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雲嘉南七日遊之六∼水上、太保、布袋
2020/02/07 16:05:34瀏覽970|回應0|推薦30

在竹崎山合院民宿借宿了二個夜晚,今天早上由竹崎出發往海邊方向走,本來這趟旅行嘉義將再停留二天,之後再往台南三天,但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這幾天的天氣艷陽高照,颱風警報卻是不停的在播送,而且還強調颱風威力恐怕不容小覷。颱風真的會侵台嗎?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寧可信其有,所以將接下來二天的嘉義行程和台南都捨棄,只留下今天的行程。

道別了山合院民宿,離開竹崎,路過嘉義市不停歇而來到水上,首先造訪南靖車站。

嘉義縣文化觀光局的網頁上說,南靖火車站於1901年4月20日設站水上鄉水掘頭(現水上站),1910年配合南靖糖廠設廠運糖業務,將車站遷移現址,1920年改稱水上站,1941年12月大地震時站房倒塌,1943年改建竣工,本站改稱南靖站。

南靖火車站於1943年以水泥重造,重建後正門向內縮,車站內的售票口、座椅、窗戶等等都是木造品,現在依舊保存舊貌,顯得古色古香。

車站內牆上高處掛著早年與火車相關的老照片,好像是時光隧道機,可以引人回到早年的時空般。

車站前一座橢圓形的圓環,圓環前方就是台1線。離開南靖火車站後,就將沿著台1線往北走,前往位在水上鄉北回歸線標誌。

台灣有四座北回歸線標誌,一座位在花蓮瑞穗鄉的武鶴,一座位在花蓮豐濱鄉的靜浦,一座位在澎湖的武井嶼,一座位在嘉義水上鄉。沿著台1線來到距離水上機場附近,一座紅色鋼鐵結構的圓弧橫跨在台1線上,北回歸線的意象標線。

北回歸線是太陽在北半球能夠垂直射到而距離赤道最遠的位置點,將該點的緯度線稱為「北回歸線」,也就是北緯23.5度。如果是在南半球相對的位置點,就稱為南回歸線。每年的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夏至過後太陽逐漸南移,到了冬至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

除了橫跨在台1線上的北緯23.5度意象標線之外,台1線旁還有一座佔地面積頗大的天文廣場,天文廣場上有一座外形有如太空梭的北回歸線第六代地標,太陽館。

天文廣場上有許多天文相關的說明,內容淺顯易懂,在廣場上逛逛看看,趣味中可以增添一些天文知識。

廣場上有一座很壯觀的東西,那是泰坦二號火箭,箭身直徑3公尺,長度33公尺,改良自泰坦洲際彈道飛彈,專門為「雙子星載人太空船計畫」而研發,又稱雙子星運載火箭。

位在廣場上的太陽館,也是北回歸線第六代的標誌。

太陽館裡有許多文字或實體的展示物,來到這裡值得以輕鬆的心情和腳步,走進來慢慢的觀賞閱讀一番。

太陽館是第六代標誌,那麼前五代又是如何呢?第一代標誌,日據時期1908年10月8日,為慶祝台灣縱貫鐵路全線通車,台灣總督府在嘉義廳水崛頭(今水上鄉下寮村)的鐵路旁稻田中建造北回歸線標。第一代標於1917年因強颱而毀損。

第二代標誌於1921年在第一代標誌原地重建,以木頭為材料,建成臨時性第二代標誌。

第三代標誌,1923年日本裕仁皇太子來台巡視,經過水上鄉時,看到木頭搭建的標塔,當場諭示改建為石塔,於1926年重修完成。標誌呈塔形,高21公尺,塔身高17公尺,底座為不規則六角形,塔頂為圓石球。

第四代標誌,第三代標誌頂部圓球等因風吹日曬出現龜裂,於1935年將頂部圓球改為三柱支撐的六角形頂蓋,整修成第四代標誌。1941年草嶺大地震,造成第四代標誌龜裂而拆除。

第五代標誌,第四代標誌在地震中龜裂拆除,1942年原地重建第五代,時值二次大戰,僅用鋼筋水泥澆灌而成,碑身呈三角形,碑頂為三個環圈構成的坐標儀。

離開北回歸線天文廣場後往水牛將軍廟而來,看到路旁一座大牌樓就彎了進去。

彎進牌樓下後,看到的卻是一座五聖恩主公廟。因為天氣很熱,為了不讓車子曬得像一座大烤箱,看到廟前棚子裡停了車,我也有樣學樣的將車停到棚下有蔭影的地方,沒料到被廟裡工作人員以非常兇惡的態度驅趕,若是不讓我停,說一聲不就好了,何必如此惡言相向。

雖然工作人員的兇惡,但這並不等於廟裡神祇的態度,還是走進廟裡虔誠的敬禮致敬。

位在正殿的右前方有座牛將軍廟,牛將軍廟的規模比起正殿小了許多。

牛將軍廟裡供奉的是水牛,廟裡的設施相對的十分簡單。

本來以為水上鄉的牛將軍廟就是如此而已,但就在五聖恩主公廟幾步路之隔的道路旁,還有一座水牛厝牛將軍廟的宏偉牌樓大門。

走進大門後,有座大池塘,池塘中有座半島,牛將軍廟位在半島上,而大門與廟間一座寬敞的水泥橋相連通,橋的兩側以牛車輪做為護欄,雖然護欄有點褪色但不失創意。

除了池塘之外,還有一座面積不小的公園,而池塘裡也有一些涼亭、拱橋等等設施可以走走。

牛將軍廟裡一樣是水牛將軍當家,廟裡設施也算簡單,但相對來說這座廟的規模比五聖恩主公廟旁的牛將軍廟大上許多倍。

在水牛公園裡走走繞繞後離開,出發往風鈴木花道去。

太保黃花風鈴木道位於朴子溪畔,大致上是介於嘉61縣道與台37線之間。

這段防汛道黃花風鈴木種滿道路兩側,樹高大而且密集,長度約有一、二公里長,非常的壯觀。

來到太保風鈴木花道時是七月,早已過了風鈴木的花季,道路上自然不會有車水馬龍的現象,但綠意盎然而沒有花的季節,氣氛十分的悠閒自在,令人流連再三,下次有機會時,當然也要在花季時來朝聖。

沿著風鈴木道輕鬆散步,來到台37線越過朴子溪的橋下,風鈴木到此結束,過了橋下之後轉為長長的苦楝樹綠色隧道。而前方的苦楝樹也十分高大,看來種植已有一段時間。

或許是苦楝樹的花朵細小而且顏色不夠亮麗,這些苦楝樹的壯觀程度不亞於風鈴木,卻是沒見過有人提起它們的存在。

在苦楝樹綠色隧道走了一段後離開,期待來日有機會再來一睹黃花風鈴木花開的熱鬧和美麗壯觀。

離開黃花風鈴木之後,造訪同位在太保市的王氏家廟。

王氏家廟前有座太子太師旗,早年家前能立桿插旗必然不是平民百姓,而是官宦或科舉得第的人家,才能在門埕上豎立旗杆,旗杆代表著尊榮的地位。

太子太師旗前有座不鏽鋼製的說明,內容說明王氏家廟主人王得祿是為何被封官而成為太子太師。

走過家廟前的廣場,準備進入王氏家廟中探訪。

大門旁一座古蹟說明,王氏家廟於民國六十九年被列為嘉義縣定古蹟。

根據嘉義縣文化觀光局的網頁上說,太保市太保里的王氏家廟,供奉的是清領時期官拜水師提督的太子太保王得祿,以及他的夫人和王家先世的靈座。王得祿出生於太保市,是當時官位最高的台灣人,屢建奇功,也是太保人心中的驕傲。當地的太保段五四○號是王將軍的故居,現在的王氏家廟從前則是他的提督府,民國五十二年由王將軍的後裔耗資八十萬元,改建為王氏家廟。

王氏家廟的構造壯麗可觀,裡面保存了王得祿在世時的衣甲、佩刀、佩劍、日常用具、祖先牌位以及舊行館的少數石雕,如十二生肖、庭園內的石桌、門外的旗桿座……等。由於王得祿在世時共娶了十房妻妾,其後代散居在各地,家族龐大,文物搜集有困難,因此在家廟內反而無法展出太多東西,大部份相關的遺物和文獻都只能用照片或影印方式來呈現,包括他當年的戰功紀錄、清領時期臣民奏章、皇室聖旨……等等。

王氏家廟前的道路另一側有座大池塘,池塘上有座木造的曲橋,池塘中的水面漂著荷葉,這又是什麼設施呢?原來這是一座七星情人橋。

為什麼空地上會有座池塘?池塘上會有七星情人橋?因為池塘的正前方是福濟宮。

福濟宮主祀七星娘娘,也就是天上的七仙女。據說清康熙元年,本村張氏祖先由福建泉州移居本地,恭迎七星娘娘來台,奉祀於前溝尾。據傳七星娘娘多有顯靈事蹟,居民感應神靈,於雍正初年草創建立廟宇供奉,名為七娘媽廟。乾隆年間水師提督王得祿出生於此,王得祿於嘉慶君遊台灣時護駕有功,賜封「太子太保」,也因此原「前溝尾」的地名也改稱為「太保」,嘉慶17年王得祿擴建提督衙於此地,為了敬謝神恩,私資遷建七娘媽廟於目前廟地前,並以「莫能名焉」一匾謝誌,七娘媽廟也改名為福濟堂。目前的廟體建築是民國65年所建,而廟前的池塘是福濟宮的半月池。

離開福濟宮之後,來到位在嘉44縣道上的小葉攬仁綠色隧道。

這段小葉攬仁綠色隧道位在筆直的道路兩側上,長度約有一公里,小葉攬仁的枝椏在道路上空形成一道圓拱狀,場面美麗又壯觀。

但不巧的是來時道路正在施工,沿途擺滿交通錐,加上許多卡車和機具在施作工程,道路筆直來往車輛速度也不慢,為了安全不久留,短暫停留隨即離開。

雖然天氣很好,但本來預測會在接近台灣前就往北轉向的颱風,這二天的預測路線又有所改變,預測會往台灣而來,所以這趟旅程安排在太保之後,還要造訪朴子、東石和台南的舊市區,只好臨時改變行程,將預計十天的行程縮短為七日,在颱風接近台灣之前提早回家,趁著颱風前的好天氣走回程,明天就結束行程回家,離開太保後直往布袋而來,先來布袋今晚借宿的光影民宿報到。

在民宿辦妥住宿手續後,再來附近的高跟鞋教堂逛逛。

可能是熱潮過了,現在的高跟鞋教堂不再人群摩肩接踵,沒什麼遊客而顯得十分悠閒。

遊客少,一旁的簡單遊樂設施也沒營業。傍晚時間在園區裡逛逛,再到布袋漁港吃海鮮去。

出門前民宿老闆說高跟鞋教堂夜間有燈光秀,吃完晚餐後再度回到高跟鞋教堂。雖然颱風警報不停的放送著,同時不停的警告著颱風威力不小,但颱風前仍然是艷麗的好天氣,傍晚的落日伴隨彩霞映照著天空,看著太陽緩緩的往地平線下墜後,等待著天黑的來臨。

天色慢慢的變暗,高跟鞋的燈光隨著天色變暗而開始點亮。

藍色的高跟鞋在夜裡加上閃爍的燈光,多了一份神秘的氣氛,多了律動的變化,好像在夜裡活了起來般。

在高跟鞋的燈光下,結束今天的行程,也即將結束這趟的雲嘉南之旅。

旅行日期:2019/07/16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