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28 21:58:00瀏覽612|回應5|推薦117 | |
映彤是滿清末年留歐的青年學生,瑪嘉烈是比利時的名門閨秀。 兩個完全不同背景的年輕人,在不對的時間相遇,雖然成了眷屬卻沒能 “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三十年後兩個人還是分道揚鑣, 使得他們的孩子心裏多多少少有點陰影。 年輕時候的瑪嘉烈美麗非凡,我相信除了緣分也有一些是出於好奇, 才會與映彤這位從遙遠的東方來學習的中國學生一見鍾情。 結果年輕人那種反抗的心理, 終于促成了這樁婚姻。異國婚姻向來是不容易的,一百年前的世界更是對他們的一大考驗。民國成立以後映彤舉家回國,瑪嘉烈完全無法適應夫家,也不習慣當時動蕩不安定的中國生活,娘家又囘不去,只能憂鬱的過後半生。 婚姻對女人實在是一種拖磨,尤其是那個年代。映彤 有他的事業,他是當時國家社會急需要的鐵路工程師。瑪嘉烈只有家庭。所以中年的映彤與少年時期沒太大差異,四十歲的瑪嘉烈卻完全找不出當年的影子。 映彤與瑪嘉烈的孩子都是不快樂的。其中老二後來用寫作抒發她的不豫,她就是電影“生死戀“原著的作者韓素音。韓素音,原名周光瑚,又名周月賓。韓素音以極左的寫作出名,我覺得她的母親,瑪嘉烈的婚姻,以及韓素音自身的成長過程,兩者都影響了韓素音的大半人生。 韓素音的自傳式小説:The Crippled Tree, A Mortal Flower, Birdless Summer,厚厚的三大冊,從父系的祖先說起,讓我一看到書就投降。只翻圖片,勉強讀了圖片前後的一些文字。還是從網路尋找看中文比較簡單,只大概地了解韓素音一生的一小部分。 我還是對韓素音父母這一百年之前十分罕見的,中比聯姻最感興趣。 參考資料 韓素音:用一生講述一個世紀的傳奇 韓素音1949年前的經歷,後來都寫進了她的自傳三部曲:《傷殘的樹》《凋謝的花朵》和《無鳥的夏天》。在第一部《傷殘的樹》中,她寫道,父親周映彤是中國第一代庚款留學生,母親瑪格麗特出身比利時貴族家庭,他們的相遇本應是東西方文化的一次驚艷碰撞,但在20世紀初期,這種交融卻充滿了苦澀與迷茫:瑪格麗特對東方古國的浪漫幻想被乞丐、蝗蟲、飢饉所取代,而心目中的“東方王子”,也成了無力保護妻子免受鄉鄰好奇目光及族間繁縟習俗糾纏的鄉紳。韓素音和她的兄妹一出生就面臨著血緣和文化的雙重矛盾:他們在家講中文,出外學英語;吃歐式早餐、中式午餐、混合式晚餐;上午穿著中式服裝、帶著毛筆和銅墨盒上中國學校,下午又去法國修道院學校。 對於自傳三部曲的整個創作過程,韓素音介紹說:“我從1964年動筆寫這部家史,一直到1979年才得以完成。全書共分四部。每一部裡包含歷史、傳記和自傳,裡面記錄了幾十年間的社會情況和歷史事件,以及這些情況和史實對我父親、我的家庭和我自己的影響。” 對於這自傳三部曲,韓素音自己說:“作為一段特殊歷史的經歷者和參與者,自然有與別人不同的人生體驗和感觸,我希望把自己的感受奉獻給讀者,而並非要為人生一勞永逸地提供什麼靈丹妙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要探究人的心靈,作者自己的心靈以及書中人物的心靈,用心靈與讀者對話。我寫作的目的是引入普世的人性,從而喚起人們美好的思想和感情,明辨是非,爭取光明。”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