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網路徵文】我的家,不一樣
2017/11/14 16:39:58瀏覽15434|回應43|推薦11

家,有著各式各樣的組成,更有各式各樣的故事,然而有許多家庭卻因為不屬於一般社會觀點中的「正常家庭」,導致長年被忽視;但即使這個家的成員組成不太一樣,卻不等同全然的不幸。不管你來自重組家庭(二婚)、單親家庭或隔代家庭(家中僅有爺奶輩與孫子女)、新住民家庭或同志家庭……請寫下你的家庭故事與我們分享。

 

來稿文長建議700~800字(含標點符號),每人投稿篇數不限,請於家庭好時光部落格本篇徵稿文案留言投稿,貼文主旨即為標題,文中請註明姓名/筆名及所屬縣市,文末請附上email信箱。(附註:若無臉書帳號,請拉到最下方的「發表迴響」貼文,因新版word易產生格式不符的問題,請將文字複製於記事本,並刪除多餘的空格,再複製貼於部落格內,並無須填寫URL項目)

 

參考格式如下:  

〈文章標題〉

王小明(新北汐止)

 

(文章內容)

 

emailfamily@udngroup.com

 

即日起即可貼文投稿,投稿作品切勿虛構或抄襲,優勝名單揭曉前不得投稿於其他媒體發表(包含家庭好時光部落格以外之網路平台)。

 

截稿日期為201711302400,優勝名單預計於12月中公布,入選作品除致贈稿酬、擇期刊登於聯合報家庭版,還可獲贈2018上映電影《親愛的外人》交換券。 

 

本次活動由聯合報家庭版及天馬行空數位有限公司主辦,家庭好時光部落格保有刪除回應文章之權力,本辦法如有未竟事宜得隨時修訂公布,若貼稿時間逾截稿時間,由家庭好時光部落格認定是否保留其參賽資格;主辦單位並保留取消、終止、修改或暫停本活動之權力。

 

家庭好時光http://blog.udn.com/family123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mily123&aid=109025286

 回應文章 頁/共 5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拒看鬼扯電視新聞的評論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網路徵文
2017/11/30 15:48
網路徵文
我的家不一樣

 林泉利(新北新店)
 email:zlichlee@ms22.hinet.net

因為相親讓我娶進現在的老婆,因為老婆賢慧,所以讓我擁有最多的滿足與愛;因為她們惜福、知福,所以我們這個家讓人艷羨。

本來是沒有交集的我們夫妻,即便是我已達適婚年齡,但苦於因為我在外島馬祖任教,且認識與女孩交往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所以哪一年暑假在堂姊、兄長撮合下,兩家大人第一慎重其事的見面,然後我們就這之前的力霸百貨大樓某一餐廳聚餐相親,哪一晚在餐後的主動牽手走過新公園與送她回家,接著就展開正式交往。

當彼此間感覺可以婚嫁了,第二年的暑假就訂婚、結婚了!只是婚後仍要回到工作地,因為台馬兩地相隔關係,從每十天一個航班的魚雁往返,到馬祖有了電話之後,每個月上萬的費用也驚人!當大女兒出生時,聞訊之後則是透過當讓人暈吐到不行的連江輪請假返台。因為母子完全仰賴丈母娘照顧,所以讓人放心。因為機緣,順利調回台灣任教,那一年九月一家三口總算團圓了!接著是二女兒的誕生。因為珍惜中年得子,所以對於她們的照顧無微不至,被鄰居、親友戲謔為「女兒奴」!從幼稚園到中小學,到大學、研究所,甚至到現在她們上班,我們倆總是無怨無悔的溫馨接送。

大女兒屬於袖珍型的身材像她媽媽,不喜歡輕易丟東西卻像我;小女兒個頭較大與我近似,在個性與對該棄捨的舊物習慣像她媽媽咧!至於我們一家人對於彼此的生日歡聚、準備蛋糕與禮物,記憶中應該沒有忽略過,即便是她們都有交友的對象後,特別是他們也加入了慶祝活動的行列。

所謂「不是一家人 不進一家門」,因為有緣才會成為一家人,尤其在我退休後,老婆與女兒白天時間都去上班,留下孤獨的我在中午感受她所準備的便當,細嚼慢嚥她的愛,何其幸福呀!雖然到了晚上,被她們三個人虧是「孤獨老人」與準備將我「放生」,以及她碎碎念我沒有關燈、關水龍頭與忘了取下機車鑰匙,但我都視為最幸福的「嘮叨」,因為「不是一家人 不進一家門」,我們珍惜彼此的存在!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1/30 14:33
我的家,不一樣
我爸爸脾氣超好的,他不打小孩,也不罵小孩。媽媽跟他吵架,他就騎腳踏車跑掉了。有一次,媽媽罵調皮的小弟:「猴孩子!死孩子!」他就說:「活孩子啦!」我媽媽受過日本教育,當過小學教員,脾氣不好,但相夫教子有一套。八七水災那年,爸爸經商失敗,被倒債台幣200萬元。媽媽一方面當會首,一方面賣舶來品,幫爸爸一大忙,把債還清了。我有三個弟弟及三個妹妹。兩個大學畢業,四個高職畢業,我專科畢業。
我的老公大學畢業,是湖北省人。股票、基金,他都賺了錢,因為他有看書做功課。他教我做股票、基金,我賠了錢,還怪他說:「為什麼要教我做股票、基金。」我是高雄市人,我跟老公相差16歲,是媒婆介紹的。我很笨,小時候有一次,我摔了一跤,大哭一場,媽媽說:「不要哭,哭了臉會變醜的。」我馬上不哭。有一次高中時候的校醫,檢查耳朵,他把手錶,一下放在右邊,一下放在左邊,他問我在哪一邊?我亂指一通,校醫檢查我的耳朵說:「沒毛病啊!」我恍然大悟,我自作聰明,以為要問時針在哪一邊?我把這情形告訴爸爸,爸爸說我是聰明的笨人。
我是77歲的阿嬤,現在跟兒子、媳婦、金孫住在一起。我媳婦是廣東省人,她跟我金孫講話,都說廣東話。她教我跟金孫講話,講台語,教我兒子跟金孫講話,講國語、英語。這樣他就可以學習講四種語言。
我兒子、媳婦是上班族,很忙很辛苦。所以禮拜一到禮拜五,上午7:30,我餵他喝牛奶,八點送他到托嬰中心,下午5:00熱副食品,5:50我去接他回家,6:30餵他副食品,8:50餵他喝牛奶。我跟金孫玩得很愉快,我們感情很好。

姓名:蔡如日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
電子信箱: chrishywan2007@gmail.com

老姑娘
2017/11/30 09:48
殘缺的拼圖

老姑娘 (台中)


  故事得從爸爸生病開始說起。

  老年三高早早纏上了爸爸,他年紀越大越見贏弱,弟妹早已成家立業,我這個大姐雖然有交往多年的男友,但我放不下老爸爸,婚事就暫且擱著吧!

  弟弟兩個女兒陸續報到,小娃兒讓爸爸的晚年添了許多歡樂,妹妹的兩個兒子更是深得阿公的喜愛,四個孫子圍繞身旁,爺爺長、爺爺短的叫得人心花朵朵開,我以為幸福快樂的日子會如此下去。

  婚姻不像祝賀詞上所寫的「白頭偕老永浴愛河」,弟弟與老婆吵架的頻率變高,從口頭齟齬到上演全武行,孩子驚恐的雙眼令人心疼,鄰居受不了報警,一次又一次的深夜大鬧,全家人一起跟著受罪。爸爸真的看不下去了,決定兩眼一閉眼不見為淨,獨自一人飄然遠去,無盡的傷痛與無盡思念日日將我綑綁。

  弟弟終於離婚了,兩個小孩女方一個也不要,失親加失婚讓他的性格大變,他失志、酗酒、打架不工作,終日沉迷在酒鄉裏,怨天怨地怨全世界負了他,忘了還有媽媽與稚齡的女兒要養。他醉時,不管白天、夜晚先罵前妻無情、再罵媽媽虐待媳婦,三罵小孩嘴不甜不聽話,叫小孩面壁跪著,鬧夠了繼續喝。

  三雙茫然無助的雙眼盯著我,眸中泛淚隱隱帶著祈求「不要丟下我」,我能怎麼辦?把工作一辭,回家照顧老的、小的。一個小三、一個幼稚園中班,突然多了兩個小孩要教養,生命在此轉了一個大彎,我的身份變成家庭主婦。

  妹夫無預警被裁,妹妹家中經濟頓時捉襟見肘,小孩安親班費用付不出來,還好住的離娘家近,那就下課回外婆家吃晚餐,飯後我來教功課。客廳長桌分坐四人,小五、小四、小二、大班,這是所迷你安親班,成員始終四人終身不付費,我開始在記憶深處挖掘久遠的資料,小學的功課應該還難不倒我。

  孩子跟我相處久了稱謂常常錯亂,「老師、媽、阿姨、姑姑」隨便叫,反正都是我,沒補習沒上安親班好像也沒什麼不好,國中的功課我竟然遊刃有餘,那就繼續開著吧!能省則省。

  帶兩個小女生去買內衣,老闆娘語帶羨慕誇獎道「妳的女兒教得真好,有禮貌又乖,好有福氣!」我的女兒?跟我同姓,太棒了,而我的婚事…繼續擱著。

  


email:toruns1234@gmail.com  

  
(toruns1234@gmail.com )

寒江
2017/11/29 23:02

〈通常是姊姊,偶爾當妹妹〉

寒江〈台北大安〉

    自幼稚園有印象以來,我就是三姊弟中的大姊。從小我就很喜歡弟弟妹妹,也願意照顧他們,雖然偶爾吵架,但我們三個一直都是和樂融融地玩在一塊兒,父母離婚後,和爸爸同住的我們羈絆更加強烈,彼此更加團結。我們不是沒有媽媽照顧的小孩,因為我們自己會照顧自己,尤其是我,我是三姊弟裡最大的姊姊。
    小學畢業時,我在儲藏室找到十年前的小學校刊,一頭霧水的我拿著校刊問爸爸,這是誰的書呢?爸爸回答:「是你姊姊的。」
    我順著爸爸的指尖,從目錄看到一個陌生的六年級女孩,她在家庭生活的分類下寫了一篇「我的妹妹」,內容說她的妹妹剛出生,是個圓滾滾、有點愛哭的嬰兒,女孩對於自己要當姊姊非常興奮,她覺得妹妹好可愛,每天下課回家看到她好高興,文末她還希望自己能當個好姊姊,幫忙父母照顧妹妹,更希望妹妹快點長大,跟她做伴。
    爸爸對我說,「姊姊」是母親更前一段婚姻中的孩子,非常乖巧聽話,也如她自己所期待的,是個稱職的好姊姊。可惜在當時傳統的氛圍之下,我們家終究沒能承擔起耳語帶來的莫大壓力,在我出生後沒多久,「姊姊」便回去和生父同住了。
    聽完爸爸的話,我的胸口好像被什麼堵住了一樣,混亂的情緒當中最明顯的竟是深深的不平,畢竟在做為大姊的記憶中,我從沒撒過嬌,更沒享受過被手足照顧的特權,怎麼現在突然告訴我,我早就已當過妹妹了呢?
    國中三年級外婆過世,我代表家裡參加葬禮,終於看見了「姊姊」。在那個大家默默低頭啜泣的場合,媽媽在禮堂前忙著,「姊姊」很自然地牽著我的手,領我行禮,引我方向。當時下著小雨,來訪的親戚很多,我和「姊姊」雖然一整天都站在一起,卻沒有說很多話。驅車前往火葬場的路上,她坐在我的身旁,笑著說:「你長好大了呢。」手裡仍然緊緊握著我。
    那是我記憶中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當個妹妹。現今回想起來,雖然姊姊的容貌依然模糊,但從她手中接過來的溫度,卻是如此清晰。我猜,或許能做個好姊姊,是她給我的力量也說不定。
email:dasoclear@hotmail.com
(dasoclear@hotmail.com)

澎澎
2017/11/29 20:14

彭于涵/澎澎(台中市)

在還不流行外配的九十年代,我爸就走在時代尖端了。媽媽是緬甸人,生下我時他才十八歲。住在有著公公婆婆、大姑小姑的大家庭裡,原本就存在著生活摩擦,因為我的出生,摩擦與日俱增。在我還牙牙學語的年紀,爸媽就離婚了。還好因為長孫的緣故,大家對我的疼愛並沒有少。

記得是小學的某一天,同學笑我沒有媽媽。我哭著回家跟姑姑哭訴,隔天姑姑親自接送我上下課到我小學畢業的那一天。小學畢業的那一年,姑姑要嫁了。我記得在迎娶的前一晚,我在她房間與她閒話家常。他說有一個小禮物要給我。禮物是一只小信封,裡面有一張媽媽的照片,還有一小紙條上面有媽媽的電話。

記得與母親第一次通上電話是國一,第一次見面我已高中。爾後的每一次見面都是我提出邀約,她赴約。我們見面次數不頻繁,會面過程也不怎麼熟絡。升上大學的那年,臉書風行,看到媽媽找到歸宿,並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每每看到她在臉書上關於新女兒的發文,內心都是一陣酸楚,多希望自己也能成為文章主角。某天我鼓起勇氣,打給媽媽,告訴他我很思念她,有多渴望發文的內容是關於我的。她聽完只告訴我對我很虧欠、很抱歉。並說希望以後我不要再連絡她,她希望能給現在的夫家安定感。那天過後,我就沒再連絡過媽媽了。

現在的我也為人母,我對自己發誓我會用盡全力愛我的小孩。把我沒嚐過的母愛,全部留給我的小孩。這是我對"母愛"的成全。


email:pon790925@gmail.com

(pon790925@gmail.com)

汐陽
2017/11/29 10:53

我們不是有愛心的父母
陳松義(台北市)

別說我們是有愛心的父母。

要有小孩,一直在我們心中蓄意。結婚四年多,歷經中西醫秘方調養、人工受孕、試管嬰兒,內人肚皮沒起任何變化,反讓免疫力在身體隨意亂闖,肆意攻擊四肢關節,難道,註定我的家與別人不一樣。

要有小孩,悄悄在我們心中萌芽。又一年多,歷經內心幾番掙扎,申請擔任寄養家庭,照顧暫時無法返家小孩,兩個月大的妞妞,帶給我們夫妻倆一種初為人父母喜悅,明知總有一天,她將回去原生家庭,然喜愛她的心與每對父母都一樣。一次,雞排店老闆娘口誇八個月大的妞妞,與我像極了,脫口而出,她不是我小孩,老闆娘一直笑,說我真愛開玩笑,又不是偷生,怎不承認。說了實話,內心覺好笑卻又一股暖流,但知情的朋友同事說我們真有愛心,這句話,明明是一種正能量稱讚,聽起來總覺得那裡怪怪的,難道,註定我的家與別人不一樣。

要有小孩,終在我們心中駐足。妞妞來了三年之後,歷經層層收養程序,領養了八個月大的Mini成為我們法院裁定的小孩,兩個小孩日子,與所有父母一樣,黑色顏料輕描在眼睛四周,軀殼在夜晚伴隨著宵夜直接躺平。Mini是個原住民小孩,一雙大大眼睛,天生敏捷身手,十一個月大就會走路,她真的與我們很不一樣,去買衣服,老闆娘一臉疑惑,終於開口: 「她是你們生的小孩嗎?怎麼長不一樣,你們是幫別人帶小孩嗎? 」,是句沒有修飾言語。另次,有思考,一樣不舒服感覺,等候醫生看診,年輕爸爸終於忍不住說:「兩個姊妹都很漂亮,但長的很不一樣。」,這次,我與內人學會笑笑不答,難道,註定我的家與別人不一樣。

要有小孩,意外在我們心中開花。又過四年,歷經多次路人甲乙,更有信心看待他人給的眼光。今年,一番波折,妞妞也從寄養變成我們領養的小孩,全家在那一天至餐廳,慶祝我們終於成為真正一家人,是的,註定我的家與別人不一樣。

朋友常說: 「我們有愛心願意愛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孩。」,但一對戀人相愛也沒有血緣關係阿,從來,我們也不會對著養育兒女的父母說: 「你們是有愛心的父母。」,是的,我的家與別人不一樣,別說我們是有愛心的父母,我們只是願意用上帝的話喜愛小孩的父母。

email:moses_chen@wistron.com

(moses_chen@wistron.com)

小玫
2017/11/29 08:23
我的家不一樣

小玫(台北市/台灣)

老李跟我是兩個三人組的單親家庭,由於都是年輕離異,各有拉拔孩子的心酸,起初都是被各自的好友,假日拉去爬山,聊天,因各自境遇,分享心得,漸漸的就走在一起,也因曾經滄海,格外審慎,先探問孩子們的反應,意外的孩子們都樂見其成,但基於現實面考量,如果登記成婚,雙方牽扯複雜,如果不登記,中年男女,脫不了名不正言不順的老舊思維的牽絆.於是經雙方商討,決定合而不婚,經濟獨立,家族親戚獨立.所幸我們不但理念價值觀相近,也能體諒對方顧慮,於是建立起有兩個家的一家人關係.這當中也有爭執互不相讓的時候,但越吵彌堅,因為我們都不年輕,都珍惜得來不易的春天.

老李的老大已成家,過年過節,問候寒軒,可能是兒子關係,對我這阿姨,顯得熱絡

親近,老二則跟著父親經常來我家一起吃飯,吃完再回自己的家,老李也重視我家

有初長成的女兒,,沒有我在場的時候,堅持不出現在我家,以保有我家孩子的隱私權及歸屬權.於是我們就成為分居兩地的一家人,平日只有共進晚餐,假日再相約一起出遊,兩家的孩子既熟悉又保有自己的空間與隱私

兩年前因為找房子,經常拉著老李,週旋在房仲之間,仲介們也大聲的左一句李太太,右一聲李太太的叫,後來房子最後敲定,我帶孩子出來看的時候,仲介們看我的孩子也是李先生,李小姐的叫,孩子們看著我們只是會心的笑

去年老李老大離婚,徬徨失措,來求救阿姨,我用第三長輩立場開導,少了親人的感情參雜.老李感謝不已,今年老李退休了,沒事就來接我下班,一起逛市場,回家做飯,遇到鄰居,大家也都很羨慕的說我們夫妻感情好,只是看我們家的孩子,常見的有兩個,偶而會出現的還有兩個我們相視笑笑異口同聲的說,都是我們的孩子

E-Mail:ccc8384@yahoo.com.tw
(ccc8384@yahoo.com.tw)

鄧永攸
2017/11/28 23:02

我的家,不一樣 
鄧永攸(台中市 西屯區)

我們家共有三口,除我這個天天禮拜天的糟老頭外,還有一個每天早出晚歸的公務員女兒,另外還有一個叫熊熊的竉物,它是一隻貓。熊熊又叫黑熊,是一隻流浪貓,說起來也是怪可憐的,從小就沒人照顧,一隻耳朵還受過傷,疤痕猶在,父母當然不詳。
  養竉物我是堅決反對,女兒在求學時,我們家就先後養過兩次狗,一次是小杜賓,另一次柯可,前者因車禍而喪生,後者得腦膜炎而死亡,這是我兩次最難過的經歷。
  三年前的某日,女兒忽然帶回兩隻小貓,說是流浪貓,很可憐要收養。我說:行。第二天,女兒就把它們帶走了。第三天,女兒却又帶回其中一隻,她再三懇求我收留,我只好免强答應了,它就是黑熊。
  黑熊到我們家巳經三年多了,剛來是一隻小貓,現在已經是成貓了。它不但善觧人意,而且還十分聽話,當然我們也待它不錯。現在是肥頭大耳,體重當然超重。
  黑熊不但是女兒的心肝寶貝,也是我這個老人在家的良伴,白天女兒上班去了,我則在家全日照顧,吃、喝、拉、撒完全包辦,女兒則負擔它全部的生活費用,糧食、玩具、醫藥全包,我則偶爾支援。黑熊在我們家過得非常舒適,我常常稱它為幸福貓,我們家有它,當也算是一個幸福家庭,你說,是嗎?                                                                                                                                                                                                                                                        

Email adress:z1108a@yahoo.com.tw

(z1108a@yahoo.com.tw)

簡石庚
2017/11/28 19:01
我的家,不一樣

簡石庚(高雄市)

我是四年六班級生,在民國七十四年生下一個兒子,就只有這個「單丁」兒子,在七十年時代,生一個小孩的「小家庭」沒有很盛行,雖然不比更早以前的年代至少生三、四個或五、六個也不算多,生七、八個、十個小孩的也有,但至少生二、三個還算剛好,同年齡的同事起碼都生二個小孩。生下這個兒子後,我們夫妻也考慮要生第二個孩子,正當在考量是要生「密」一點還是間隔久一點再生第二胎之際,我的「連襟」、「大姨子」來找內人合夥作果汁生意,生意一做因忙倒沒有再很在意生孩子這件事,時間久了就這樣蹉跎了,只生了這個「獨子」。到了近四十歲時想再生才驚覺老婆已是高齡產婦了,此時又自覺懶於要帶嬰兒把屎把尿的,最後生孩子這件事就放棄了,「一個就一個吧!」。
家中只有一個「獨子」在當時是備感壓力的,父母親也曾常詢問什麼時候要再生一個,男孩女孩都好;偶而遇見了同輩、同儕或親友也都會問「為什麼不再生一個?」、「一個孩子真的太少了」等這些關候語,我們也只能無奈微笑以對。其實一個孩子在他的教育過程中沒有太重的學費問題與壓力,至少不必學貸而讓他一出社會便背負沉重的負擔。記得兒子在國小階段時我問他「爸爸媽媽再生一個弟弟或妹妹跟你做伴好不好呢?」,他竟然像大人般理直氣壯回答說「只要我一個就夠了」,聽完此話讓我們寬心、欣慰許多,畢竟他不羡慕別人有兄弟姊妹也不抱怨我們只生他一個人跟別人不一樣。
物換星移,沒有想到時代巨輪的推動變遷,當今社會竟然是生一個孩子的「小家庭」當道,甚至還有不婚不生的比比皆是,跟他們比較起來,我們還有一個「獨子」可以有所依靠,真的幸福多了。不管政府曾提倡過什麼「兩個孩子恰恰好、一個不嫌少」等催生或家庭人口政策,個人覺得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也不錯啦!
最近我們三個人的家庭形態有變化了,今年五月兒子娶了一個新住民「越南媳婦」來台與我們生活在一起,經過幾個月的磨合漸漸的不再雞同鴨講、比手畫腳了,;慢慢的感情也水乳交融了,大大的改變了我們過往的家庭模式與增加了些許家庭的生趣。



Email:homerleo53@gmail.com(homerleo53@gmail.com)

子丸
2017/11/28 11:54

媽媽變女兒

子丸(高雄市三民)

    「這就是我們全家」國小六年級的小兒子面對同學的媽媽詢問:「咦?爸爸呢?怎麼是媽媽開車?」時 ,介紹我、小哥哥及他自己。從小我們家的食、衣、住、行、育、樂、快樂事、傷心事、 成功、失敗,就是我們三個人一起承擔。

     這是辛苦的一條漫漫長路,直到現在,依然甜蜜,點滴在心頭。

     小兒子體質較特殊,會忽然發高燒,白天還好,但偶而會發生在半夜;寒冷的冬夜,帶著他及小哥哥(不能讓他單獨在家)到醫院掛急診,他會流著淚跟我道歉:「媽媽,對不起,我生病讓媽媽辛苦了!」我會抱住他說:「真的沒關係,只要弟弟趕快痊癒退燒。」有時候,他真的很不舒服會說:「媽媽,可以抱我嗎?我走不動了。」我說:「媽媽抱不動,弟弟要勇敢,我們慢慢走。」

     每當外出,小哥哥會在後座照顧小他一歲多的弟弟,會暈車的弟弟每每一上車就睡著,哥哥會讓他躺平,並蓋上小被子,吃便當時會叮嚀:「拿好,不要打翻了。」快到家時會說:「快整理垃圾,拿下車丟。」有一次出遊開在山路,因錯估時間,天色昏暗,但我們還在山區,當媽的我心裡是有點慌亂的,小哥哥看在眼裡說:「媽媽不要害怕,我會陪著媽媽,也會幫忙看路的。」直到離開山區,上了高速公路,發覺他已經累得呼呼大睡。

     老天爺非常疼惜我,給了我一個可以在家裡上班的工作室,從小可以陪著孩自成長,沒有錯過任何一個階段的喜怒哀樂,直到他們研究所畢業。每當社會新聞有青少年的負面消息,有時會冠上「又是單親的孩子」,這是不公平的。因為社會環境的變遷,當每個爸爸或媽媽選擇了獨自帶著孩子生活,都會努力、認真的相依為命,做孩子最堅固的堡壘與後盾,扮演著慈母兼嚴父,並給予孩子滿到溢出來的愛。有些人為了生活忙於工作,無法兼顧孩子的生活起居,而讓孩子走偏了,那說不出的苦衷,絕非一般局外人能了解。

     就像孩子說的「我們過得很幸褔,不輸給雙親家庭!」現在孩子大了,我成了他們的女兒,每天嘮嘮叨叨,所有生活大小事都歸他們管,就像他們小時候;角色對換,這又是另一種幸福,不是嗎?

(y771193@ymail.com)
家庭版小編(family123) 於 2017-12-07 16:41 回覆:

親愛的作者,您的email信箱無法寄信,請與我們連絡。

family@udngroup.com

頁/共 5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