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陳林頌:台灣現代舞發祥地—蔡瑞月舞蹈社 保存運動的歷史與空間連結
2012/08/25 20:10:59瀏覽1111|回應0|推薦0

陳林頌:台灣現代舞發祥地—蔡瑞月舞蹈社
保存運動的歷史與空間連結

1999.07本文刊於「生活環境博物園雜誌」1999第二期
本文修改前提供為1999年7月21日會勘之古蹟保存說明資料
    
緣起

1999年5月,黃桂冠老師來到這個充滿了特殊藝術氣息的「最後花又枝」(按:「華爾滋」的台式發音)。餐廳的前身也是舞蹈館以前的練習場,在94年之後逐漸轉變使用,成為與舞蹈社結為一體的特殊藝文空間。雖然素昧平生,舞蹈社主持人的蕭渥庭女士見黃老師數度造訪而趨前問候,言談中不經意提及此一舞蹈社建築即將再度面臨拆除的命運。黃老師因而立刻聯繫許陽明先生,嘗試提供可能的協助。本刊發行人許陽明先生從北投公共浴場的保存運動開始,累積了相當豐富而務實的保存操作經驗;在數度獲邀參與「蔡瑞月舞蹈藝術基金會籌備處」決策會議後,除了認同舞蹈社具有不可忽視的歷史價值外,更直接建議本保存案應獨立於該地其他都市發展方案來進行,其空間的再利用並應作為公益使用,才更有保存的意義和可能性;籌備處決策小組接受了許陽明先生的建議,並迅速送出由許陽明協助擬具的古蹟陳請案。然而在七月初,舞蹈社收到來自市府財政局強制遷離的公文,眼見此一充滿人文藝術,並記錄了一位堅毅的台灣女性貢獻一生專業和青春的建築,竟仍然無法逃離短視的土地利用計畫,本刊工作人員因而全力投入協助。因為我們認為保存運動不只是建築硬體的保存,更應在城市空間中的連結。
    
「蔡瑞月舞蹈藝術研究社」建築保存一案,在1993年因捷運工程擬於該地興建行控中心,計畫將拆除市府所屬該地的老舊宿舍中,因包含了蔡瑞月女士經營半世紀的舞蹈館,而在1994年9月起引發藝術界於建築物內外鄰近舉行盛大的「向蔡瑞月致敬」與「1994台北藝術運動」。本案歷經當年三位市長候選人先後表示支持保留、1995年市政府肯定蔡瑞月女士的成就以及此一建築空間的歷史意義,允諾將保留建築物,現址規畫成立「蔡瑞月舞蹈紀念館」、鄰近三千坪的空間並規畫為「雙連表演藝術特區」、並在歷次「雙連地區發展計畫」與表演藝術特區的各種會議中,均維持對「蔡瑞月舞蹈藝術研究社」原狀保存與整修再利用的方向;舞蹈社這五年來除了持續經營舞蹈教學表演,更出版了蔡瑞月女士豐富的文史影像資料外,並協助市府規劃單位進行藝術特區空間內容的諮詢,也在今年四月開始籌備「蔡瑞月文教基金會」。然而1999年的夏天,「蔡瑞月舞蹈藝術研究社」卻仍須再次面對拆除的命運,五年來各界的成績仍換來市政府財政局強制遷離的一紙公文。
    
建築物基本資料
    
「蔡瑞月舞蹈藝術研究社」建築(中山北路二段48巷8號、10號)為建於1920年日治時期官署宿舍群之一;1949年蔡瑞月女士因白色恐怖入獄三年,在獄中仍持續創作;1953年「蔡瑞月舞蹈藝術研究社」(1959改名為「中華舞蹈社」)於48巷10號成立,1963年另購48巷8號建築物,做為劇場、舞蹈訓練、表演、研究、集會及居住等使用;當時宿舍群尚有前市長黃啟瑞、市議長、立法委員等人居住;蔡瑞月女士所經營的舞蹈社曾是都市到鄉村所有想要習舞的人們慕名的對象,五十年代盛期更造成鄰近街弄每到下課就有黃包車大排長龍的盛況(有錢的家庭接送孩子),而無法負擔學費的孩子則攀爬屋簷偷偷學藝;其所培育的藝術人才不知凡幾;1983年蔡瑞月女士因故傷心離開台灣,舞蹈社空間仍持續使用。而由於台灣長期缺乏民間自主的舞蹈藝術空間,此地一向是官方或民間邀請國際舞蹈藝術者來台時聚會交流的重要場地,如澳洲現代舞開拓者伊麗莎白陶曼(1996)、日本國寶級舞蹈藝術家石井綠、折田克子(1998)等等,皆曾到訪或在此演出;而它用來作為各藝術演藝領域表演、展示、練習場所的頻繁更是無法勝數。1997年底蔡瑞月女士返台,於建築物內進行為期半年的口述歷史整理,其文化藝術與城市空間歷史交織的意義重大而深遠。
    
保存為古蹟的理由
    
我們認為「蔡瑞月舞蹈藝術研究社」建築具有在舞蹈、文化、藝術、歷史、性別、政治、族群融合、都市發展、特殊建築類型等眾多面向的豐富意義與價值,其保存的成功更具有「建築保存概念與態度」上的進步性延伸,且其空間的再利用亦具有上述各項意義的歷史延續性,其保留的價值無庸置疑且無可取代。僅就「蔡瑞月舞蹈藝術研究社」建築保存的價值與理由簡述如后。

一、 就台灣舞蹈發展史而言,「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建築培育觸發了舞蹈藝術和其他相關領域的無數人才(張小燕、唐寶雲、郭小莊、游好彥…等等),是一個舞蹈、表演藝術發展的『根源性』、『見證性』歷史空間。

二、 就台灣文化發展而言,透過此一教學、表演、練習、聚會空間,「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將台灣舞蹈提昇至全國性與國際性的層次,是一個文化、空間連結的歷史性空間。

三、 就台灣藝術發展而言,「蔡瑞月舞蹈研究社」不但曾經且持續地匯集了各領域的藝術人才,是一個常民自發性的城市藝術文化之集體記憶的歷史空間。

四、 就「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建築作為蔡瑞月老師的教學場地與居所而言,無疑地,這是一個歷史性、傳奇性的人物最重要的空間見證。

五、 就一位五0年代的女性舞蹈專業者而言,「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建築見證了其成就與典範,更是一個跨越了時間與空間的女性專業舞臺。

六、 「蔡瑞月舞蹈研究社」掙扎在台灣藝術與政治交纏的年代中,其最重要的經營時期所使用的建築空間,對於台灣政治與文化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標示性、警世性與啟示性。

七、 蔡瑞月女士以一位本省籍女性舞蹈專業者的身份,在彼時外省族群仍然是社會支配階級的年代中,成為眾多權貴子弟習舞的對象,其教學過程中混和運用了國、台、日語,且傳授了融合各地的民族舞蹈與現代舞,「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建築無疑是一個族群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空間。

八、 就建築物所在的都市位置而言,「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建築見證了該地區都市區塊與街區路型發展成型的歷史。

九、 就建築物在中山北路「國際路線」之都市通道而言,「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建築對應著蔡瑞月女士一生穿梭在國際舞臺,並表徵了台灣舞蹈藝術進入世界級的成就,其豐富的都市涵構具有不可磨滅的意義。

十、 就建築物本體而言,「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建築不但記錄了日治時期長條形官署宿舍的類型,更透過空間的改造利用,成為目前全台碩果僅存的日治時期舞蹈表演、教學、練習空間,其空間特殊性具有絕對的保存價值,並且無法重塑。

十一、 就建築物未曾中輟的舞蹈使用歷史以及空間利用而言,做為舞蹈空間以及城市休憩角隅,並不時流露出節拍聲、舞步聲、練習聲、樂音聲、交談聲和咖啡香,「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建築保存將提供最具人性和文化歷史性的都市空間經營案例。

十二、 就目前該區都市密度與鄰近建築現況,「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建築形成該地重要的「都市綠洲」之人文歷史地景;其建築型積與使用的文化藝術氣息和可親性,強烈地對比著四周高樓,並連結了鄰近的開放空間,具有重要的都市「空間保持」之意義。

十三、 就古蹟保存的經驗與學術性而言,「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建築的保存象徵著台北市延續了「紫藤廬」、「清真寺」之後,對古蹟保存在概念與態度上的進步性,更具有對特殊專門性空間類型保存的嶄新思維,而不僅在於它的建築技術或美學。

十四、 就古蹟保存運動而言,1994年起的藝術運動帶動橫跨了舞蹈、音樂、服裝、文學、影像、地景、表演、空間等諸多藝文領域的創作和交集,是台灣古蹟保存史在藝術文化領域上上極具深度與廣度的案例。
    
城市空間的經營必須面對歷史
    
本建築的空間歷史不但是蔡瑞月女士一生成就的涵構凝塑,透過人的使用,記載了台灣舞蹈藝術在本土與國際間篳路藍縷的發展史,聚集並輻射了台灣舞蹈、表演相關藝術領域的人文氣息和記憶,象徵了城市多元文化和女性空間的浮現;其位於中山北路,這個往昔戒嚴時期連接總統府、官邸,並串連了行政院、監察院、圓山飯店、美國領事館(現為三級古蹟)、美軍俱樂部等重要權力象徵空間的都市通道上,對應著蔡瑞月女士以一堅毅女性的角色,開創台灣舞蹈舞臺的空間場景,其歷史意義甚為重大,更是文化藝術與政治拉扯思辯的多維空間,這是任何常規性都市或建築設計所不可能再現的豐富空間意義和城市歷史。我們希望所有關心此案的朋友,隨時用您的身體共同見證這個舞蹈空間的歷史過程,這也將會是此一空間保存的重要內涵;更誠摯地呼籲諸位學者與市政府,站在歷史、文化與城市永續發展的視野,支持此一建築空間的保留和再利用,為子孫與這塊土地留下記錄。值此台北市文化局即將成立的前夕,相信此一建築的命運將會是二十一世紀前台北城市空間營造和歷史寫作的序言和基調。

( 心情隨筆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comuseum&aid=676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