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03 11:56:51瀏覽217|回應0|推薦15 | |
打聲唿哨 「吹口哨」,是快樂小童長大的必學課程之一。不會,有損小男兒的氣概。學會後,非得瀟灑的兩手插入口袋,挺著胸,幻想自己是神鵰俠楊過或是韋小寶,一路踢著石頭吹著口哨回家。雖然長大後,再也無用武之地。偶爾遇到不認識自己的狗兒,怕牠冷不防狂吠攻擊,諂媚地將嘴唇啜起如小型的甜甜圈,噓噓幾次,以求撫平牠的燥氣。不過,小女童在為人母後,為兩歲的孩子如廁,「吹口哨」倒是必備的武學。 「打唿哨」,則是口中含著兩隻手指猛力狂吹,其音嘯厲,非正統宮商,還帶了些邪門戾氣。幾乎所有的俠義小說都有「打聲唿哨」做為暗號的情節,儼然是黑幫哥們的專利。沒見過任何書中有帝王或黑幫大頭目打唿哨的。人的舉止總得與身分契合,縱然他是亭長起家,成了一方雄霸之後,必得揹起雙手,踱起方步,有事再不能吹口哨了,好歹交付黃門侍郎以快馬飛書奏報,再不,也是派探子前行。況且,中國的領導者往往文不能文,武不能武,不堪前鋒大任。別說含著金湯匙,生就帝王家的王孫貴族不能打唿哨。何曾見過劉邦、劉秀、曹操、朱元璋、宋江等等草莽起家的英雄打唿哨?不是不會,史書與小說必得將他們撲粉描眉,彩妝成天縱英明。我們默默吞忍帝王的翻臉無情,誅殺異己,妻妾成群,蓄養男寵,甚至連年征戰,視人命如工具,但我們獨不接受帝王打唿哨,沒品! 登徒子見麗人非得打一聲唿哨,以示誇讚,可能也別無其他方式表達。被讚美的絕色必然要甩一下頭髮,側著臉,臉蛋向上抬高十度角,眼露鄙夷神色,昂揚而去,這是兩造攻防的公式,當然,雙方的心中都是快樂的。 風月青樓互誡,夜間不得吹口哨,謠傳會引鬼前來。是鬼愛聽口哨?還是鬼愛吹口哨,以此呼朋引伴。其故安在?費疑猜。聊齋中有鬼無數,從未見過哪一章節的麗鬼或厲鬼是由口哨招惹來的。 每聽〈口哨與小狗〉的名曲,曲中的口哨吹得滑溜圓潤,心情也隨著那汪汪的小狗搖尾樂活起來。年齡漸長,偶爾想吹個口哨以昭告自己的心情,或許是嘴邊肉鬆弛,啜不圓,繃不緊,吹任何歌曲,擠眼奮力的結果總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嗚咽不已,頗似野狗嚎月。多吹幾次後,路邊的野狗無一次不是露出無聊、譏笑、兩眼看人低的神情,略帶悲憫的搖頭離開。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