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聆賞:芝加哥交響樂團——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
2016/01/08 17:22:23瀏覽1411|回應0|推薦11

介紹芝加哥交響樂團在2014年演奏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

 

Beethoven 9 -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 Riccardo Muti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全曲長:1:21:23

指揮:Riccardo Muti 1941728

女高音:Camilla Nylund

女中音:Ekaterina Gubanova

男高音:Matthew Polenzani

男中音:Eric Owens

演出樂團: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and Chorus

演出時間:2014918


爲什麽介紹此曲?

① 指揮的造型很夠藝術家韻味——不能同形態比,但是仍想說:雖然現在已經灰白,他當年的髮型可是較本土『諸哥亮』好看太多了。

② 交響樂團的名聲和整個演出的水平——看男樂手穿著正式燕尾禮服配上白領結的體會與享受感就是不一樣。

③ 由於是近5年内的作品,HD畫面也比較清晰——比之30年前的其他大指揮家(伯恩斯坦、卡拉揚等)的作品較不傷眼。

④ 第四樂章<快樂頌>是小子當年曾認真練唱過原文(德文)的大型合唱曲——可是我們那個合唱團一直沒有整合好,所以最後到離開時我都一直沒能實際團唱過。

⑤ 真的是值得多聼幾次的古典樂曲——最好能夠匀出時間,接上大電視機熒幕,端杯熱飲,坐在直椅上仔細地觀賞(千萬不要窩在沙發上,即使坐直了都無法體會到整個曲子的氣勢)!

我不是一個音樂人,在此但就一個普通觀衆對於本影片略作感言。

(一)首先當然是指揮。從網路資料的介紹,Riccardo Muti 今年已經74歲,從1968年起曾經分別擔任過各大都市管弦樂團或交響樂團的指揮,因此看他在整個樂曲的指揮動作非常過癮無論是快、慢、強、弱各個分段都是恰到好處,不拖泥帶水。面部雖然沒有特別過度的表情,但是捲曲的頭髮反而襯托出他極具自信地融入樂曲中。

(二)其次是樂手們的表現。畢竟是全世界的十大交響樂團之一,因此可以看出每個樂手除了對樂曲的熟悉,樂器演奏的功力外,我覺得在服裝穿著、演奏的姿勢、和整場的畫面都顯示這是完整無缺的表演團體。尤其是與指揮的來往之間,兩者是瞬息連通的,沒有耽誤或不均一的感覺。

我會去注意各個演奏者的特寫鏡頭與在遠景畫面中的位置,以及比較兩種角度所呈現的同異;這也是個頗爲有趣和欣賞的方式。

(三)至於合唱部分,不論是獨唱者或是合唱團都是夠味兒!

尤其是在59:12男中音與合唱團很整齊地同時起立,準備開始歌唱。這種細節部分就是一般水平的樂團/合唱團可能不太注意到的。

我特別愛聼 a)1:04:00男高音獨唱帶出四部合唱; b)1::08:12~1:09:54女聲部帶出合唱的柔情;加之跟隨而來的 c)男女獨唱的混聲交唱段——直到合唱曲終。

 

有些樂團指揮認爲合唱團應該把歌(曲)譜背熟,如此在臺上大家就不須要捧著歌譜致而出現手擺的高低位置不一,且避免在翻譜頁時顯得七零八落,很難看。但是實在說,既然演奏樂團都可以正式地將曲譜擱在腳前,爲何合唱團就不一樣呢?在這場演出就可以看到經過仔細排練的合唱團員們在翻譜頁時依然是那般諧和順暢!

倒是對於在Youtube上另有一片日本指揮號稱召集了10000人演唱該曲,實在是沒什麽好感:誇張型的團唱卻完全失去了“joy”的主題。

   

※※ 全部歌詞請參閲歡樂頌- 维基百科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arly60&aid=42588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