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8/03/24 14:52:01瀏覽11508|回應3|推薦16 | |
我從大學時起就喜歡閱讀李敖的書,尤其是他的「傳統下的獨白」以及「獨白下的傳統」。必須承認他的書為我蒼白的青少年時期,增添了許多思想解放上的樂趣。當然,若是與羅素相比,李還是差上一個量級的。
然而不可否認的,李在建立推翻國民黨一黨專政方面,特別是對提升當時在野反對勢力的政治思想,是有其卓越啟蒙貢獻的。然而,李敖在本質上,實在是個純粹的中國民族主義者,這顯然與民進黨的主張是背道而馳的。
李是大力主張統一的,此點與蔣介石一致,但他卻終生反蔣、反國民黨。也就是它同時與統獨雙方陣營作戰,這樣的矛盾關係,注定一輩子成為孤鳥。
我認為以李的智慧,是很清楚中間的矛盾。但因為國民黨將他關入大牢兩次共約六年,以致他強烈仇恨國民黨的心,起先壓過了中國民族主義。但國民黨於2000年第一次垮台後,他的仇恨心似稍減緩,開始掉頭主張中國統一。
然而,另一層矛盾開始出現,就是李敖最得意的,就是他是台灣少有的真正自由主義者,並自認是胡適的傳人。就此而言,李敖以自由主義者來嚴厲批判國民黨的一黨專政,是思想正確的,然而吊詭的是共產黨何嘗不一黨專政呢?
共產黨這些年來大力推動孔孟儒家,這也是李敖一輩子所反對的。然而在民族大義的旗幟下,李敖將這些都輕輕都放過了。
就此點而言,殷海光亦有如此的矛盾。亦即殷為了反蔣獨裁,以致連帶反中國民族主義,但他晚年對此已頗有悔意。
但國民黨真的一無是處嗎?恐怕不見得。
例如國民黨及時阻止了共產黨當時所謂的血洗台灣、實施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普及教育及十大建設等等,許多都是日本人做不到的。但台獨皇民,卻紀念幫助日本殖民台灣的八田與一,感覺有點錯亂。
李敖最成功的就是他細膩的考據工夫,雖然,考據與思想本身是無關的,考據其實就是做學問的工具。好比殷海光的武器就是邏輯,但邏輯也只是思想的工具,而非思想本身。
殷李兩人的共同處,就是完整主義(如全盤西化)及絕對主義(即不能容忍不同的想法,只有他說的才是對的),這當然造成爭議。諷刺的是,李自認是自由主義,且是言論自由的倡導者,但李凡對其文章嚴詞批判者,動輒予以興訟,未免有負自由主義的思維。
真正台灣自由主義的先行者胡適,就說過:「只有每個人都容忍,才能每個人都自由」。最服譍自由主義者胡適的李敖,顯然沒有遵照辦理。
另外,凡是自由主義者,沒有不反共的,這從偉大的自由主義者羅素,就可以得知。李自認是台灣少數的自由主義者,卻不反共,且贊成一國兩制,這是李思想上的未能調和處。
當然,大師級的人,在蓋棺時必然不能論定。毛澤東亦然,我認為對毛的功過三七開是正確的,也就是功三過七。當然有人認為應是功七過三,亦有人認為應該功十,或過十的。
我認為對李敖亦應作如是觀。總之,偉大的人物,需要沉澱一段時間後,才會有一個比較客觀的看法出來。
我是一個堅定理性的統派,我認為所有的思想都有其侷限性,必須保持懷疑,不要盲信權威,但也無須過頭。比如愛國當然應該,但愛過頭,就成為國家主義或者成了義和團。
又如,自由主義當然可以,但要考慮當時大多數人民的生命財產身家安全。所以,胡適當時是大力支持蔣介石的,雖然蔣搞一黨專政。羅素在一戰前,主張自由主義,高舉反戰旗幟,並因而下獄;但在二戰時,則主張對德作戰。這就是孔子之所以被譽為「聖之時者」的意義之所在,就是說聖人不會僵固,是要看時勢的。
附帶必須說的就是李敖的文字工力,的確可以稱得上大師而無愧的。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