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朱嘉雯的藝術接力 文學模仿秀‧PART3 - 二猴各顯神威
2016/10/12 16:23:45瀏覽259|回應0|推薦2
[朱嘉雯的藝術接力 文學模仿秀‧PART3]
二猴各顯神威

古典文學世界裡的模仿秀,有時還真是寓意深遠而且耐人尋味。就像我們都熟悉的《西遊記》,在第五十六回到五十八回之間,就出現了真假兩個孫悟空。不僅相互鬥武、鬥智、鬥勇,而且在心性和慾望方面,兩個大聖也幾乎沒有差別!教天界一干菩薩神佛都摸不著頭腦了!

看來古典小說界的模仿實力,已經愈來愈深入骨髓,而這以假亂真的表象背後,其實也訴說著人性的深不見底的慾念與意志。讓讀者愈讀愈心驚,彷彿就要看到自己生命底層蠢蠢欲動的真實念頭。那麼究竟是甚麼人可以將齊天大聖模仿得絲絲入扣,毫無差別?他的目的又是甚麼?這難道不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嗎?

《西遊記》第五十六回回末,我們先是看到唐僧師徒一路逃亡,一路回頭看,原來他們正被一群二、三個土匪追殺!眼看著槍刀簇簇而來,唐僧忍不住便叫:「徒弟啊!賊兵追至,怎生奈何?」行者回答:「放心,放心,老孫自去對付。」三藏聞言,卻是不甚放心,勒馬囑咐道:「悟空,切莫傷人,只嚇退他便罷。」可是孫行者那裡肯聽?只見他急掣金棒回首相迎道:「列位哪裡去?」眾賊罵道:「禿廝無禮!還我大王的命來!」那群賊人遂以圈子陣把孫行者給圍在中間,舉槍刀亂砍亂搠。

這大聖把金箍棒幌一幌,變成碗來粗細,卻把那夥賊人打得星落雲散,若是被金箍棒搪著的就死,挽著的就亡,搕著的骨折,擦著的皮傷,那乖些的跑脫了幾個,痴些的都見了閻王!

三藏親眼在馬上見悟空打倒了許多人,慌得放馬奔逃。豬八戒與沙和尚緊隨而去。行者問那不死帶傷的賊人道:「哪個是楊老爹的兒子?」那賊哼哼的告道:「爺爺,那穿黃的是。」行者上前,奪過刀來,把個穿黃的割下頭來,血淋淋提在手中,收了鐵棒,拽開雲步,趕到唐僧馬前,提著頭道:「師父,這是楊老爹的逆子,被老孫取將首級來也!」

三藏見了,大驚失色!慌得跌下馬來,罵道:「你這潑猢猻諕殺我也!快拿過!快拿過!」八戒上前,將人頭一腳踢下路旁,使釘鈀築些土蓋了。沙僧放下擔子,攙著唐僧道:「師父請起。」那長老氣極了!口中念起緊箍兒咒來,把個行者勒得耳紅面赤,眼脹頭昏,在地下打滾,只教:「莫念!莫念!」那長老念夠有十餘遍,還不住口。行者翻觔斗,豎蜻蜓,疼痛難禁,只叫:「師父饒我罪罷,有話便說,莫念!莫念!」

三藏卻才住口道:「沒話說,我不要你跟了,你回去吧。」行者忍疼磕頭道:「師父,怎的就趕我回去?」三藏道:「你這潑猴兇惡太甚!不是個取經之人。昨日在山坡下打死那兩個賊頭,我已怪你不仁。及晚了到老者之家,蒙他賜齋借宿,又蒙他開後門放我等逃了性命。雖然他的兒子不肖,與我無干,也不該就梟他首。況又殺死多人,壞了多少生命,傷了天地多少和氣。屢次勸你,更無一毫善念,要你何為?快走,快走,免得我又念真言。」行者害怕,只教:「莫念,莫念,我去也。」說聲「去」,一路觔斗雲,無影無蹤,遂不見了。

卻說孫大聖在空中惱惱悶悶,待欲回花果山水簾洞,恐本洞小妖見笑,一時無路可走,便想撥回觔斗雲,至南洋大海求助於觀音大士。當木叉與善財引導他來至寶蓮臺下,行者倒身下拜的那一刻,止不住淚如泉湧,放聲大哭。菩薩教木叉與善財扶起道:「悟空,有甚傷感之事?明明說來。莫哭,莫哭,我與你救苦消災也。」行者垂淚再拜道:「當年弟子為人,曾受哪個氣來?自蒙菩薩解脫天災,秉教沙門,保護唐僧往西天拜佛求經,我弟子捨身拚命,救解他的魔障,就如老虎口裡奪脆骨,蛟龍背上揭生鱗。只指望歸真正果,洗孽除邪。怎知那長老背義忘恩,直迷了一片善緣,更不察皂白之苦!」

悟空說得委屈,菩薩也慈悲地勸道:「唐三藏奉旨投西,一心要秉善為僧,決不輕傷性命。似你有無量神通,何苦打殺許多草寇?草寇雖是不良,到底是個人身,不該打死。比那妖禽怪獸、鬼魅精魔不同。那個打死,是你的功績;這人身打死,還是你的不仁。只需退散他們,自然救了你師父。因此據我公論,還是你的不善。」
  
行者噙淚叩頭道:「縱是弟子不善,也當將功折罪,不該這般逐我。萬望菩薩捨大慈悲,將鬆箍兒咒念念,褪下金箍,交還與你,放我仍往水簾洞逃生去吧!」菩薩笑道:「緊箍兒咒,本是如來傳我的。當年差我上東土尋取經人,賜我三件寶貝,乃是錦襴袈裟、九環錫杖、金緊禁三個箍兒。秘授與咒語三篇,卻無甚麼鬆箍兒咒。悟空,你那師父頃刻之際,就有傷身之難,不久便來尋你。你只在此處,待我與唐僧說,教他還同你去取經,了成正果。」孫大聖只得皈依,不敢造次,侍立於寶蓮臺下不題。
  
卻說唐長老自驅趕了行者,教八戒引馬,沙僧挑擔,連馬四口,奔西走不上五十里遠近,三藏勒馬道:「徒弟,自五更時出了村舍,又被那弼馬溫著了氣惱,這半日饑又饑,渴又渴,你們哪個去化些齋來我吃?」八戒道:「師父且請下馬,等我看可有鄰近的莊村,化齋去也。」三藏聞言,滾下馬來。獃子縱起雲頭,半空中仔細觀看,一望盡是山嶺,莫想有個人家。八戒按下雲來,對三藏道:「卻是沒處化齋,一望之間,全無莊舍。」三藏道:「既無化齋之處,且得些水來解渴也可。」八戒道:「等我去南山澗下取些水來。」沙僧即取缽盂,遞與八戒。八戒托著缽盂,駕起雲霧而去。那長老坐在路旁,等夠多時,不見回來,可憐口乾舌苦難熬。沙僧在旁,見三藏饑渴難忍,八戒又取水不來,只得穩了行囊,拴牢了白馬道:「師父,你自在坐著,等我去催水來。」長老含淚無言,但點頭答應。沙僧急駕雲光,也向南山而去。

此時唐僧獨自一人等待著,困苦太甚。正在愴惶之際,忽聽得一聲響亮,嚇得長老欠身看時,原來是孫行者跪在路旁,雙手捧著一個磁杯道:「師父,沒有老孫,你連水也不能夠哩!這一杯好涼水,你且吃口水解渴,待我再去化齋。」長老道:「我不吃你的水,立地渴死,我當認命。不要你了,你去罷!」行者道:「無我你去不得西天也。」三藏道:「去得去不得,不干你事。潑猢猻,只管來纏我做甚?」那行者變了臉,發怒生嗔,喝罵長老道:「你這個狠心的潑禿!十分賤我!」掄鐵棒,丟了磁杯,望長老脊背上壓了一下。那長老便昏暈在地,不能言語了。孫行者又把兩個青氈包袱提在手中,駕觔斗雲,一時間竟不知去向。

故事進行到這裡,讀者們或許會納悶!孫行者不是乖乖地待在普陀山觀音菩薩身旁嗎?原來此時出現在唐僧面前的行者是假的!這假的孫悟空先是憐憫地端水給師父,讓他解渴,然而見師父卻是惡言相向,那假悟空便惱怒異常,竟動手傷了師父!臨走前還將他們的行囊給盜走了,這包袱裡最重要的東西就是通關文牒,也就是往西天取經路經各國的通行證,失了這些文件,便無由證明他們的身分,當然欲前往西天,也就窒礙難行了。

話分兩頭說,卻說八戒托著缽盂,只奔山南坡下,忽見山凹之間有一座草舍人家。原來先前在雲頭看時,這人家被高山遮住,因此未曾見得;如今來到邊前,方知是個人家。獃子暗想道:「我若是這等醜嘴臉,他們絕對會怕我,枉勞神思也斷然化不得齋飯。須是變好,須是變好。」
  
好獃子,捻著訣,念個咒,把身搖了七八搖,變作一個食癆病黃胖和尚,口裡哼哼唧唧的挨近門前,叫道:「施主,廚中有剩飯,路上有饑人。貧僧是東土來,往西天取經的。我師父在路饑渴了,家中有鍋巴冷飯,千萬化些兒救口。」原來那家子男人不在,都去插秧種穀去了。只有兩個女人在家,正才煮了午飯,盛起兩盆,卻收拾送下田去,鍋裡還有些飯與鍋巴,未曾盛了。那女人見他這等病容,卻又說東土往西天去的話,只恐他是病昏了胡說,又怕他跌倒,死在門首。只得順從地將些剩飯鍋巴,滿滿的與了一缽。獃子拿轉來,現了本像,徑回舊路。路上又與沙僧會合。二人歡歡喜喜回頭找師父,及至來到唐僧休息處,只見三藏面磕地,倒在塵埃;白馬撒韁,在路旁長嘶跑跳;行李擔不見蹤影!

這一下,慌得八戒跌腳搥胸,大呼小叫!那沙僧也是滿眼拋珠,傷心痛哭!他將唐僧扳轉身體,以臉溫臉,哭一聲:「苦命的師父!」只見那長老口鼻中吐出熱氣,胸前溫暖,連叫:「八戒,你來,師父未傷命哩!」那獃子才近前扶起長老。只聽得長老甦醒呻吟了一會兒,便開口罵道:「好潑猢猻!打殺我也!」沙僧、八戒都驚問道:「是哪個猢猻?」長老不言,只是嘆息,才說道:「徒弟,你們剛去,那悟空更來纏我。是我堅執不收,他遂將我打了一棒,青氈包袱都搶去了。」八戒聽說,咬響口中牙,發起心頭火道:「叵耐這潑猴子!怎敢這般無禮?沙僧,你伏侍師父,等我到他家討包袱去。」可是長老卻說道:「你去不得。那猢猻原與你不和,你又說話粗魯,或一言兩句之間,有些差池,他就要打你。著悟淨去罷。」

沙僧隨即應承道:「我去,我去。」長老又吩咐沙僧道:「你到那裡,須看個頭勢。他若肯與你包袱,你就假謝謝拿來;若不肯,切莫與他爭競,徑至南海菩薩處,將此情告訴,請菩薩去問他要。」沙僧一一聽從。向八戒道:「我今尋他去,你千萬好生供養師父。我去就回。」八戒點頭道:「我理會得。但你去,討得討不得,趁早回來,不要弄做尖擔擔柴兩頭脫也。」沙僧遂捻了訣,駕起雲光,直奔東勝神洲而去。

那沙僧在半空裡,行經三晝夜,方到了東洋大海,向東方直抵花果山界。即至峰頭,按雲找路下山,尋水簾洞。步近前,只聽得那山中無數猴精,滔滔亂嚷。沙僧又近前仔細再看,原來是孫行者高坐石臺之上,雙手扯著一紙文書念了一遍,從頭又念。
  
沙僧聽得出來這是他們的通關文牒,因而止不住近前厲聲高叫:「師兄,師父的關文你念他怎的?」那行者聞言,急擡頭,不認得是沙僧,叫:「拿下他!」眾猴一齊圍繞,把沙僧拖拖扯扯,拿近前來,喝道:「你是何人,擅敢近吾仙洞?」

讀這們看到這裡,大概覺得奇怪,為什麼孫大聖不認得沙悟淨?理由很簡單!因為我們眼前的大聖是假的!可是沙僧卻看不出來!沙僧見孫悟空變了臉,以為是故意不肯相認,只得朝上行禮道:「上告師兄:前者實是師父性暴,錯怪了師兄,把師兄咒了幾遍,逐趕回家。一則弟等未曾勸解,二來又為師父饑渴去尋水化齋。不意師兄好意復來,又怪師父執法不留,遂把師父打倒,昏暈在地。將行李搶去。後我等救轉師父,特來拜兄。若不恨師父,還念昔日解脫之恩,同小弟將行李回見師父,共上西天,了此正果;倘怨恨之深,不肯同去,千萬把包袱賜弟,兄在深山,樂桑榆晚景,亦誠兩全其美也。」
  
那假的行者聞言,呵呵冷笑道:「賢弟,此論甚不合我意。我打唐僧,搶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愛居此地。我今熟讀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經,送上東土,我獨成功,教那南贍部洲人立我為祖,萬代傳名也。」

沙僧笑道:「師兄言之欠當。自來沒個孫行者取經之說。我佛如來造下三藏真經,原是觀音菩薩向東土尋取經人求經,要我們苦歷千山,詢求諸國,保護那取經人。菩薩曾言:取經人乃如來門生,號曰金蟬長老。只因他不聽佛祖談經,貶下靈山,轉生東土,教他果正西方,復修大道。遇路上該有這般魔障,解脫我等三人,與他做護法。兄若不得唐僧去,那個佛祖肯傳經與你?卻不是空勞一場神思也?」

那行者道:「賢弟,你原來懞懂,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諒你說你有唐僧,同我保護,我就沒有唐僧?我這裡另選個有道的真僧在此,自去取經,老孫獨力扶持,有何不可?已選明日大早起身去矣。你不信,待我請來你看。」叫:「小的們,快請老師父出來。」小猴兒們果跑進去,牽出一匹白馬,請出一個唐三藏;跟著一個八戒,挑著行李;一個沙僧,拿著錫杖。

這麼一來,不僅有真假大聖,還同時出現了真假唐三藏、豬八戒和沙悟淨!那真的沙僧見了此番情況,即使平時脾氣再好,也忍不住大怒道:「我老沙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哪裡又有一個沙和尚?不要無禮,吃我一杖!」好沙僧,雙手舉降妖杖,把一個假沙僧劈頭一下打死,原來這是一個猴精變幻而成的,由於道行不夠,一下子就被打出原形來。那假的行者卻惱了!掄起金箍棒,帥領眾猴,把沙僧團團圍住。沙僧東沖西撞,好不容易打出路口,縱起雲霧逃生去也。臨走時說道:「這潑猴如此憊懶!我告菩薩去來。」

那行者也不來追趕。回洞另選一個會變化的妖猴,還變一個沙和尚,重新教導他模仿得像模像樣,仍然準備一支隊伍要上西方取經。而真的沙僧一駕雲離了東海,行經一晝夜,到了南海。這沙僧見到菩薩時,先倒身下拜,拜罷,擡頭正欲告訴前事,忽見孫行者站在傍邊,等不得說話,就掣降妖杖望行者劈臉便打。這行者更不回手,撤身躲過。沙僧口裡亂罵道:「我把你個犯十惡造反的潑猴!你又來影瞞菩薩哩!」菩薩喝道:「悟淨不要動手,有甚事先與我說。」
  
沙僧收了寶杖,再拜臺下,氣沖沖的對菩薩道:「這猴一路行兇,不可數計。不知他預先到此處,又將甚巧語花言來影瞞菩薩也!」

菩薩道:「悟淨,不要賴人。悟空到此,今已四日,我更不曾放他回去,他哪裡有另請唐僧,自去取經之意?」沙僧道:「現如今水簾洞有一個孫行者,怎敢欺誑?」菩薩道:「既如此,你休發急,教悟空與你同去花果山看看,是真難滅,是假易除,到那裡自見分曉。」

這大聖聞言,即與沙僧辭了菩薩。縱起兩道祥光,離了南海。二人同駕雲而去。不多時,果見花果山。按下雲頭,二人洞外細看,果見一個行者,高坐石臺之上,與群猴飲酒作樂。模樣與大聖無異:也是黃髮金箍,金睛火眼;身穿也是綿布直裰,腰繫虎皮裙;手中也拿一條兒金箍鐵棒;足下也踏一雙麂皮靴;也是這等毛臉雷公嘴,獠牙向外生。

這大聖一見有人膽敢假冒自己,不由得怒發!一撒手,掣鐵棒上前罵道:「你是何等妖邪?敢變我的相貌,敢占我的兒孫,擅居吾仙洞,擅作這威福?」那行者見了,公然不答,也使鐵棒來迎。二行者在一處,果是不分真假,一場好打!
    
不久,他兩個各踏雲光,便跳鬥上了九霄雲外。而沙僧在旁,不敢下手。見他們戰此一場,誠然難認真假。欲待拔刀相助,又恐傷了真的。那大聖卻道:「沙僧,你既助不得力,且回覆師父,說我等這般這般,等老孫與此妖打上南海落伽山菩薩前辨個真假!」道罷,那行者也如此說。沙僧見兩個相貌、聲音,更無一毫差別,皂白難分,只得依言,撥轉雲頭,回覆唐僧不題。
  
這兩個行者,且行且鬥,直來到南海,徑至落伽山,打打罵罵,喊聲不絕。早驚動護法諸天,即報入潮音洞裡道:「菩薩,果然兩個孫悟空打將來也。」那菩薩與木叉行者、善財童子、龍女降蓮臺,出門喝道:「那孽畜哪裡走?」這兩個悟空互相揪住,一個說道:「菩薩,這廝果然像弟子模樣。才自水簾洞打起,戰鬥多時,不分勝負。沙悟淨肉眼愚蒙,不能分識,有力難助,是弟子教他回西路去回覆師父。我與這廝打到寶山,借菩薩慧眼,與弟子認個真假,辨明邪正。」道罷,另一個行者也如此說一遍。眾諸天與菩薩都看良久,莫想能認。菩薩道:「且放了手,兩邊站下,等我再看。」他倆果然撒手,兩邊站定。這邊說:「我是真的。」那邊說:「他是假的。」
  
菩薩喚木叉與善財上前,悄悄吩咐:「你一個幫住一個,等我暗念緊箍兒咒,看那個害疼的便是真,不疼的便是假。」他二人果各幫一個。菩薩暗念真言,兩個一齊喊疼,都抱著頭,地下打滾,只叫:「莫念,莫念。」菩薩不念,他兩個又一齊揪住,照舊嚷鬥。菩薩無計奈何,即令諸天、木叉上前助力。眾神恐傷真的,亦不敢下手。菩薩叫聲「孫悟空」,兩個一齊答應。菩薩道:「你當年官拜弼馬溫,大鬧天宮時,神將皆認得你,你且上界去分辨回話。」這大聖謝恩,那行者也謝恩。

兩個孫行者打得難分難解!連菩薩也認不出孰真孰假!由此可以想見那假的行者模仿的功力有多深厚了!然而這假的孫行者究竟是誰?他為何能模仿孫悟空到這樣真假難分的地步?他真正的目的到底為何?二猴到了天庭,是否就能辨出真假?如果不能,又該如何?

我們先賣個關子,下回分解。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guedu&aid=77552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