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2/15 17:53:21瀏覽2372|回應0|推薦21 | |
初冬時節來到通霄,沿著中山路而行,再轉入往虎頭山公園的道路。上山一小段路,就看到位在大樹下的二排石燈籠,石燈籠的盡頭處就是鳥居和神社建築。
道路旁一座通霄神社的說明,上半部為圖說神社各設施的相關位置,下半部為文字說明。
往下走到參道的半途,再沿著參道拾級而上,參道旁首先是一座日式建築,此為休憩所,過去曾作為神官宿舍使用,但它並不屬於神社的建築,用來提供警察休息或接待貴賓住宿。該建築的建築風格採用了完全典型的日式建築風格,然而建築物已殘破不堪,2020年苗栗縣政府對休憩所進行修復,於2022年完工後交給通霄鎮公所維護管理。
休憩所上方的道路旁一株大楓樹,可惜楓葉沒紅,要不然還真是漂亮又壯觀。
由道路處往上看,參道上有二座鳥居,鳥居後是拜殿。
第一座鳥居旁是一座外觀已有些殘破的老建築,這是社務所,昔日被稱作「東沐」或「齋館」。該建築最初提供給神社管理人員處理事務,並提供給參拜者休息、齋戒和沐浴等使用空間。
繼續沿著參道而上,去參觀拜殿。
拜殿前的參道旁,一座內政部2013頒發的台灣宗教百景入選證書。
參道的盡頭處,位在幾階階梯的上方平台處的就是拜殿。
解說牌上敘述,通霄神社建於昭和12年(西元1937年),為日式神明造之神社建築,目前僅存主殿基座、幣殿遺跡、拜殿、參道、鳥居及社務所,其中拜殿於光復後修改為中國傳統建築閩南式燕尾翹脊屋頂及增設四面磚牆,拜殿依即有樣式修復,木構造仍使用台灣檜木、屋面為銅皮包覆,為台灣少數僅存之日治時期神社建築。
拜殿裡並沒有任何設施,只是一間空屋,倒是屋頂的檜木建構令人覺得漂亮、堅固又有質感。
至於主殿和幣殿,只剩下基座或遺跡就沒去關注它。走出拜殿後,沿著道路上山去走走。
上山的路有點陡,一小段路後有處平台,路旁大樹下一座涼亭。
在涼亭裡往前方山下看去,海岸線就在眼前,距離海岸很近。
眼前的海岸邊,大約就是通霄海水浴場附近,夏季時應該找個時間來通霄海水浴場走走,嚐嚐通霄、後龍的大西瓜。
涼亭是在靠山崖邊,小型停車場則是在靠內側,停車場邊有道階梯,階梯兩側的指標說明,階梯通往砲台和台灣光復紀念碑。
階梯不長,階梯的半途有座平台。
面對著階梯上方,左手邊的平台上有座圓形水泥柱,水泥柱上有一根炮管,這大概就是炮台。
階梯的上端處有座高聳的長圓柱體,應是紀念碑。
階梯的右側有座解說牌,標題寫著日露戰役望樓紀念碑,文字內容已經不易閱讀。日露戰役指的是1904年日俄戰爭,日語中昔日對於俄羅斯的稱呼的漢字為「露西亞」,簡稱為「露」。
走上階梯的頂端處,是一座台灣光復紀念碑。這座紀念碑也就是日據時期所建的日露戰役望樓紀念碑,因紀念1904年日俄戰爭一事而設立,台灣光復後,該紀念碑碑文被抹去重刻,成為「台灣光復紀念碑」,但「碑」字被誤寫成「埤」字,所以現在碑文寫的是台灣光復紀念埤。此外,在碑的下方還陳列著一尊大砲,該砲為最初建設紀念碑中,相關部門向日本海軍申請使用軍用廢品作為展示之物件,該物品為一門火砲,僅包含砲身,缺少砲栓、砲架等其他部件。
台灣光復紀念碑所在位置是山上的最高點,站在紀念碑處往四周望去視野良好,山下的市區一覽無遺,也可清晰的看到不遠處的海濱。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