理學院、文學院、電資學院……到醫學院,發展越來越完善,研究品質受到專業肯定,而校友陣容也越來越龐大,而素質之高也受業界肯定。但馬哲儒看透這些排名,雖然深感光榮,但還是自問:成大的份量到底有多大?「鶴立雞群」的成語,就他觀察和理解鶴也不過是因為有細長的腿,所以站得比雞高,這樣就值得洋洋得意嗎?他期許自己能帶著成大起飛,看得更高更遠,不要被眼前的成果陶醉了。

面對成大在企業中屢次獲選最受歡迎的畢業生,他也是深受鼓舞,但同時也萬分惶恐,更加反省成大的教學有無繼續精進,是否有偷工減料之處?

馬哲儒就是這樣「聞譽反省」,不迷失在特殊指標排行中,而是深入地去看自身的各項特點,期待能帶領大家做得更好。

進入到科普領域

卸任校長之後,馬哲儒開了一門課「大自然的規律」,這是給人文領域學生接觸自然科學的通識課程,他也是認真地備課,寫出一章章的主題,在這過程中他脫離專業角度的介紹,而是用「科普」的方式來吸引外行人理解科學、欣賞科學,同時也介紹科學以及科技與社會的關係。

後來成大的翁政義校長受邀擔任國科會主委,馬哲儒前校長在校內校長交接儀式上作貴賓致辭,他就心有所感地建議:一般社會大眾的科學素養較不足,在科學普及教育方面,若有機會不妨多著些力。

這話,翁政義聽進去帶到國科會,後來他就請吳茂昆副主委召開會議,宣布把科學發展月刊轉型,邀請在場人士擔任編輯委員,同時也請馬哲儒擔任總編輯。馬哲儒則請同校的同仁擔任執行編輯,剛開始是電機系的蔡聖鴻教授,後來則由化工系的張鑑祥教授接手。

目前編輯的工作都由設在成功大學化工系的編輯部負責,國科會(現改為科技部)也有人協助,整個分工非常地嚴謹流暢。馬哲儒由於資深,知道的事情多、認識的人面廣,因此負責邀稿、催稿和稿件送審。審後的稿件則請執行編輯處理,包括每期選登哪些文章,也是由執行編輯決定。

編輯工作有幾項原則,例如數學方程式、曲線圖會讓人退避三舍,因此要避免。語言文字則更要根絕「文字癌」的使用,例如:「做了一個○○的動作」就要改成簡潔的寫法。同時也希望盡量避免被動式的表達方式。

國內有不同的科普期刊,有的能夠配合時事去發刊,但科學發展月刊由於編輯的時間比較長,會花上好幾個月的時間,因此不會從這樣的角度去編輯,而是依學術主題去策劃,同時也有特約採訪去針對國內的專家做採訪,因此它與國內的其他科普期刊各有不同特色,彼此間是互補而非競爭的關係。

每一期〈編者的話〉又是一個讓馬哲儒花時間的地方。他雖然自謙自己看多數文章也是外行人,但畢竟有深厚的知識底蘊,因此還是能找到好的切入點,發揮自己所長,提出個人的見解,用來引起讀者的興趣。許多人跟他說,每次拿到新一期的期刊,最先要看的就是他寫的〈編者的話〉當開胃小菜,這讓他很受鼓舞。

務實扮演好每個角色

從成大校長到後來擔任科學發展月刊的總編輯,他打趣說,以前是個標竿,一個等待被超越的標竿,他相信成大年輕的老師會越來越好,很快就有人超過他了。而擔任總編輯則是個「手心向上的人」,時時跟人邀稿。這些角色不同,但只要能為社會做事情,他都很高興。

而他也相信,科學知識普及之後,人們可以更容易做出較好的選擇。就拿放煙火來說,這雖然艷麗,但危險又花錢。此外從科學的角度來看,煙火亮麗的顏色都來自重金屬,這造成的污染是很可怕,可是又易被忽略。

大家不瞭解其中為害,就會喜歡那短暫的艷麗。但如果多一點人有正確的科學知識,或許就會對施放煙火多一點戒慎,做出不同的選擇。 


-----閱讀完之後,歡迎回到《繫心活》第二期閱讀其他-----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hcmoon2&aid=4764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