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團體內部熊熊的向上力量──
讀佐藤學《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
張輝誠
佐藤學的教育改革背景,除了日本教育現場裡學生大規模「從學習中逃走」的危機之外,其實還有一個深刻背景,那是後工業時代的來臨,「追求基礎學力」的改革在日本已經證明是時代的錯誤(頁108,看到這裡能不為台灣的基測、學測等名詞捏一把冷汗嗎?),青年勞動市場(單純勞動市場)迅速瓦解,因此佐藤學認為生存於後工業主義時代的孩子需要的是因應知識的多元化及高度化,實現高品質的學習歷程。
是的,實現高品質的學習效果,就是佐藤學教育改革的思索核心。他要讓傳統的教學歷程中著重於教師單方面的「教」(教授),扭轉成著重學生學習的「習」(學習),唯有學生自主、高效率、充滿思考性、體驗式、討論式的學習,才能把「從學習中逃走」的學生重新回到樂意學習行列。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首先第一步是從老師的觀念下手,要讓教師把過去以傳授知識的「量」為主,轉為以學生學習成效的「質」為主。然後為了擴大效果及增強能量,佐藤學提出「學習共同體」,姑且讓我用一個簡單的形象來說明,那就是「打開教室、歡迎光臨」,讓教師們相互觀摩上課、學習優劣缺失、改善促進學生「學習」的方法等等。(佐藤學把不願公開教學的老師,用了一個很深刻的字眼批評,私有化。他說:「即使一個公立學校老師教學非常精采,只要關上大門,孩子就被私有化,教室被私有化,學校被私有化。」從這裡就能夠知道,佐藤期望中的學校是屬於一個團隊,不是個人單打獨鬥的突圍。)老師打開教室,讓其他老師、甚至家長進來,這個過程本身就已經是一個「學優汰劣」的向上「伸展跳躍」的模型。延伸這個觀念到學生身上,自然而然就會成為「協同教學」(學生分組、學習力強者提攜學習力弱者,順勢就把競爭型的學習改變成合作型的學習。)
佐藤學的教育改革其實並不見得多麼高明,因為他只是回歸到學習的本質而已(他自己也這樣認為,他說他的改革,只是回到學習的原點而已),東方教育之所以淪為填鴨教育,佐藤看的很精準,那是從邁向工業化的開發中國家為了追趕西方國家的大量知識成果而不得不加速與濃縮,實施數十載確實也達到了世界先進的水準,但填鴨式教育的犧牲就是葬送了今日學生的學習興趣。
但佐藤之令人感到敬佩,在於他選了一所最爛的學校實驗,透過他的理念加以改變,讓學校回復聲望、老師增加能量與信心、學生歡喜重回學校樂於學習。並且推而廣之,開始改變十所、百所、千所國小、國中、高中。這和他堅信必須走進教學第一現場進行改變、堅信由小而大、由下而上的擴散力量(不是由大而小、由上而下)、堅信團隊的力量一定勝過一盤散沙有關。(從這裡就不免讓人聯想到人本,人本做的是恰恰就是完全與佐藤背道而馳,其成就也就天差地別了)
佐藤還解決了絕大多數家長們或大眾的疑慮:這樣的教學,學業成績表現會好呢?佐藤透過實例證明,改變傳統教學形式、甚至減少教授知識的量,透過激發學生共同學習體的力量,最後的表現卻超越了「只注重成績表現的教學法」,並且學生還獲得到了熱烈的學習動力與興味。
佐藤也透過學術研究論文支持,證明能力分班的學習成效並不會比常態分班好。理由很簡單,因為一旦能力分班之後,下層班的學生只會感到安心,卻得不到學習力好的同學一起「共同學習的伸展跳躍」。
另外,佐藤還提出一個許多老師可能的擔憂,問題學生該怎麼辦?佐藤從改變「底層學校」得來的經驗,形成一個信念:「那就是『挑戰學習的學生絕不會垮掉』。實際上,持續挑戰學習的學生即使家庭崩壞、人際關係崩壞,自身也絕不會崩潰;反之,從學中逃走的學生揮輕而易舉地崩潰,無法信任老師、家長、朋友及社會,甚至對自己為來發展的可能性也感到絕望。」這幾句其實非常動人,因為佐藤已經把「學習」知識的成效轉化到了「道德」修養境界。何以能夠如何?因為佐藤的學習理論,包含了最重要的「同學互助、合作」的人際關係,不再只是單純的筆試知識了。
佐藤的理論當然不會沒有盲點,從知識轉入道德,是否就真的確立了道德,這還能難說(但是佐藤一再強調學習是為了將來盡社會責任、民主社會的進入準備,多少彌補的這塊缺失)。但佐藤之可貴在於他看到了開發中、工業化努力邁向高度開發、後工業化之後的教育弊端,適時提出改善,讓學習回到原點,讓獨立的教育者形成一個巨大的團隊力量,換言之,就是點燃團體的內部向上力量,這方面,佐藤功不可沒。但是問題來了,佐藤的教育理念推行之後,有了改善,接下來呢?這才是我們更要思考的問題。
因為,隨人作計終後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