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1/09 14:03:28瀏覽197|回應0|推薦3 | |
廿一世紀初的前言後語之五 古代教育的目標 我們現在再講中國的教育。先不談西方什麼愛的教育,西方愛的教育這個觀念,到現在流行八九十年了。我們原本的教育不講愛不愛的,但比愛還嚴重。我們中華民族公認的老祖宗——黃帝軒轅氏,一切文化、一切基礎在那時已經開始,到現在四千七百多年了。我們的歷史,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西方講教育史,可以說從摩西十誡開始,然後到天主教、基督敦,一路下來。世界上的宗教都是教育,不過是另訂一個宗旨,向那個宗旨走,所以叫宗教,這是簡單的解釋宗教。西方的教育幾千年,是由宗教演變出來的。中國教育是從我們老祖宗黃帝開始的,不是宗教,而是人文的教育,人文教育有三個條件,“作之君,作之親,作之師”。作全國人民的領導、作萬姓之宗的就是作之君。我們中國人的姓有九千多個,百家姓只是一點點。有一部書叫《萬姓統譜》,我們萬姓宗奉的共祖就是黃帝軒轅氏。這個傳下來不是宗教教育,而是“作之君”,作領導;“作之親”,作長上,愛百姓如子女;“作之師”,全國等於一個大學校,他就是校長,就是大導師。 中國文化有君道、師道,到了後代,師道超然獨立,超過帝王和父母之上,這是做老師的尊嚴。我們中國稱孔子為“大成至聖先師”,當作皇帝一樣禮拜,把師道尊奉在君道及父母之上,師道的尊嚴竟達到這個程度。上古歷史有稱“三公”,當了皇帝還有老師講課。我經常講,書上也有寫,中國古代作皇帝的也要進修,每個月要請一個老師來講課,老師是臣或翰林院的大學士,請來的這些學者叫經筵侍講,直到清朝還保留這個制度。 還有一個故事,講明清這些太子、王子沒有登位以前的宮廷教育。那時是請民間考取翰林學士、學問好的大臣來教孩子們,皇帝、皇太后還親自出來給老師行禮。某一代,這個皇太子不守規矩,不認真讀書,吊兒郎當,被老師打手心了,那個時候一樣要打手心的哦。老師打了太子手心以後,再向太子下跪;打手心是師道,下跪是行臣子之禮。太子回去跟老祖母皇太后報告,老師打我。老太后不高興了,這個老師怎麼可以隨便打太子?祖母給你出氣吧!皇太后就請經筵侍講的老師進宮吃飯,很客氣的對他講,某某人啊,我們這個孩子請你教,是要嚴厲點,但是我們皇家的孩子,讀書也做皇帝,不讀書也做皇帝。這位大臣一聽站起來說,太后,讀書的做聖賢的皇帝,不讀書的是做暴虐的皇帝。這個皇太后一聽愣了,馬上說你講得對,儘管打吧。這個是講古代教育史。 教育是人性的問題 現在還是個話頭的開始,討論教育的目的及人性的問題。我一輩子可以說什麼都幹過,黨政軍、生意也都做過,人生的經歷不少。現在他們搞了一個太湖大學堂,你們看我九十多歲了,我在這裏也同你們一樣,也在從事教育啊,是教大人的啊。而且我更寂寞,因為我要講的話沒有人聽.所以我經常在吃飯時給大家講,你們郭校長都聽過的,教育無用論,我從幾十年前講到現在;我發現中國這一百多年來,教育出現問題了。 現在不談教育無用論,濃縮回來,教育是人性的問題,這是今天講話最重要的。人性究竟是善還是惡?還是不善不惡?外國的教育哲學很少討論這個問題,中國比較特別。春秋戰國的時候,假設儒家以孔孟做代表,儒家講人性是善的,人天生下來個個是善良的,思想行為受社會的污染,變壞了。 我們教孩子們讀《三字經》,讀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十二個字太深了,可以寫部一百多萬字有關教育的書。它說人性本來是善良的、平實的,就在目前。性在哪裏?就是生命的本來;而思想哪裏來?人性裏頭來的。“性相近”,人性是近於善的,每個人都是好的人。所以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人性是善良的,慈悲心本來都有,這是“性相近”。為什麼人性會變壞?沒有受到好的教育,“習相遠”,習慣受了社會、家庭父母等種種的影響,因此離開善良的人性越來越遠了,所以社會上壞的人多,善良的人少。我們自己的行為思想也是這樣,壞的念頭思想、情緒多了,善良清淨這一面就少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所以剛才提到要學習善的一面。 可是同樣是儒家的荀子,他提的意見不同。他是孔子徒孫輩的學生,跟孟子差不多同時,他認為人的天性是惡的、自私自我的。譬如一個嬰兒,當他餓了要吃的時候,只管自己要吃,如果是雙胞胎,兩個同時餓了就會搶著吃。因為人性本來是惡的,所以要教育,教育是為了把惡的習性改正為善良,這是教育的目的。同是儒家的哲學思想,有主性善、性惡之異,這是中國文化幾千年前就有的哦!當時在西方的教育,還沒有我們討論的這樣高明。 有一個與孟子同時的學者又不同了,就是在《孟子》書上提到的告子。告子說人性天生非善非惡,善惡是人為加上識別,碰到事情有了是非分別起來的。他說人性像一條毛巾一樣,你想折疊成什麼形狀就成什麼樣子,所以需要教育,塑造成個好的人格。告子是主張人性不善不惡的。 第四家,墨子(墨翟),跟儒道和諸子百家都不同,他認為人性生來如白淨的絲綢一樣,無所謂善惡,無所謂不善不惡,同告子的說法差不多,但略有不同,看社會教育給他染成哪個顏色,就變成那個顏色。 罰或不罰 打與不打 教育是講什麼呢?教育的基本原則是改正人性,使人向善良的方面走;教育就是政治,就是法律。一個國家政府的領導人,希望全體老百姓向善,可是老百姓不上道,因此用法治,用刑罰,所以中國的教育從春秋戰國周秦以前就打手心的,這個叫夏楚,不是隨便打的。我們小時候是受這個教育出身的,老師坐在那裏,讓你背《古文觀止》哪一篇,背錯了三個字,在手心打三下,輕輕的處罰;如犯了大的錯誤,把手掌墊起來打,那就嚴重了。 前兩天我一個老朋友楊先生來找我,他都八十幾了,他說老師啊,我和您上下有五代的交情,我把兒子、孫子也帶來見您的面。那天他坐在這裏,聽到我們談孩子們的教育,他說教育怎麼不打?要打的啊!我們就是打出身的。他的兒子都四十幾了,都是喝過洋水的留學生。他當場在這裏講,他說你問我兒子,我的兒子小的時候被我痛打,不是隨便打,他做了一件大錯事,我叫他趴在凳子上,褲子脫下,我氣得一下找不到東西,直接用手打他屁股,打得很厲害,我手都痛了三天。他兒子在那裏笑,說:“爸爸你是痛了三天,我痛了四十幾年,現在還在痛呀。好在爸爸打我一頓,我改過來了,不打就改不過來。”他父子倆對笑。他說對嘛,教育有時候非打不可。 這是講打與不打的問題。我們現在的教育是不准體罰,我可不是提倡打人哦,是講歷史故事給你們聽。其實打或是不打很難說,像我帶兵的時候有一度不主張打人,做錯了事怎麼處理?立正,站在前面,兩手左右平伸,兩手指頭各拿一張報紙,站一個鐘頭,手不准掛下來,只要低下來就要挨打。 你們去試試,站十分鐘看看,保證要你的命。說起來我沒有打人呀,但比打人還嚴重。 我們談教育,講人性善惡,都講了,教育是改進人性,究竟應該嚴厲的處罰,還是只講原諒呢?其中大有問題。我們現在這裏辦的是實驗教育,我跟郭校長講,我們辦這個教育究竟是對還是不對?心情負擔非常重。剛才講的,都是這裏賓客真實的故事。前幾個禮拜,一個老朋友來,說他正接手政府一個機構的首長,原來的首長犯了貪污罪。這個朋友同時也在做慈善工作,以及推廣農村教育,他的地位不低哦。他說:“我接手那一天,背了個包包,自己坐計程車去。他們還沒有上班,只曉得那天有新的領導要來接手。我自己推門進到辦公室,有一個職員看到我,問你幹什麼的啊?我也沒有講自己是什麼人,只說我來報到的。那個職員態度還蠻好,說你請坐吧。我就坐在那裏等,也沒人理我;坐了半天,我說老兄啊,我來報到也是個客人啊,請倒杯水給我吧!那個人就起來倒水,又問我姓什麼,這時他大概想到了,就趕快打電話給另一個比較重要的長官,說某某人已經到這裏等你們了。我說你不要打電話,他正在路上開車,聽說我先到了,他萬一緊張,出了車禍就糟糕了。 我說你這個毛病啊,素來作風很民主自由,很好啊。後來你上任講些什麼?他說我一上任就說,我曉得公司損失很大,還有很多爛賬,我明天正式上班,你們有許多手頭不清的、拿了錢的,趕快歸還;如果來不及歸還,就趕快把你手邊那些錢捐給慈善機構;如果真來不及捐給慈善機構,就去捐給和尚廟子或教堂。再來不及啊,在家裏後院挖個洞,深深的埋下去,但是你不要被我們挖到,挖到就對不起了。我聽了哈哈大笑,我說你講得很有意思。他說老師這樣好不好?我說你講得非常幽默有趣,也只能這樣處理,真的一翻出來,有很多人貪汙,你怎麼辦?只好送去法院了。這是講人性的問題。 教育同人性有關係,你說一個年輕人犯了錯誤,是原諒他,讓他自我反省改正?還是處罰他呢?這是人性的大問題,至於處不處罰,或讓他自我坦白反省,很難下定論,要臨機變通的。總之教育是啟發引導人性往好的路上走。如說完全只用愛心、只用自動啟發的方法,除非教的是聖人。 清朝有一個很有名的大案,你們在書上大概讀過。有個年輕人犯罪,做土匪頭搶劫,被綁到刑場。殺頭以前的老規矩,做官的要問,你還有什麼話嗎?這個時候他提出來的,做官的要為他做到。他說我想見我的媽媽一面。 那應該,馬上派人把媽媽接來,母子兩個都痛哭啊。媽媽問說你還有什麼話講?他說媽媽你很愛我,我馬上要死了,要離開你了,我要求吃你最後一口奶。他媽媽解開衣裳給他吃奶,他一口就把媽媽的奶頭咬掉了。他媽媽痛得罵他,他說我今天的下場就是你教出來的,我從小愛偷拿人家東西,你不阻止我,還鼓勵我,說我那麼聰明那麼乖,讓我認為偷人搶人是當然的,才會落到今天的下場。 所以我們從事教育的人,要怎麼把人性教好,是個大問題,不要輕易下結論。像諸位老師那麼盡心,晝夜關照孩子,可是對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誘導,向哪一條路上走,很值得研究。我們這裏是實驗學校,大家有時間再做討論。 第二講 上一次跟大家講到,教育最高的目的,是徹底認知人性的問題,諸位老師在這裏安於清淡而艱苦的生活,我很敬佩;但是反過來講,你們也很幸福。這裏什麼課都有(當然是不對外),文的武的,各種各樣,你們都可以參加學習。譬如為了你們身體健康,請王老師來教武功,練易筋經、少林拳,他可以說是很有經驗的武林前輩了。我們過去學武功,要專門單獨磕頭拜師、行師禮、送學費的。在這裏開放你們自由參加,所以說你們非常幸運。因為怕文化有斷層,你們年輕不瞭解,特別告訴你們一下;不是要向你們邀功,是希望你們知道珍惜這個機會。 我在這裏講佛學等各種各樣的課,都是各聽自由,你們只要有空可以來聽,沒有收費用吧!郭校長也沒有強迫你們來聽吧!我沒想到你們真的認真聽完,還自動寫報告,我很感動。你們既然寫了心得報告,不管好壞,我心裏有個責任慼,不能不看,都要批答。可是我老眼昏花,所以要人唸給我聽,字錯了,改一改;有問題的、有要點的,打個記號,我來答覆;還有些需要單獨面談,我也談了。你們注意,這樣的作為也就是教育精神,你們做老師要學習哦!活到老學到老,你看我是九十幾歲的老頭子了,算不定明天就死的,還這樣負責任,你們對後輩的教育,也要這樣負責任才對,這是對自己良心負責,這就是做人做事。 中國幾千年文化,難道沒有教育家嗎?可是很可憐的,在這一百年來,有人真正寫出中國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教育發展史等等的嗎?有,但都不全面,不完整。你們有許多是學教育的,從一般師範學校教育出身,學的多數是外國教育的教學理念。外國的文化特別注重教育,形成一門獨立的學問,是在十六世紀以後,最多不超過四五百年。而我們中國文化是五千年,就算打個折扣,也有三千年,從一開始就注重教育,過去稱為教化。教化的意思,是包括全體政治在內。可是我們這一代教育,不研究自己的文化,搞文化工作的不知做些什麼事,這是很令人遺憾的。 今天講中國文化的特色,大家要啟發反思,自己有那麼多好東西,沒有去研究。所謂研究,是正式讀書思考,再提出來實行,可以與西方的教育接軌作比較。 再談人性問題 你們都是菁英份子,將來是否繼續從事教育,沒有關係。我上次提出教育問題是認知、人性問題,想不到諸位老師非常注意這個問題,我很高興。 因為你們真的把它當問題了。尤其是郭姮妟校長,回到台灣,把我講的錄音帶放給大家聽,據說“薇閣”學校的老師們聽了都很震動,還說有幾位校長、老師,都是老教育家,深受感動而流淚。這兩天,李先生又在北京跟一些大學校長、教授們談起,他們也要這個資料。我說這是剛起頭,並不完備,因為我每天都很忙,雖然我九十多歲了,一天的工作量還比你們大得多。我晝夜在工作,假期也不例外,你們可以出去玩,我自己不能放假。過年沒有休假,也沒有星期假日。現在雖然老眼昏花,但仍從夜裏十二點鐘以後一直工作到五六點,天亮了才睡。 上次談到教育是人性問題,我不曉得講清楚了沒有?不止教育,乃至政治、軍事、經濟、哲學、文化,不論哪一門學問,最後的最高點都離不開人性問題。所以這次開“經史合參班”討論《資治通鑑》時,也講到人性問題,中間牽涉到中國文化幾位大宗師如老子、孔子等,後來加上印度的釋迦牟尼佛。關於人性問題,釋迦牟尼看得最清楚,講得最透徹。現在不是講佛學哦,這只是引用到這個故事,不能不講。釋迦牟尼是個王子,天生要作帝王的。他生下來,父親找來很多看相算命的,說他長大一定成佛,是萬世教化眾生的聖人,如果不成佛呢?會做金輪聖王。在印度文化所謂的轉輪聖王,分為金銀鋼鐵等,金輪聖王可以統治全世界,讓天下太平。所以他從小到大,受宮廷特殊的教育,博通世間各種學問,文武雙全,卻在少年時就放棄王位出家修道,他追求的是什麼?因為他自己參悟到,即使做了金輪聖王,使天下國家太平,不到三五十年,也一定變去了,這是人性的問題,因此他要出世追尋人性根本的大問題。 我們中國有幾千年歷史擺在那裏作例子,最好的帝王政治也一樣,一定會變去,變好很難,變壞太容易。為什麼會如此?為什麼政治、法律、道德都不能改變一個人?所以我常講教育無用論,法治也無用,換句話政治也無用了。政治體制,每個朝代都要變動,為什麼?都是人性的問題。所以我對諸位提出來討論,教育問題最重要的是要徹底認知人性問題。 再說性善性惡 提到人性問題,上次我已經說過,現在再說一次。儒家孔孟之學主張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四句話很深。換句話,人性先天是善良的,後天養成的習慣使得差別越來越大。講到先天後天兩個名辭,孔子在《易經》上提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上是先天,西方哲學叫本體論;“形而下者謂之器”,器是有形質的物理、物質現象作用,是後天的。 與性善說法相反的是荀子提出的人性本惡,他也是儒家,是孔子後輩的學生,是秦始皇的宰相李斯的老師。上次講過,譬如雙胞胎的孩子,如果肚子餓了,大家都搶先要吃。還有很多例子說明人性本來是惡的、自私的,因此後天要加以教育。 另外告子認為人性不善也不惡,他說人性像杞柳一樣隨你雕琢,要圓就圓,要方就方。換句話,他這個觀念是認為人性無所謂善惡,就看你怎麼教育、怎麼造就。注意這個邏輯問題,如果你們不細心的話,會認為告子講人性沒有善惡,那就錯了。 還有一個,跟孟子差不多同時的墨子,他講人性先天就像乾淨潔白的素絲,無所謂善惡的,看你後天怎麼染色,墨子認為善惡是後來加以分別的。 在兩三千年前,當時我們的文化哲學已經爭論過這個大問題了;可是後世尤其我們這一百多年來,已經不注意也不討論它了。你們研究西方哲學的宗教的,譬如天主教、基督教,乃至回教,也是講人性本是善的。《聖經》舊約上說上帝創造了萬物,也創造了人,人本來都很好,因為亞當、夏娃被蛇誘惑,吃了蘋果,所以做了壞事,有了飲食男女關係。提到西方的文化,現在都拿美國來做代表,那是錯誤的,美國只有兩三百年歷史,不算的,要講西方文化,歐洲的法國、德國、希臘,都要注意。 人性究竟是善是惡?教育是徹底認知人性問題,這個問題今天晚上暫時講到這裏為止。為什麼呢?真正研究人性的善惡問題,有先天與後天的差別,這是哲學與生命科學以及認知科學的大問題。注意啊!究竟生命的根根在哪裏?宇宙怎麼會生出萬物?怎麼生出人來?這是形而上,屬於哲學上探討本體論的問題。追究起來又涉及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是心物一元或非一元?很多問題,所以先把這個形而上的問題擺在那裏,暫時不討論。 人之大欲何處來 今天我們開始討論形而下的問題。我們人從娘胎生下來,你說這個嬰兒是善是惡?很難下定論。善惡是思想行為所構成的,我們現在講政治也好,法律也好,教育也好,講對錯、善惡、好壞,都是後天教育來的,是每個人思想意識分別而生,是人們主觀的判定。舉例來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這是孔子先提出來的。不但是人,就是鳥獸之類也如此,餓了一定要吃,上面的嘴巴要吃喝,下面的性器官會衝動發洩,這是由於性慾的關係。所以飲食男女,是人最基本的欲望。我們的大成至聖先師,承認“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但他也沒有說欲是善或是惡。 這個大欲怎麼來的啊?孔夫子沒有講,它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它是生理的還是心理的?你說飲食男女,有善有惡嗎?飲食的需求與性欲的衝動,有沒有是非善惡?沒有。譬如一個男嬰睡著時,那個生殖器翹起來,他沒有性慾的觀念,是生理自然現象。又譬如我手裏端的這盤梨子,它本身有是非善惡嗎?沒有。可是我要吃你來搶,就有善惡是非了,是不是?所以男女飲食本身沒有善惡是非,善惡是非是從人為的觀念欲望出來的。觀念欲望是人的思想,思想與情緒不是行為,假使一盤黃金擺在這裏,我視之如糞土,不想要,我沒有罪嘛!如果我要把它偷來、搶來,這就犯了罪。善惡是這樣來的,是不是?我們舉這些例子,你就懂了很多的道理。 我們人的飲食男女慾望,最初開始是怎麼來的?這要注意了,我們人生來有思想、有知性;思想的功能很大,我們普通叫它是“心”,是個代號,不是指身體功能器官的心臟。這個能思想的作用,我們的文化裏有的把它叫心,有的叫意,有時候叫性。你看中國字,這個“意”字,上面一個建立的“立”,下面是個太陽一樣,古文是畫一個圓圈,中間有一點,下面是個心字,這個“意”也是心的作用。第三個“識”,我們講知識,左邊“言”字旁,中間一個發音的音,右邊加一戈字,言語變成聲音,像武器一樣可以殺人,也可以利人。我們的心、意發生內在的思想,再變成外面的行為言語,是非善惡意見來了,就是識。心意識是三個階段。 如果你真研究這三個字的意義,什麼是心,可以寫二三十萬字的書;什麼是意,什麼是識,又各為一本書了。學哲學的有知識論,現在新的觀念認知論,都是翻譯過來的名稱。我們人怎麼有思想、會知道事情?這個究竟是唯物還是唯心?是神經?還是心臟?還是細胞發生的?都是問題,一般人不作專門研究不會懂。尤其現在流行講意識形態哦、發展哦……反正大家怎麼講就跟著那麼講,並沒有用心思考。這裏講人的思想意識習慣怎麼來的,如何用教育使人向善。 講七情 再回過來講,生下來的孩子就有思想,肚子餓了就哭,捏他痛了會哭,逗他開心也會笑。生命中的“性”“情”這兩個東西,中國上古文化幾千年前就提出來,也就是《易經》所謂陰陽兩半合攏。中國字一個字代表很多的意思,這個性字,不是本體先天的本性,是講後天的性。性就是代表知性,能夠知道一切。胎兒在娘胎幾個月已經有思想,父母在外面的動作他都知道,不過記不得了。現在不是研究生命科學,暫時不談,如果研究生命科學再告訴你們。 這個“知”是生命本有的。嬰兒時會哭會鬧,那個是“情”,我們現在經常說,“我情緒不好”,情緒不是知性哦!我們舉個例子,譬如自己要發脾氣的時候,知道自己要發脾氣,內心也會勸自己,不發也可以啊,可是忍不住會發,這是情的作用,不是知性的作用。這個情是什麼呢?幾千年前,《禮記》先提出來性情。希臘、埃及、印度、中國這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先提出性情的問題。性是知性,情是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中國後世講七情六欲,六欲是佛學的名辭,暫時不討論,現在我們講中國本土的文化。 七情的“喜”,是屬於與心臟有關的,“怒”與肝臟有關,“哀”是肺腎的關係,“樂”是高興,同心腎都有關係,“愛”,貪愛,屬於脾臟的關係,我們通常講脾胃,胃是胃,脾是脾,作用有別。“惡”,討厭,有些人的個性,看到人與物,隨時有厭惡的情緒。“欲”,狹義的是指對男女性的慾望;廣義的是貪欲,包括很多,求名求利,當官發財,求功名富貴,要權要勢,這都是欲。 “喜”,很少有人天生一副喜容,尤其是中國人。我在外國時,一個美國朋友問我,“南老師,你們中國人會不會笑?”你們聽了一定跟他吵起來,中國人怎麼不會笑?我一聽,我說我懂了,你這個問題問得好,你們美國人的教育習慣,早上一出門,隨便看到誰,哈囉!早安!都笑得很習慣。我說你不懂中國人,中國的民族不像你們的教育,譬如大人帶著孩子,對面來個不相識的人,如果這個孩子說:“伯伯你好”,大人會說:“人都不認識,你叫個什麼屁啊?”我說我們的教育是莊重的,不是熟人不敢隨便叫,不敢隨便笑。所以東方人,個個都像是討債的面孔,好像別人欠我多、還我少。 所以佛學講“慈悲喜捨”,一個人每天歡歡喜喜,那是很健康的。 “怒”,你看我們很多朋友一臉怒相,任何事都看不慣;還有些人眉毛是一字眉,脾氣很大。東方屬木,肝也屬木,東方人肝氣都容易有問題,所以容易動怒。 “哀”,內向的、悲觀的,什麼都不喜歡,一天到晚努個嘴,頭低下來,肩膀縮攏來,看人都是這樣畏縮。現在說的自閉症、憂鬱症、躁鬱症啊,都與生理上的肺、腎有關的。 “樂”,有些人是樂觀的,我們這裏有一個朋友,我叫他外號“大聲公”,笑起來聲音大,外面都聽得到,他就是樂觀的人,胸襟比較開朗,這和心氣關係密切。 這個“愛”字呢?中文聽講的愛有貪的意思,貪是對什麼都喜歜;有人喜歡文學,有人喜歡藝術,有人喜歡打拳練武功,有人喜歡偷錢,有人喜歡散財,各人喜愛不同,這個愛字包含就很大了,東方稱貪取叫“愛”。現在西方文化講愛的教育,是由耶穌的“博”愛一辭來的,那就是中國儒家所講的仁,佛家叫慈悲,我們普通叫寬恕。儒家孔孟關於做人有兩句很重要的話,“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這是教育,嚴格的反省、檢討自己的過錯,寬厚對待別人、包容別人、照應別人。這是講到愛,順便講到有關教育的一點。 “惡”,惡的心理就是討厭,有人個性生來就有討厭的心理成份,所以隨時自己要反省,“喂!老鄉啊,這裏有個東西我們一起去看看”,“你去吧,我討厭”。會不會這樣?討厭是一種情緒。善惡的惡字讀“俄”;厭惡、可惡這個惡字唸“勿”,去聲,現在叫做第四聲,古文在右邊上方打個圈圈。 “欲”,剛才提過了,是屬情的方面,生命一生下來,嬰兒小孩就有。如果碰到好的教育家,好的老師,一望而知,可以看出孩子的性向應該走哪一條路,學什麼比較好。 你們教育孩子,要想瞭解他的健康,就要認識這七情,這是一般心理情緒的狀況。 剛才提到性情兩個字,現在只講到“情”,“性”還沒有提。性在後天是“知性”,那內容就很多了,今天把“情”這一段先提一下,還不是結論哦,我先交待,將來有機會再繼續,做詳細的討論。 我講這些,是引起你們從事教育的人的注意,同時配合古今中外有關教育的知識,好好研究。現在我們只是站在教育立場上講,實際上,整個政治的大方向,做人做事都在內都要特別注意。好了,謝謝大家。 (整哩:牟陳) 七、對學校教師第二次講話 (二○一○年八月廿七日) (郭校長介紹學校教職員) 郭校長下午就吩咐我了,要我跟諸位老師講幾句話,我說好啊,當時就答應了,現在我不曉得要講什麼。 諸位老師好像有一半是新來的,一半是原來的老師。我想講什麼呢?我有一個感想,我們辦這個學校,開始是從台灣李傳洪董事長辦的薇閣學校影響過來的。再經由郭校長的提倡,侯老師的努力也是功不可沒。 那麼這個學校啊,大家曉得是太湖大學堂內部辦的,法定的名稱叫做“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請大家注意一下,是個實驗學校,實驗一個新的教育經驗,想拿這個學校,做到一個新的教育理想,所以叫做實驗學校,這一點大家應該有一個瞭解和認識。 “學成文武藝”的目的 我們要實驗什麼呢?我今年九十多歲了,從推翻滿清到明年整整一百年,這一百年間,中國的變化太大了。文化、教育、政治、經濟、商業、工業,每一樣都在變化,教育的變化更大。像我從小是受家塾的教育,我常常告訴大家,我們中國從周朝開始,漢唐宋元明,一直到清朝這個帝王制度的三千多年期間,政府沒有出過錢辦教育的。我們以前的教育是民間自己把自己孩子教好,讀書不是為了做官,不是為了發財;學武功,學武藝也是同讀書一樣,不是為了做將軍,是自己高興。文武兩頭都是這樣,不是政府出錢培養。 民間把子弟們教好了,學文的也好,學武的也好,都賣給政府。怎麼賣?過去帝制的政府有兩個本錢,功名和官位。功名三年一考,願意作官的自己來報名,不願意作官的就不來。有人一輩子學問武功都第一流,但不肯作官,也不求功名,這在過去歷史上並不少,不像現在。過去政府用功名來釣民間的知識份子,這叫考取功名。功名有三級,秀才、舉人、進士。三級功名裏,進士最高。考取了進士,還要經過殿試,皇帝親自把這些進士找來考一下,殿試的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很光榮了,自稱是天子門生,皇帝的學生,那威風大了。但是沒有什麼了不起,這還只是功名,能不能出來做官又是另外一件事。所以功名跟做官是分開的,古代的制度清楚得很。 《朱子治家格言》有兩句話,你們諸位讀過沒有?我們從小記得,一句是“讀書志在聖賢”,讀書的目的是想做聖人,自己的學問修養超凡入聖,不是普通人。不像現在,大學畢業就想找個工作,求很好的待遇,不盡然的!另外一句是“為官心存君國”,萬一考取了功名出來作官呢?這個人不屬於自己的了,已經屬於國家,出來作宮是為了報效國家,為老百姓做事。做到該退休的年齡,就告老還鄉,還是回到鄉下去做個老百姓。中國傳統的教育是這個目的,我們從小是這樣受教育的。 教育無用論 民國以來引進外國的教育制度,辦小學、辦初中、辦高中、辦大學,什麼師範大學,各種各樣,都是西方來的。政府花了那麼多的教育經費,變成現在這樣,不曉得教育出來什麼人?好像沒有教育出來什麼人。 譬如中國最有名的北京大學,是推翻滿清以後的第一所大學,當時全國只有這一所。我們小的時候都想讀北大,但我沒有資格。怎麼說沒有資格?沒有錢。我是浙江海邊人,對面就是台灣,那是很偏僻的地方,是很落伍的農村出身。你要想讀北大,你家裏有多少錢啊?剛才有同學告訴我,現在的教育,一個農村的孩子只要讀了大學,就變成“脫富致貧”,有錢的家庭就窮了,給這個孩子讀書讀窮了,讀不起啊!現在還是這樣,聽起來很悲哀的。以大陸來講,現在一個農村家庭,兩夫妻很辛苦的供養孩子讀書,孩子讀了書以後,從中學到讀完大學,再也沒有回去過這個農村裏頭。像我就是一個,我十幾歲離家,只在十年後回去過一年,到現在沒有再回過家裏。我不算個人才也算個爛才啊,但是對家鄉、對家庭都沒有貢獻。 但現在不管發財的也好、作官的也好,上臺做事的大多數都不是名校出來的學生,這是一個教育大問題了。 我是受舊教育出身,然後跟著受新的學堂教育,也受過軍事教育,還受過武術的訓練。我專門學武功兩三年,那很浪費時間,學出來做什麼?學武功出來可以做總教官、教練。可是我的目的呢?是興趣,我不在乎能不能出去教人家練拳、打拳,我不管那一套,我有興趣啊,學會了再說。我學軍事,帶過兵也教過兵;我也作過官,文的武的都有;我在大學聽過課,也去上過研究所。我這一輩子可說所有的教育都受過了,我個人的結論下來清清楚楚,教育無用論,教育是教不好一個人的。以我的經驗,人不是學校教育能夠改變得了的。一個了不起的孩子啊,就算你不給他讀書,把他按在泥巴裏頭,他都會站起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站不起來的孩子,無論你怎麼培養、怎麼教育,也只能成為一個平庸的人,所以我幾十年來總結的是教育無用論。 我現在家裏是子孫滿堂,四代人了,孫子來看我,我說孩子啊,不要讀書啊,認得字、會寫信就好了,學個專長。讀書沒有用,讀到跟爺爺一樣有什麼用?對不起國家,對不起社會,對不起家庭,對不起自己。我是這個理論。你看歷史上這些名人,真對社會國家有貢獻,不一定是受這個教育出來的。我尤其反對現在教育,書包背那麼重,孩子好多是近視眼的;父母更錯誤,把自己做不到的理想放到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做到。現在叫孩子讀書,第一個是為了面子,大家都讀書,家裏孩子沒有讀書,怕人家看不起。第二個,自己沒有發財,希望將來孩子發財;自己沒有作官,希望孩子讀出來能作官。如此害了自己,也害了孩子。所以我更體認到教育無用論。 另外我也做過大學教授,也都教過博士、碩士,我告訴他們,你博士也只是一個學位,學位我會給你,但學問是一輩子的事,活到老學到老,你們做不到的。 實驗學校的宗旨 因為不同意現在教育的方式,我們辦了這一個學校。不能說反對,反對也沒有用。做什麼實驗呢?想把中國的文化跟西方文化接起來,結合中西;還有把古代傳統的文化學問跟現在的接起來,結合古今。中國文化的特色是什麼啊?要拿出來古今中外四個方向的文化,結合在一起。而且我們採用古時候書院的方式,既自由又嚴肅,既輕鬆又嚴謹的把孩子們教好,讓他們什麼都懂,尤其注重生活、禮儀的行為教育,還要注重職業教育。 你看你們都讀書出身的,除了會讀書教書以外,對不起,我講一句真話,你們還有什麼本事可以吃飯?沒有!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水管壞了也不會修。受現在的教育,都很可憐。我們想要真做到職業的教育、對孩子生活的教育,想走這個路線,所以把這裏叫做實驗學校,希望諸位老師先懂這個宗旨,這是第一點。 郭校長她十二歲跟我出國到現在,為了辦這個學校,受我思想的影響很大。跟你們講老實話,開始辦學校的時候,她都哭了,跟我來談,問我辦不好怎麼辦啊?我說孩子啊,不要哭,辦不好就不辦了嘛,我們自己出錢,自己有地方,自己定目標,誰也沒有叫我們辦,要辦就辦,不辦就收了,天下事空的嘛!她聽我這樣講就笑了,說我懂了,我來辦。辦到現在兩三年了,她很忙碌,這樣改那樣改,這樣想那樣想,現在實驗到什麼程度還不知道,還在實驗當中。教育的方式一直在改變,改變是為求適應這個時代,想創造一個模式給大家看一看。我們這裏辦到現在,大家都在看著我們,我們也在看著大家;所以雖然我們有自己教育的方法,但對外面應該考試的功課都要留意,孩子們需要適應這個社會嘛!這也是我們教育的目的。 諸位在這裏放輕鬆愉快,我把時間耽擱太久了,就少講一點。 活到老 做到老 學到老 第二點,諸位在這裏做老師的,你們都很年輕,注意哦!你們雖然讀了書、當老師,學問並不見得就真的好哦!這話只有我有資格講,我也沒有別的資格,就是年紀比你們大,有資格可以批評你們。你們不管二十歲也好,三十歲也好,到六十歲還要要求進步,活到老、做到老、學到老。像我現在九十幾歲,眼睛花了,也還天天求學。眼睛花了,我就借用別人的眼睛,譬如身邊同學,我說你來。“老師什麼事啊?”“借用你的眼睛,你讀給我聽。”我自己最近眼睛老花,還沒有恢復,看不清楚,看你們都是個影子,你們的面孔我看起來都是模糊的。但我還在求學,至死方休,到最後一口氣沒有了,才不再求學,這就是活到老、做到老、學到老。所以也希望你們要進修讀書。 在中國文化方面,我想你們的底子也不一定扎實的,這還是客氣話。你們可以趁著在這裏教書時,專讀一本書,《幼學瓊林》,而且要讀下面的小字。這一本書全部讀完,你們的國文就有扎實的基礎了。我這不是規定或要求你們啊,大家應該自己努力。 除了《幼學瓊林》,第二個你們讀什麼?講外國文化的書。譬如說希臘的文明、埃及的文明、印度的文明、英國的文明等等。前幾年有這一套書,趕快叫同學從香港買幾套擺在學校,你們分別借閱,隨時知道世界知識。萬一你們出去留學,今天要研究英國問題,就抽英國的來看,都翻譯好的,這一套書很好。當然還有更深的,這裏先不講了。 你們在這裏半年或一年,還可練武功進修,我們這裏的王老師是少林寺的老前輩,請他來教大家練武,鍛鍊身體。你看我九十多歲,你還沒有我這個精神,沒有我這個身體,這樣是不能做事的,你們的身體都有問題。所以讓你們每天打拳不是打著玩的,是鍛鍊身體。王老師已經是五、六十歲的人了,你看他精神多好,身體多好!一分精神一分事業,沒有健康的身體就沒有精神,更別談學問了,這都要注意.我今天講話貢獻大家兩點,一是知道實驗學校在實驗個什麼東西,不是空話;二是勉勵大家多學習。現在外面千萬隻眼睛在看著我們這個學校,看你搞些什麼?看南老頭跟郭校長你們這幾個人,能搞些什麼東西出來。 一個孩子的來信 主要的兩點講完了,再附帶一點告訴你們,有個孩子寫來一封信,我叫秘書室代我答覆了。 之前有一個孩子十三歲,他參加了幾次這裏辦的夏令營。我二十幾年前提倡讀經運動,中英數三個一起來;李老師帶著郭校長走遍了全國,從落後地區開始提倡,由郭校長編出兒童讀經的書。所以從很早以前,他們家裏都讀我的書。有一次他特別寫了一封信給我。侯老師你們還記得吧?那天晚上把一百多個小孩統統驚動了,這個老頭子怎麼對他那麼重視啊?他會作詩,文章也不錯,他說以後要作醫生,我就抽出中醫最重要的書要他讀,說孩子你儘管去吧,但是我們不一定希望你做什麼。另有一個參加夏令營的孩子,也曾給我來一封信,問到教育的問題。 他說現在的人們忙忙碌碌,卻不知道自己在忙些什麼,自己的終點又是什麼。學生們沒有真正的夢想,大人們則為那些無謂的名利所困,請問在這樣一個混亂的社會中,如何保持自己內心的一份清淨而不被外物所干擾?很多人都說是由於快速發展的經濟和科技導致的,不知您對西方文化、科技等的看法是怎麼樣的。最後他又問:人一生最應該擁有和放棄些什麼呢? 諸位都聽到了,這個孩子寫這一封信,他所有問題也都是大學校長、教授們要問的,就是這個國家教育制度的大問題,我看也是我們現在實驗學校的問題。 我有兩篇東西,是這幾年給歐美同學會講的,正好是對這些問題的答覆。你們過去老師們也聽過,但都沒有印象了。我正要把這些文字印出來,給大家作一個參考,同時也回答了很多人的問題。 注意腰的力量 最後為大家補充一下,你們練習打拳,我差不多每天都到場.王老師教得非常好,幫忙在教的,也教得都對。但是你們離中國練拳的武藝還差遠了,(師起立做示範)這個手、眼、身、法、步連成一氣很重要。譬如伏地挺身,這是我們練武時的基本動作。你們幾位女性,把兩手兩腳趴在地上,結果光是屁股在伏地挺身,不對的。伏地挺身是靠兩手兩腳,全身其他部位不用力,把身體挺得很直。生命的重點在腰,所以人老了是這樣(師做駝背狀)。把腰力、身體練好就行了,像我這樣紮一個馬步,轉過來就是弓箭步,只有十五度,看到吧?這樣轉,腰力很重要。 你們沒有看過,假使找兩個人把我打橫抬起來,一個人抬我的頭,另一個人抬腳,我的身體還是直的;抬起來,我還可以講話,這個是腰的力量,可是腰不要用力,就是教你們懂這個竅門。你們普通人把頭一提,腳一提,屁股就墮下了,身體彎起來了,對不對?所以我叫你們看我一下,就懂了。但他們不讓我示範,怕一抬我這個老頑童,萬一出了問題,後果嚴重,算不定明天就辦喪事了。就是把這個道理告訴你們,好好去練習。好,今天我講完了。 (整理:牟煉)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