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8/12 00:44:21瀏覽688|回應0|推薦0 | |
最近去了一趟北美館,主要是去看一個朋友的個展,看完之後又走往主展場看梅丁衍的「尋梅啟事」,梅丁衍的作品長年出現在各式各樣的當代藝術展覽之中,自然是或多或少都看過的,但是這一次我著實被嚇到了。
怎麼說被嚇到呢?我今天不是想講關於作品內涵、觀念等等的事物,也不是想談作品好不好、屌不屌之類的個人喜好,你也知道梅丁衍的作品就是很多很多的政治與身分認同問題,但是這些不是我今天想說的。
該怎麼說呢?我在最基本的一個展覽作品的數量上面就被嚇到了;雖然說是梅丁衍最完整的一次回顧展,但是作品怎麼會這麼這麼這麼的多啊?有多誇張呢?文學界不是有一種說法是「著作等身」嗎?意思是說一位作者寫的書疊起來跟他身高一樣高的意思,即是很多很多啦!那麼梅丁衍應該是個「創作等倉庫」的藝術家,而且那倉庫還必須巨大無比,這些作品在不展覽的時候都放在哪裡呢?走在回顧展的展場之中,你好像身在一個詭異的博物館裏頭,而這個博物館之中所有零零碎碎的、數以萬計的事物,通通是一個人畢生的作品零件。
由於作品數量實在太多,像我這種沒做功課也沒做好心理準備的觀展者根本無暇吸收,眼花繚亂加以頭昏腦脹也是很自然的事情;看著展場中一件又一件似乎永遠看不完的作品,我不斷想到的就是,到底一個人要對創作擁有多大的熱情和企圖,到底有多少想說的話和疑惑的事?才可以在創作生涯的「短短」數十寒暑之間做出如此巨量的作品?
他每天每天都這樣持續不綴的做作品嗎?他會為了現實苦惱嗎?他會為了生計發愁嗎?他從來不會自我質疑自我否定嗎?不然怎麼可以一個人做出好似雙年展規模的作品數量出來呢?
這些疑問都是我經常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常常在作品還沒做、正在做、已完成的時候,都必須在心裡頭與那個不停自我否定的念頭對抗,「這樣真的好嗎?」「看起來好像很普通啊」;我也經常在執行過程裡給自己找各式藉口與理由停工,「覺得工作很累沒力氣做」,「今天狀況不好」等等等等不外如是。
這些都是正常的,自我否定與找藉口休息也很自然,我們都只是一個脆弱的個體,需要許多的自我激勵(有朋友說是自我催眠)才能完成一點點事情,我們都只是人,不是什麼超越的存在。
也正因此,「尋梅啟事」給了我一個頗為強烈的感受,單單就那龐然的數量而言,梅丁衍作為一位創作者已經夠讓我肅然起敬的了。
那會給你一種感覺:不要再找一堆理由了,能做一點是一點吧。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