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16 20:30:21瀏覽356|回應0|推薦7 | |
一根蠟燭幾頭燒 蠟燭,閃爍出神秘的意象,蕩漾出朦朧的美感,恍惚出詭異的恐怖。古早,地無分東西,人無分老幼,無一夜不能無燭,無燭令人獸。因為無燭則不能閱讀,文明為之停滯。無燭即易起獸心逞獸行。 後來,愛迪生發明將蠟燭從照明功能轉成了象徵功能。 教堂蠟燭神聖;廟宇蠟燭肅穆;婚禮蠟燭喜樂;喪禮蠟燭哀戚。同為一根蠟燭,場合不同,詮釋與散放的氛圍差異何其大哉。停電時,點支蠟燭,牆上影幢幢,期盼與焦躁的心在黑暗中發酵。突地,燈光驟亮,不期然爆出一片歡呼:「電來啦!」 古時無電燈照明,得用油燈燭火,這貧弱的光線,成就多少老祖宗視茫茫。推究不出當時的士人患著深度的散光與近視,又無眼鏡佐助,要如何在螢火搖曳下以工筆小楷擬就奏摺。《舊唐書˙白居易傳》中,香山居士自述:「二十以來,晝課賦,夜課書,閒又課詩,......未老而齒髮早衰白。暓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者,動以萬數。」他在燭光晃動下苦讀多年,年紀輕輕即患有飛蚊症。所以士子在科舉成名後伴隨著富貴聲色也該然,因為年華在黑暗中隨著燈燭一寸寸燃成灰燼了。在得知詩人眼中有飛蠅、垂珠千萬,黑白目球如此五彩繽紛之後,不禁懷疑,大詩人的寵伎樊素與小蠻的容貌到底如何……. 西方燈泡東漸,當時亮度規格不稱「瓦數」,而以華夏文化稱之為多少「燭光」。但,六十燭光,真等同於點燃六十支蠟燭的光度嗎?是以細如辮髮抑或粗如巨竹的蠟燭為準?模稜籠統,然卻無人不知所指規格為何,含糊中存共識,符合民族性,有繼往開來的古風。 生日蠟燭燃起一堂歡悅,早先幾多壽辰幾支蠟燭。而後演化,管他芳華幾何,種上一根?造型的蠟燭統括一切。這改良真人性,除帶有公開轉為秘密的幽默以外,還兼顧著衛生。畢竟一根?容易吹熄,之前動輒拜上幾十根蠟燭讓我寒慄。因為壽星在一口氣吹不滅後,卯足勁鼓脹著腮幫來回兜圈猛吹,眼見多少口水星子噴覆在蛋糕上,而我還得在盈盈笑臉下將別人的口水蛋糕吃乾舔盡。 多年前去漢諾威參展,小市鎮的客棧容不下瞬間湧入的十幾萬各色人種。於是經由德國官方的安排入住民間家庭,主人需供應早餐。每晨,於白桌布前就坐,小桌上插一瓶花,除麵包為黃色外,其他水煮白雞蛋、白牛奶、黑咖啡,另外,桌上還燒著兩支白蠟燭。坐在兩支白蠟燭前,臉旁襯以鮮花,默默就食黑白食物,總覺自己是農曆七月來享受齋醮的餓鬼。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