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6/01/21 11:04:06瀏覽3946|回應6|推薦20 | |
轉載媒體報導:【蔡英文晚(1/16)舉行記者會,針對多數黨組閣的問題,蔡英文表示:「這樣的主張有潛在爭議,必須回到修憲程序上處理。如果關心這段時間政局的穩定和台當局運作,應該任命一個稱職的看守內閣」】。 轉載媒體報導:【行政院長毛治國提出內閣總辭。馬英九今(18)日表示,希望蔡英文以國家為重,再慎重考慮多數黨組閣,在此之前他不會批准毛治國總辭】。 馬以跳針式的談話,表達最大誠意,希望由蔡英文出面協商組閣事宜,但卻不斷被打臉拒絕。甚至行行政院長也奇特的讓馬英九吃閉門羹,以表示無限期請假至馬批准辭職為止。這種官場上的奇景,讓人瞠目結舌。 我認為毛治國之意在馬英九既然誠心讓蔡組閣,就表明叫其趕快滾蛋,以免蔡心生猶豫,如此則還有什麼可戀棧的呢?馬似乎也少一根筋,既然公開請蔡盡快組閣,卻在遭蔡公開拒絕之後,仍一方面繼續不斷勸蔡組閣,另一方面又赴毛治國家慰留,不意遭毛享以閉門羹。 毛之意其實很清楚,就是他是循民主慣例總辭,且非辭不可。蓋新的國會議員已經產生,舊的行政院長當然要走,以符新的民意。怎麼說他是溜走,不與馬共患難呢?毛是一位政治性格不強的學者出身,他覺得已打完一仗,他不願再淌馬蔡間的政治混水,此時不走,更待何時?馬用的人,大多如此,他們多是教授心態,對黨國是沒有絲毫向心力的。 藍媒一直都在疑惑,何以蔡必須如此堅持拒絕組閣呢?何以千辛萬苦打的天下,不馬上組閣呢?綠媒似乎亦弄不清楚真實原因,甚至民進黨圈外人如林濁水者,也主張蔡應馬上組閣。 我一直都認為政治是一種惡質的事業,它永遠都是權力場域的爭奪。因此分析政治,就必須跳開仁義道德,以理性客觀,而非感情的態度來論事。今試為分析,為何蔡這次讓所有泛藍媒體及名嘴跌破眼鏡,拒絕馬的組閣提議呢?我的看法是,凡事只要違背常理或常識,就一定有其不便說的地方。我的粗淺看法如下: 1.問題在於中國方面堅持民進黨須確定對九二共識的說法 按:蔡原來用「維持現狀」這種狀態性的描述,以為得計,然眾所周知,這是選舉用的花招。但當選後極可能就要面對習大說的地動山搖,這正是美國人極為擔心的。中國大陸現在都不講話,他們都在等。 蔡派他的秘書長赴美當然百分百為了此事。蔡曾在去年訪美時說過,美國的政策,就是民進黨的政策,我認為美國此次一定會要蔡Do Something的。但如果美國要求蔡在就職典禮上必須表達同意九二共識,蔡將如何回應呢? 蔡的難題在於必須同時讓美、中及蔡三方都可以接受,這對蔡顯然是一個高難度的談判,它可能不會一次就談成。 在這個問題未解決前,蔡是不會組閣的。因為如果組閣人選由蔡派出,新的行政院長及陸委會是否執行九二共識呢?還是聽馬總統指示呢?(因為總統的職權是可以管到外交、國防及兩岸的)。 這中間一定會發生許多憲政上的爭議問題。比如國際會議或場合,屆時大陸用中國台北稱呼我方,馬同意參加,但蔡不同意,行政院長要聽誰的呢?南海的菲律賓官司,(菲指太平島為岩礁,菲有美國撐腰),我方是否遵行"美國的政策,就是民進黨的政策",外交部是聽馬或聽蔡的指示呢? 2.蔡一再說,穩定的交接非常重要,且已指定組成交接小組。事實上,待過公家單位的,對交接一事都很清楚,蓋只要一辦理交接,就表示整個業務已經移轉。原來的官兒只有趕緊走人,一切業務也不能再插手。所以,沒有過渡,只有業務移轉(即交接)。 然而,如果重要業務裡埋有陷阱,在沒有弄清楚就貿然接了下來,事後是講不清楚的。它不只是簡單的印信換手而已,它是核心業務眉角的移轉。由於蔡是美國律師及具有多年法律談判的實務經驗,早已習慣事前的法律風險評估。萬一舊政府的業務交接裡頭有類似土地、教育、退撫、財經、交通、金融、經建、軍售、環評等重大錢坑,或有民進黨一直極力反對,而馬政府依然在做者,或與她理念嚴重不合者等等,在未弄清楚前,她當然不會冒然就組閣的。 總之,蔡在不了解各部會可能隱藏的暗黑深坑前,她是不會貿然答應組閣的。蓋要組就組能夠完全負責或切割乾淨的內閣,我認為這正是她反對馬提議組閣的原因。
這是我以純粹客觀理性,而非藍營的觀點所做的分析。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