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鯉魚潭(作者:駱榮基)
2011/09/14 20:56:39瀏覽197|回應0|推薦8

鯉魚潭(作者:駱榮基)

 

巨浸汪洋四十甲,自我東遊未始觀。縋石千尺不到底,其魚尋丈鱣與鰻。

昨者壽村售大鯉,聚觀如堵皆驚歎。乍吞香餌未入腹,一索穿鰓上市廛。

我聞詹何獨繭絲,能引巨魚百仞淵。今無其人有諸敵,截江大網望誰寬。

花蓮到此僅五里,間有數家貸釣船。同業維多爭競起,一艘廉取三百錢。

問渠遊客星期盛,散滿湖上皆釣竿。近岸諸民有罾罟,擾擾魚鱉不遑安。

平時鳧鴨引長頸,亦趁小魚潛微瀾。大者慮人小慮鳥,充君鼎俎嫌腥膻。

鯨肉可食多亦賤,龐然軀殼大如山。鯤溟不少射鏢手,任渠肥重亦遭牽。

河津同跋桃花浪,獨向龍門點額還。豈意上天猶在世,神仙一劫五百年。

天涯不用問樂園,禍福自我寧關天。只有達人外生死,一磚支頭恆醉眠。

 

鯉魚潭位於臥壽豐鄉西側鯉魚山下,是花蓮縣境內最大的湖泊,據說是因湖畔山形遠眺像鯉魚而得名,而潭中也盛產鯉魚,成為名副其實的鯉魚潭。其實,鯉魚潭為荖溪被襲擊後所留下的,潭水來自湖心的湧泉,清澈無比,漣漣波光倒映著群山綠意,更顯明媚深邃!

但省思福爾摩沙「婆娑之洋,美麗之島」,曾經是世人對台灣這塊充滿土地美麗的形容。但我常在想,台灣到底有多美呢?

隨著社會的進步,生活品質的提昇,人類所需的資源越來越多,然而因為過度的開發、濫用與浪費,造成資源越來越少,也導致能源危機。而自然資源逐漸枯竭,也導致環境品質日趨惡化。

其實,在都市長大的我,壓根很難想像台灣還有什麼自然的景象。現在,我終於可以了解我們年輕學子為什麼會冒著生命的危險,也要大膽步入乾涸的河床烤肉,因為連那種灰色石頭的自然也比髒亂嘈雜的都市美麗多了!到底吸引人嚮往的,莫過於自然的呼喚----琮琮清澈的溪流,巍巍雄偉的高山,聳立觸天的林木,靜靜徜徉的草原和一瞥即逝的野生。

在《孟子˙梁惠王上》裡說到:「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林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其意思就是細密的魚網不放入大塘捕撈,魚鼈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時令採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糧食和魚鼈吃不完,木材用不完,這就使百姓養家活口、辦理喪事沒有什麽遺憾的了。百姓生養死喪沒有什麽遺憾,這就是王道的開始。

人類文明的進步展現了人類的智慧,卻也擴大了人類的貪念,為了一己之私,貪求美味、貪求舒適、貪求享受。裹腹是為了延續生命,但如果只是為了樂趣、為了賺錢,為了滿足身份地位的虛榮心,則萬萬不可為之!雖然資源浪費只屬於冰山之一隅,但只要有人肯為環境保育踏出第一步,推己及人,這才是拯救生態的良策。生態是我們最珍貴的寶藏,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與愛護,節能減碳並非天大難事,只要大家停一停、想一想,堅守「節能減碳」的原則!

因此,為了確保人類能長期擁有優質環境,我們應重視環境維護,配合政府推動的淨化、美化、綠化環境活動,並落實提昇環境品質的理念。期許透過此古典詩,培養國人愛護環境、欣賞自然的情操與珍惜資源、節約能源、惜物愛物的生活習慣,付予環境永恆關懷,促進永續發展。

建立自然生態永續觀,不在於制式的政策,不在於慷慨激昂的口號,而是踏踏實實的心靈改造,觀念正確,行動力確實並持續。我們需體認到,唯有在與其他數千數萬種生命共享、共生在一個地球下,人們才有資格享受未來的美好日子。我想,地球一定能感受到我們所做的努力,並且願意繼續和我們和平共處,而真正受惠的仍是我們自己和下一代!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ffddd2002000&aid=5640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