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01 00:40:57瀏覽6176|回應14|推薦14 | |
針對中國時報08/31 A13 版「 解讀 『 阿常的一封信 』 」 乙文回應 昨日「 解讀 『 阿常的一封信 』 」 乙文,作為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相關慶祝活動的規劃執行者,我們一方面感謝從關懷國家長期發展角度所提出的觀點,另一方面也必須針對文中對建百活動相關觀察做出回應。 在籌畫建百相關活動之初,即受到許多關於慶祝活動必要性及經費編列之指教,由於台灣的多元社會包含了不同的歷史和政治價值觀,我們也尊重各種評論,並且秉持著我們「未必有共同過去,但是有共同現在和未來」的理念,用心籌劃各項活動,希望彰顯國家歷經一百年艱辛挑戰過程中呈現出來的核心價值,凝聚國人對共同未來的認同。 國家慶祝百歲生日,當然必須反省過去、珍惜現在並放眼未來。但是辦理相關慶典活動是一個層次,而國家面對的諸多實際問題例如文中提出的 BOT 、核廢料、環保議題、甚至還有居住正義、族群問題、貧富差距等,都是值得我們提出討論、共同謀求解決之道的重要議題,但都不能與辦理國家生日慶典活動混為一談,正如美國與法國過去大肆慶祝建國兩百周年時,亦不以其國內相關問題都獲得圓滿解決作為前提一般。 再深入檢視建百所規劃辦理的各項活動,除了大家已知的大型活動之外,還有更多具備深刻意義如百國青年 homestay 與金門和平鐘活動,以及未受媒體青睞報導的其他活動。例如 文建會蒐集奉獻生命在台灣的數千位外國人士名單, 製作「愛在臺灣感恩樹」的公共藝術,並搭配網站記錄他們 在醫療衛生、社會福利、教育文化及民主人權各個方面 為臺灣奉獻的身影與足跡 。 其次我們也製作了將台灣過去生活和現在成就濃縮在一個大紙箱的 3D 百寶箱,與美國學校系統合作,這個學期開始,美國會有一千所學校、近百萬名學生接觸台灣周的課程,深入認識台灣。再者、我們也在「百年社區珍寶」活動中,選出一百個社區具有代表一百年來人、事、物的珍寶,以呈現社區故事和在地歷史脈絡。 在前瞻的部分,我們正在辦理「 2030 願景系列論壇」,希望能夠描繪 20 年後的臺灣藍圖,探討的 議題包括國際、政治、經濟、娛樂、環保生態、科技、兩岸、教育、文化與藝術、觀光與休閒生活、社會,以及媒體共 12 項主題,由專家學者擔任各領域召集人及與談人,並透過大型公開論壇與民眾交流,再以網路方式匯集民意共同參與,最後將出版專書描繪國家願景與想像。我們也將透過全國小學生的眼睛,記錄民國一百年的現狀及小朋友對未來的夢想,製作時空膠囊。 其他的公開論壇和著作,還包括了 「中華民國再造奇蹟研討會」以及國際 NGO/NPO 多場論壇等,安排國際知名智庫學者、政經領袖來臺見證我國發展並提出建言。其他的論述活動,還包括「中華民國發展史」的撰寫、「百年風華」系列專書的編纂等等,希望透過歷史的回顧省思,找出未來的發展方向。 至於我們最常聽到的對於例如類似跨年慶典活動的指教,則是其放煙火的短暫聲光效果之批評。事實上,大型慶典活動如高雄世運、台北聽奧及跨年慶典等,呈現的是國家整體的軟實力和文化力量,對比許多國家以閱兵形式慶祝國慶,我們選擇以呈現國家軟實力的方式,難道不是更好的做法嗎 ? 我們從實際參與的藝文工作者處得知,這些寶貴的經驗累積對產業提升也有相當的助益,讓國內藝文界不再只能聽取其他國家辦理大型活動的經驗分享,而能夠親身操作並轉化成未來的創意,是真正的紮根工作,而非只有短暫的煙火效果。 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的地標計劃,共有十九個縣市提案爭取,經過評審選出台東縣政府以「減法美學為設計主軸融合地景」的提案,後續規劃執行則委由台東縣政府辦理。我們歡迎各界的參與和指教,並提出深層問題來探討。但如要以「核廢」、「美麗灣」、「原住民自治法」等議題的處理作為前提,恐怕並非適當的連結,也超越了我們籌備建百活動的職權。 我們願意虛心傾聽各界的批評指教,也呼應建百相關活動不該只有大型慶典的看法,並在實踐上努力推動具備深刻意義的配套活動。希望在進行各項慶祝活動的同時,能夠凝聚國人對未來的共同想像,並激勵各界思考解決社會的深層問題,不但現在讓世界看見台灣,也能夠共攜手邁向未來。 以下為文章原文: 我見我思-解讀「阿常的一封信」「外表坊時驗團」團長、知名劇場導演李建常近日在部落格發表「阿常致馬總統的一封信」,婉拒接任「台東百年地標落成晚會」總導演。在中央、地方政府如火如荼進行各類建國百年活動之際,這封信點出的問題已格外發人深省。 從跨年夜的炫麗煙火到現在,八個月過去了,建國百年相關活動陸續登場,彷彿只要冠上這個通關密語、投入鉅額人民納稅錢,這塊土地上的深層問題就會自動消失;拿走官方一筆筆預算的藝文團體與策展人士,也似乎只想營造出百年氣勢與動人氛圍,不想與大型活動背後活生生的人們實質對話,直到「阿常的一封信」出現。 被媒體稱為「賴聲川大弟子」的李建常,原本接受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委託,準備接下台東縣政府委辦的「台東百年地標落成晚會」總導演。但他自費前往台東勘景,住在歌手巴奈、反核領袖那布家中,並與原住民廣泛對話後,決定退出這項建國百年活動。 站在台東濱海公園的李建常發現,「百年地標」即將擋掉海岸線,而此處原本是原住民放牛種田之地,後來卻被國家徵地後蓋成原住民不需要的公園;台東縣政府把全縣最美、每個人都能玩的海灘BOT蓋美麗灣飯店,該案已遭法院勒令停工,每天車輛仍然進出而無停工之意;馬總統即將前往埋下時空膠囊,政府卻已規畫把核廢料埋在達仁鄉,台東縣政府並已答應公投。 曾經擔任台北聽奧開幕大典執行副導演、台北花博開幕晚會(環生方舟館)總導演、苗栗燈會籌備顧問群的李建常因而強調,台東縣存在「國家」、「美麗灣」、「核電廠」等三個惡靈,除非台東縣政府針對美麗灣、核廢、原住民族自治法等議題釋出善意,否則他沒辦法接下這項導演職務。 事實上,「阿常的一封信」絕非單一、孤立事件。早在二○○三年,劇作家陳明才就以跳海自殺表達捍衛都蘭海岸的決心;過去一年「反美麗灣運動」愈演愈烈,今年六月藝術家及民眾發起「還我杉原海岸.反反反美麗灣.搭帳篷大家來」行動,七月記錄片導演馬躍.比吼等發起「千人牽手吼海洋」行動,已在在彰顯在地原住民與關心土地藝文人士保護杉原海岸的意志。 「阿常的一封信」在此時出現,一方面承繼了之前「反美麗灣運動」的原住民土地與居住正義吶喊,呼籲社會各界正視台東原住民面臨的「三個惡靈」深層問題;另一方面則提醒台灣社會,應該認真思考各項建國百年活動與其背後土地、人們的互動關係。 如果不能讓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真正感受到公平、正義與尊重,各項建國百年活動營造的幸福感將無比虛幻,耗費公帑換來的也只是短暫刺激感官、甚至「為辦而辦」的華麗聲光效果而已。今年剩下四個月時間(尤其是國慶日重頭戲),「阿常的一封信」已啟動整體檢視建國百年活動的關鍵按鈕。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