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19 22:28:30瀏覽23757|回應56|推薦34 | |
看到陳幸妤在媒體前失控的表現,回想兩年前參與反貪倒扁運動,感觸良多。在我作政治評論的過程中,記憶裡極不願評論陳幸妤小姐,因為一直覺得他是前第一家庭中最不願意享有特權及媒體光環的人。但是人無法選擇出身,所以我想她這十幾年過的應該並不快樂。她昨天的發言,顯示了她完全接受的父母的價值觀和解釋,到現在還理直氣壯地認為自己家庭完全沒有錯,不知道用家人的名義把錢存到瑞士帳戶和台獨運動需要錢有什麼因果關係。其情可憫,但理不足取。 兩年前參與紅衫軍運動,實在是已經受不了這家人各種行為以及總統府各項反反覆覆、邏輯不通的說法。一個SOGO禮券就能有幾種前後矛盾的說法,證據到哪裡,話就改到哪裡。其實我只在政治圈圈的外圍,都已經能看到聽到扁珍的各項事蹟,我真的不相信圈內人會不清楚他們的行為。只是當時以為是意識型態蒙蔽了判斷力,現在恍然大悟原來是「誰沒有拿我爸爸的錢」。 看到過去挺扁的各界人士,本週突然都振振有詞地成了正義使者,大肆批判,其實有一種滑稽的感覺。當時收禮券、拿鑽表的行為,和現在的瑞士帳戶曝光相比,只是程度的差別,並無本質的差異。真希望有人剪輯一下他們兩年前挺扁的言論,再對比他們現在的說法,其實他們已經達到可以自己和自己進行一場精彩的辯論的境界。這時候,少講一點話,可能還多留一點尊嚴吧。 最後,要談談檢調的角色。這是除了當時搖旗助威的挺扁人士外的最大共犯結構。如果當時能夠獨立辦案,台灣社會將會少付出多少成本。相關案件承辦人的責任追究不可免,目的不在報復,而是在讓所有人知道依附政治權力而放棄自己法律義務的後果,讓監督現在執政者的司法力量也不至重蹈覆轍。如能做到這點,該是陳水扁對台灣留下的一項正面遺產。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