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3/30 01:15:49瀏覽1481|回應11|推薦17 | |
記者採訪新聞最怕遇到一個完全不懂的領域。熱愛和平,對武器一竅不通的蕾波特,為完成報社去找一個軍事博物館的指示,曾經寫過一篇洋洋灑灑的兵器大觀,這真是個瘋狂的世界。 想要到國防部的單位採訪,從申請到批准,前後約需一星期,申請書必須附上文字記者和攝影記者的詳盡的身分資料,原因是,國防部要做身家背景調查。 像絕大多數的女人一樣,蕾波特對皮包、鞋子、化妝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談到武器,嗯~嗯~ㄟ~ㄟ~,每把槍好像長得都一樣嘛。 當天到了兵營,採訪單位擺出大陣仗,新聞官、發言人、中校、上校在兵器館前一字排開,蕾波特有禮貌地對著站在最前面,一位肩上有三顆梅花的軍官打招呼,「您就是X中校嗎?」因為從連繫申請採訪,都是和一位X中校連繫,雙方一直沒見過面,那位「三顆梅花」臉色微沈,輕咳了一下,「我是徐上校」,哎呀,真糟糕,還沒採訪,就露餡了,搞什麼連中校、上校都搞不清楚。 解說官是一位風趣英挺的年輕軍官,但面對一屋子的軍火,蕾波特還真的不知道從何問起,於是就有「每把槍好像長得都一樣嘛」、「那一把最貴呢」、「AK47和M16長槍,如何分別呀?」這種蠢問題陸續出籠。 後來當過兵的攝影記者實在看不下去,教訓蕾波特一番「妳應該在家裡先做一些功課」,還好裡面有一位女新聞官,蕾波特顧左右言他,「我們女生對這些武器,基本上比較不了解嘛」 解說官後來發現蕾波特真的是不懂,熱心地留下他的email和電話,「如果有什麼不清楚,隨時打來問」(他大概怕蕾波特回去亂寫一番,到時候他會被K)。雖然蕾波特在史蹟館玩耍頗久,但一周後還是交出一篇文情並茂的專題。而且據說,還是國防部的兵器史蹟館在國內媒體第一次曝光。
鮮少在媒體曝光的國防部軍備局兵器史蹟館典藏8百餘件兵器,是國內收藏最完整的槍械展館,從海盜系列、早期江洋大盜手槍,到二次大戰步槍,軍事迷們有機會進入這個「軍火庫」,肯定留連忘返。 在國內,要看新型槍械主要在刑事警察局鑑識科或中正理工學院,但要論館藏數量與完整性,仍以軍備局兵器史蹟館居首,不過國防部基於安全考量,僅開放學術單位或貴賓專案申請參觀,讓這處展館養在軍中無人識,相當可惜。 兵器史蹟館占地約250坪,民國81年元月落成使用,典藏8百餘件各式兵器,精選陳列4百餘件狀況良好的兵器,展館分成沿革、手槍、長槍、機槍、火箭筒及迫擊砲、研發展示、長官贈槍等區。 館區典藏早期槍械,主要隨政府播遷由國軍整批帶來,不論是國別、種類完整性猶勝於大陸。 談到中國槍砲發展,要追溯到清同治年間,清廷為敉平內亂,除購買洋槍,李鴻章及曾國藩籌辦江南製造局,從國外引進機具與技術人員,開始製造槍砲。 民國18年兵工署成立,兵工署長俞大維推行武器制式化,奠定八年抗戰輕兵器整備基礎。當時中國內憂外患,德製、美造、比利時洋槍隨著外國勢力進入中國,除了國軍,江洋大盜、軍閥各自擁槍自重。 看過抗戰電影的人,應該有印象,一些江洋大盜使用的手槍,還會繫綁著紅色帶子,戰事風雲波譎,抗戰期間槍隻種類多,規格也紛亂。 長槍展示區,二次大戰後期俄製AK47型步槍,與越戰中美軍大量使用的M16步槍,經常被參觀者拿來超級比一比。 近年美軍在阿富汗作戰,少數特種部隊也就地取材使用俄製AK型步槍,以敵制敵,且當地補給彈藥無虞,兩者優劣也可見一斑。 機槍展示區最值錢的,要屬號稱衝峰槍中勞斯萊斯的MP5。這把槍超短、俐落的槍身可藏入夾克,據悉黑道價1百萬。由於德國對台灣是武器輸出管制國家,有錢也買不到,來源大多為刑事破獲或友邦贈送。目前國內局特勤人員使用的MP5機槍是美國仿製,在史蹟館陳列的則是真槍實彈。 電影黑鷹計畫中,可以單兵操作打直升機的RPG武器,在火箭筒及迫砲展示區有日產、美製與俄造不同機種,重裝備的各式機槍,對軍火迷們來說有致命的吸引力。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