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6/23 17:15:15瀏覽799|回應0|推薦3 | |
重度身心障礙者要能在家裡安養就已經是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更何況要實現作到像一般人〔安居樂業〕!! 近年來,長期照顧(簡稱長照)的相關法規正被熱鬧鬧地討論中。這個話題在我們上午的正式會議中也提出來討論。 由線上會議中深居台灣各處的飛鷹人夥伴們提出想法分享。 希望鷹-發哥: 家裡有這樣需要長照的人其實都很慘,通常被安置在屋裡陰暗角落,無人照顧。家裡有長照的病患,其中辛酸也都數不盡。雖然,我覺得台灣人都很善良,但對長期照顧這種事卻很不重視,我覺得很矛盾。 往往: 社會上的好工作幾乎都沒有身心障礙者的工作空間。更別談需要長期照顧的身心障礙者了。 因此,回過頭來看看我自己,反而是充滿感恩,我是比較幸福的。 追風鷹-嘉宏: 目前,少子化社會,親人之間的疏離感會越來越嚴重,尤其是家中有意識不清、不能表達的(中風)的案例,家中互動情況就更為嚴重。由於[失智]人口越來越多,年齡也逐漸降低中,這個問題已經是長期照顧不可不重視的問題。 我自己也很憂心,未來也可能是個案例之一。 松雀鷹-靜怡: 寸哥曾提過有些獨居老人可能會發生在家裡突發死亡,常需要一些志工去幫忙。還有一些長期照顧的家長們,自己本身出了問題,譬如說王曉明父母都得到癌症了,怎麼辦? 我們身心障礙者的身體機能往往老化的速度比一般人快很多,年齡增加之後,身體狀況會更差。 所以,我們身心障礙者一定要在[現在]就要早做安排,例如:[30歲就想到60歲該怎麼辦?] 工作也是一種方法之一,我認為: 努力工作,就是不希望增加家人的負擔、 照顧好自己,也就是減少家人的負擔吧。 天地鷹-主任: 飛鷹人存在一天就在跟世人講[重殘者依舊可能可以工作的]。 但是,「我們做得到,大家並不一定做得到」,因為,飛鷹人的養成不是一天可造就的。 總之, 凡是政府的重大政策,只要認真去看,就會看到想到更深入遠大的問題,我們飛鷹人其實一直不希望與社會脫節,因此,我們對於自己立場的發聲,還是要謹慎去處理與爭取。 (以下是追風鷹的看護協助翻書的畫面,生活上仰賴看護之處幾乎無所不在) 60萬人需長照 多少家庭身心煎熬 【聯合報╱記者鄭朝陽、劉惠敏、魏忻忻】 2009.05.29 06:47 am 長期照顧老年、失能者,須付出極大的體力及意志力,猶如全家投入一場上坡路的奮戰。 設計影像/侯永全攝影 七十五歲的馬媽媽(左)長期照顧兩個多重障礙女兒四十多年,沒有假日、出不了遠門,更不敢生病,深怕女兒乏人照料。 記者周永受/攝影「起來走走好嗎?」七十五歲的馬媽媽彎下腰,試著幫五十歲的女兒阿珍穿鞋。阿珍是極重度殘障者,她四十七歲的妹妹阿蘭也是。五坪大的房子裡,母女三人老的照顧殘的,靠著老人年金和貧戶補助金,支撐著過日子。 七旬母 顧女兒50年 七十多公斤的阿珍不良於行,「我完全扶不動她了。」馬媽媽近來連菜籃都提不起來了。她申請每周兩到三次的居家照顧服務,由居服員幫阿珍洗澡;妹妹阿蘭總是整天盯著電視看連續劇,阿蘭轉眼也年近中年,她的尿失禁讓老媽媽忙著「善後」。 馬家一老二憨,全是藥罐子,馬媽媽幾乎像個專業護士,她略懂英文,買了厚厚的原文藥學詞典,為女兒幾大袋的藥丸查藥名和副作用。「這種藥吃多會心悸,我會挑一、兩顆出來。」馬媽媽從餐桌旁的置物盒裡找出藥袋,用日語腔調的英語念出藥名。 在這擁擠狹窄的空間裡,老病的母親為女兒忙進忙出,除了定期訪視的社工,沒有朋友。馬媽媽很久沒出遠門了,無止境的照顧工作,耗盡她的歲月。 馬媽媽並非特例。家庭照顧者總會秘書長陳穎叡表示,台灣需要長照對象約六十多萬人,其中失能老人逾廿四萬人、需他人照顧的身心障礙者約四十多萬人;但僅五萬人安置在安養中心、十六萬人聘外籍看護,四十萬人留在家中,由親人照料。 「因家人有長照需求而受影響的,應該再乘上三到四倍。」家庭照顧者總會理事長、陽明大學衛生福利所副教授王增勇認為,雖然失能者狀態不一,但有一個人倒下,影響的就是一整個家庭。 這些家庭照顧者,廿四小時負責失能家人,從餵食、洗澡到翻身換藥,日復一日、沒有休假,用青春和健康,換取家人生命的延續;學者形容,長期照顧像是「交換生命」的歷程。 老小都靠她 快崩潰 年近六十的阿金(化名),大半生照顧心智年齡只有五歲的獨子,最近高齡八十的婆婆骨折,行動不便,生活大小事得靠她。想起自己總是身心俱疲過日子,「連女佣都不如,女佣還有薪水和休假啊」。 阿金在極度疲累時,也曾想過「把枕頭蓋在兒子臉上,只要幾分鐘,就一了百了」,結束囚徒般的境遇。有天,她發現自己真的舉起枕頭時,她害怕到想剁掉自己的手。 有這種想法的不只有阿金,有人真的付諸行動。 今年二月,高雄一名婦人綁住婆婆四肢,以枕頭蓋住老人臉上長達十分鐘。見婆婆還有呼吸,再用膠帶黏貼嘴鼻,然後外出半小時,返家見婆婆仍有氣息,再次以雙手對枕頭施壓十幾分鐘,直到婆婆窒息死亡。 讓悲劇停止 該靠誰 消息一傳開,震驚社會。是什麼原因,讓她殺死親人的意志如此堅決?專家認為,過去家庭可共同承擔的照護責任,現在都落在個人身上,成為難以承受的重;多年來家庭照顧者在家裡默默承受一切,期待國家機器伸出援手,幫助卻有限。 內政部九十七年統計,除了高雄縣等少數縣市外,老人福利機構供給床數多於「需求人數」,但這需求人數僅七萬,遠比粗估認為有需求的廿四萬人少。目前負擔照護工作的,多數是外勞及家人。 許多家庭付不起外勞或安養中心費用。顏媽媽剛送走臥病五年的丈夫,現在照顧失智七年的母親,並幫兒子帶小孩。她不只一次想過,如果母親失智症狀更嚴重,她再也無力照顧,是不是帶著母親一起走?別把重擔留給兒女。 讓人民安心 盼社福 有能力去安養中心,長輩也不一定同意。小周父親中風,臥床不起,媽媽年紀大了,他和太太又要上班,和媽媽商量,把爸爸送去安養中心。但周媽媽反對,她說,在安養中心也是躺著,「要躺不如在家裡躺,幹嘛花錢去那裡躺?」 申請外勞,是許多人不得已的選擇,但條件嚴苛,過程更是艱難險阻。王增勇坦言,「外勞已是長照體系一部分。」 許多家庭需要全天候協助照顧的人力,這是一天僅四小時的喘息服務無法替代的。 馬媽媽背影沉重,重殘的姊妹倆是老媽媽此生沉重的負擔,年紀漸大,這擔子愈來愈拖不動了。長期照護保險即將開辦,但真能讓她卸下一輩子的負荷嗎? 延伸閱讀: --本文由 天使鷹整理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