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湖線只能詐胡?
2010/02/04 20:26:20瀏覽18472|回應24|推薦47
最近因為監委約詢馬英九而使得文湖線的問題再次浮上檯面。民進黨反正不改本性,只要雞不生蛋、鳥不拉屎、有人自殺、當人肉沙包、住涵洞、陽痿、早洩,連半夜小孩啼哭不止都要馬英九負責。反正這些民進黨政客水準也就是這麼低,人民早已見怪不怪。但是文湖線問題出在哪裡,卻沒有人真正去追究原因。其實,如果好好的找找資料,就能發現今天的問題,是早在數十年前就已種下禍根!只去著眼表面工夫,難怪問政與講話水準低落至此。

我們就來看看整個文湖線從規劃到興建的過程,相信在了解來龍去脈後,大家應該能清楚判斷誰該負責任。而不是流於狗嘴吐不出象牙的潑糞攻擊。

台北捷運初期路網規劃

自1967年開始,當時的蔣介石政府就曾研究過在台北地區興建大眾捷運系統。但因所需經費龐大及需求並不迫切而擱置。一直到70年代,因為經濟發展及台北都會區人口的快速成長,規劃才重新啟動。

1977年2月,交通部運輸計畫委員會研擬了「台北地區大眾捷運系統初步規劃」,規劃U1、U2、U3、S1、S2五條路線,簡略形塑路網輪廓,為台北最早的捷運規劃。1981年9月,運委會聘請「英國大眾捷運顧問工程司」(BMTC)與中華顧問工程司組成計畫小組,就初步規劃報告深入研究。與初步規劃最大的不同點在於:穿過市區的路線修正為L型穿越,並解決路線過度重疊的問題。


1982年,台北市政府委託國立交通大學進行中運量捷運系統發展研究。1984年1月,隸於台北市政府的「中運量專案小組」提出《台北市中運量新捷運系統初步發展計畫》,規劃1號線與2號線兩條中運量系統路線。(此時前後任台北市長為李登輝、邵恩新及楊金欉)


1985年3月1日,行政院經建會與三家美國顧問公司組成的「台北運輸顧問公司」(TTC)簽約,進行台北都會區捷運系統綜合研究。除了根據BMTC的路網修正外,亦將台北市的中運量1號線納入路網。1986年,行政院核定經建會所通過的台北捷運初期路網方案,台北捷運的路網輪廓就此確定。(台北市長為許水德)

1987年,「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成立,除了準備進行捷運興建工作外,亦逐步修正路線。(台北市長為許水德)

看到這裡,就會發現交通部及台北市在此時犯的第一個,也是最根本的錯誤,就是決定將中運量系統導入。當時BMTC的規劃中並沒有木柵線,也沒有中運量的規劃,高運量的鋼軌系統經過近百年的發展,規格已經標準化,技術上也沒有問題。但中運量系統則百家爭鳴,不同系統各有專利,也互不相容。為何當時的台北市府捨BMTC的規劃而轉與TTC簽約,並加入了木柵線的中運量膠輪系統,到底是如何做的運量及技術評估,是最令人感到好奇的一點。結果真正的源頭是因為李登輝在擔任台北市長時,因為捷運興建的主導權在中央,台北市最有需要但中央卻遲遲不肯點頭。所以李登輝決定另闢蹊徑,自行規劃獨立於初期路網外,以信義計畫區為中心的中運量捷運系統,頗有與中央互別苗頭之意。後來台北市取得主導權,才正式將中運量系統併入初期路網。也就是台北捷運初期規劃中唯一的中運量系統。

馬特拉不拉?

1988年7月,台北市捷運局與法商馬特拉公司簽約,負責木柵線的機電系統(CC-350標),為何決定用馬特拉?當時眾說紛紜。但是最合理的懷疑是當時台灣正跟法國商談武器採購,其中幻象2000戰機上掛載的960枚雲母(MICA)飛彈,及480枚魔法(MAGIC)飛彈,就是由馬特拉所供應。若是對照之後的軍售合約,之前所以獨厚馬特拉,就比較有合理的解釋。但真相究竟為何,仍是沒有定論。

馬特拉捷運系統雖然在台灣最後惡名昭彰,但是其系統本身在當時算是非常先進的設計。此處有一個非常大的疑點,就是馬特拉的原始設計是兩車廂一組,但是營運卻是四節車廂,也就是兩組並聯。但是若有仔細觀察過木柵線月台就能發現,月台設計是4節車廂的長度,也就是可以並聯2組。但是捷運局開出的運轉規格,並沒有兩組並聯運轉的要求。所以馬特拉當然沒有在系統上做這樣的修正,仍是維持兩車廂一組的運作方式。弔詭的是,如果早知運量不足,為何不用高運量系統?既然維持中運量的決議,又留下了2組並聯的月台長度,為何沒有開出這樣的規格編組要求?到底是捷運局誰的決策?還是另有隱情?

剛剛提到,馬特拉的設計是兩節車廂為一組,車上有獨立的系統及感應器,會將行駛中的各項狀況傳回主機及行控中心,如果是單組車廂當然沒問題,但是兩組車廂並聯之後事情就大條了。因為在兩組並聯測試時馬特拉已經因為土建工程延誤導致的損失跟市府鬧翻解約,撤出人員並提起訴訟。在沒有馬特拉公司技術人員的情況下,雙組並聯可不是用膠水把兩組車廂黏起來就能跑了!對於系統而言,兩組車廂在主機上仍是兩個獨立的系統,有各自的電腦主機及感應器,所以行控中心在這樣情況下硬要並聯兩組車廂,就必須讓主機同時對兩組車下一樣的指令,以保持並連的兩組車廂能做一樣的動作。問題是兩組車的主機不同,感應器不同,所以在接收指令後做的反應也有可能不同。以之前發生的火燒車為例,前方的一組車廂接受到指令離站,後方的一組雖然接到一樣的指令,卻因為感應器的作用而認為自己仍在站內,在被前方車廂拖動時會認為自己不正常加速而鎖死煞車。結果是什麼大家不難想像吧?被拖動的後方車廂因為煞車鎖死而過熱燃燒。變成火燒車!

馬特拉當然認為自己沒錯,之前的爭議也在跟台北市打官司,但木柵線在工程人員的努力硬改之下,兩組車廂並聯終於可以運轉,這也就是當時陳水扁當市長時說:「馬特拉不拉,我們自己拉」的由來。雖然陳水扁的政見中主張木柵線拆除重建,但他上任後並未這樣做,相信其中的政治考量比起安全或以後的銜接,來得重要!

內湖線系統之爭

在1990年代初期,為了因應內湖地區快速增加之人口,開始規劃捷運內湖線,由於要跟木柵線中山國中站銜接,所以產生了系統的爭議,內湖地區的民眾當然對之前馬特拉系統不敢領教,所以要求要改成高運量而且地下化,陳水扁當市長時就吵翻天,市府也沒定案。但是市政府仍在2000年時決定要採用中運量系統,而當時的新任市長就是馬英九。

馬英九為何堅持要用中運量高架?可能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想要快速通車!但是跟馬特拉決裂敗訴賠款,所以也不可能用馬特拉,所以開國際標時就有幾個條件:

一、兩個系統要相容,也就是一車到底
二、木柵線不能停止營運
三、原來木柵線馬特拉系統車廂必須改成新系統

其實這樣的規格不是無人投標,其中日本的東京臨海新交通集團提出的計畫最為安全(此集團最有名的就是從東京新橋站到台場豐洲站的百合海鷗號「ゆりかもめ」,百合海鷗號為膠輪中運量系統,跟木柵線相同)。也就是在捷運中山國中站增設月台,木柵線維持不變,而內湖線則換成日本系統。但市府堅持一車到底的決策,而且馬英九也決定以土建來領標(就是土建廠商得標後自行選擇機電廠商合作),所以報價最低、保證不停止木柵線營運、但卻沒有膠輪系統經驗的龐巴迪出線了。

之後的問題,因為是最近的事,所以就不再多講了。重點是,二十年前種下的木柵線禍因,2000年時內湖線本有機會改正,為何馬英九仍堅持拍版中運量?這是馬英九該說清楚的。至於當初誰決定用馬特拉這樣的孤兒系統?更是今日問題叢生的根源,恐怕自李登輝開始的幾任市長都難辭其咎!

文湖線的先天不良,後天又失調,以後的命運,實在令人捏把冷汗!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untaiyu&aid=3751553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我想知道淡水線試車試了多久?
2010/02/22 15:57
有人知道淡水線跟文湖線試車的時間差距嗎?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0-02-23 07:57 回覆:
From :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1208/5/1wids.html
(中 央社) (中央社記者葉素萍、李佳霏台北8日電)監察院調查捷運文湖線案,今天約詢前馬市府團隊成員,據指出,相關官員認為文湖線問題在於「測試」期太短。監委接 下來將「請教」前台北市長、現任總統馬英九。

  對此,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表示,監察委員如果有需要就文湖線相關議題就教馬總統,「我們會配合」。到目前為止,總統府還未收到監委的通知。

  監察院11月中旬已約詢過台北市長郝龍斌,當時郝龍斌認為,文湖線出現問題可能是跟當初網路設計的邏輯有關。監委下午約詢馬總統擔任台北市長時的市府 官員范良銹、歐晉德、陳裕璋等人,約詢過程約1個半小時。

  據查案監委透露,前市府捷運局長范良銹認為,文湖線的問題在「測試」,相較於木柵線測試了1年,淡水線測試了10個月,文湖線測試時間太短。

  監委指出,約詢前北市官員重點在於釐清當初的「發包策略」,約詢過程發現捷運局當初提了5個方案,但策略多是「土建綁機電」,捷運局向時任市長的馬總 統簡報,最後由市長拍板定案。

  據透露,監委已決定接下來將「請教」馬總統。不過,由於監察院「請教」現任總統並沒有任何憲政慣例可循,監委指出,「請教」的時間與形式將尊重當事人 的意見,接下來會與總統府討論。



hanklin1018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小弟可能是第一個公開反對木柵線用中運量高架捷運系统的人
2010/02/19 12:44

木柵線採用中運量,小弟可能是第一個公開反對的人。小弟前在外貿協會服務,因工作出差的關係,30幾年前就已經搭乘過全世界數十個城市的捷運系统,對捷運已有相當的使用經驗。當時捷運局在木柵開說明會,由捷運局局長齊寶錚主持。小弟趕到木柵參加,在會中發言表示紐約原來也是建高架的捷運系统,後來全部拆除改建地下捷運系统,另外芝加哥的Loop高架捷運系统非常的醜陋,影響都市景觀頗鉅,建議木柵線改採地下捷運系统。當時台北市市議員郁慕明也來參加說明會,但他沒有endorse我的意見,僅是在為木柵居民爭取補償權益的小格局而已。那個時候捷運局成立有一段時間,業務一直沒有辦法順利展開,所以想藉木柵線開始推動捷運業務。當時捷運局的說法是地下捷運系统的經費太高,無法負擔。另外當時捷運局對木柵線走復興南路或敦化南北路尚在討論之中。走復興南路須在與和平東路交界處有一個近直角的轉彎;如走敦化南北路,齊局長表示,捷運車輛從敦化南北路安全島上之樹梢上方通過也不錯。當時蔣乃辛議員及周陳阿春議員在北市市議會中,以破壞敦化南北路景觀為由,發言反對走敦化南北路線,因此木柵線採走復興南路乃成定案。說明會後,捷運局的同仁私下告訴我說,如經強力爭取,在台北市區內採地下捷運系统,捷運局應該可以接受。可惜小弟孤掌難鳴,而當地的民意代表,似乎僅著重少數人或財團的利益而已,一般民眾對高架捷運也不瞭解。內湖線原可採馬特拉系统,但馬特拉寧可就木柵線採與市府訴訟仲裁方式,爭取短期眼前有限的利益,不像日本人可以犧牲短期眼前的利益,而爭敢未來更大長期的利益。後來小弟在一本管理雜誌看到一篇文章分析,法國公司的主管或職員每只顧及眼前自已工作範圍的利益,而不會考慮到公司未來長遠的利益。至於木柵線採馬特拉系统則與向法國軍購有關。

小弟不贊成木柵線與內湖線採不同的系统。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0-02-21 03:36 回覆:
我相信當時的木柵線是第一條
所以在大家都沒有經驗的清況下
是可以容忍犯錯的
但是內湖線已經是第N條了
還有這樣的決策實在讓人失望


阿升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現在回應會不會太慢~:P
2010/02/08 16:21

Juno:

您提到的那台貓耳新幹線,似乎只是實驗用,已於2009年拆毀。
突然想到一個癥結點,台灣和日本最大的不同,不是在於測試不夠久,而是在於日本是技術研發國,我們是技術引進國。

台灣高鐵在05年10月底才第一次到驗收速度,北部的軌道也沒鋪完,但是06年底就能通車,難道又是一次台灣人的勇敢事蹟?其實不然,我們只是引進他國成熟的技術,只要土建、機電完工,需要測試的時間就不會太久。

至於文湖線,似乎是第一個用無線系統的捷運,我們從技術引進國,又變成技術測試國,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但又如果只是通訊系統的創新,在列車、安全設計上沒問題,要測試多久又是另一個難以考量的政治問題。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0-02-08 20:38 回覆:
謝謝阿升

研發測試與使用測試的確是兩回事
但是以中運量的系統而言
因為沒有標準化
所以應該選擇的
是有實際營運經驗的系統
而非當白老鼠
我也懷疑
到底無線系討的必要性為何
若是地廣人稀
或許可以節省佈線成本
但若是在台北
我並不覺得是合理的考量
實際上也出了很多問題


北美隱士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柵湖線是詐胡線?
2010/02/06 14:50

http://blog.udn.com/NorthAmerica/3203555

只是下一次如果台灣哪一條捷運蓋好了,真的試驗九個月,會不會又有民意代表跳出來指責這種空車試驗是浪費錢?  有民眾出來問已經蓋好了為甚麼不能開放營運服務大眾舒緩交通?

這就是台灣。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0-02-06 15:45 回覆:
台灣人的悲哀
就是被政治口水牽著鼻子走而不自知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丹尼爾格主大人英明!
2010/02/05 19:27

這麼詳細的分析  才是知識份子所當為!

綠蠅綠狗就只會唱衰台灣  說不出個屁! 還聯合媒體造謠  鬼扯兼造勢  台灣民眾又特別笨  很輕易就被這些爛貨給矇騙!

唉!等著自作自受吧!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0-02-05 19:53 回覆:
我只是綜合我找到的資料整理給大家看
是非對錯大家心中自有一把尺

至於那些只會鬼叫又不知道為什麼的人
就隨便他們吧

路人Jun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想這是一個政策的方向問題
2010/02/05 18:11

版主:

如果松山機場要規劃成為重要的轉運機場
那麼更不應該採用中運量

======

我想這是一個政策的方向問題。

民進黨方面應該認為松山機場應該廢了。  撇開離島不談,台灣有了高鐵,不再需要國內航空,謝長廷甚至主張將機場改為大公園。  暫且不管這種想法對不對,這應該是民進黨執政時對內湖線只給不能蓋高運量捷運的經費原因。  當然,是否在扯馬市長後腿,那是另一個問題。

國民黨則認為松山機場應該改為兩岸直航機場。

http://www.digiportal.net/photo/05b449d3.jpg

從這張圖看,內湖線是唯一服務松山機場的捷運路線,未來也是如此。

這裏的討論沒有蝙蝠俠的參與,感覺不錯。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0-02-05 19:51 回覆:
相信北部地區需要往返大陸的台商都會贊成用松山機場
如果不是腹地不夠, 當作飛日本或韓國的國際機場都可以
是不是扯馬英九的後腿, 我想大家都明白得很
至於蝙蝠俠, 我猜他仰慕Lucifer很久了
所以我建議他去她的版表白一下

路人Jun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要等機場換成高運量捷運
2010/02/05 17:45

版主:

但是解決辦法還是有的
就像日本新蓋的大江戶線跟涉谷線
隧道挖在地底下三四十公尺深
所以解決問題不是只有一種方法

=====

錢和時間。   沒有經費  什麼都辦不成。  TBM很貴的。  現在台北捷運的TBM應該在各處開挖新的路線。 

http://en.wikipedia.org/wiki/Tunnel_boring_machine

要等機場換成高運量捷運,大概要等大台北捷運網蓋好,然後開始在木柵內湖線地下施工,完工通車後再將地表的中運量系統打掉,果然應了阿扁當年的誓言。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0-02-05 17:58 回覆:
這是最根本的解決辦法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立法委員蔡正元好像最熟悉的
2010/02/05 16:35

丹尼爾版主,你說的偵測不到列車信號的問題,我覺得自己聽到比較多的還有無線電自動控制系統敏感度太高,所以系統報警軌道上有障礙物等危險,緊急自動停機,好像這樣類別的比較多。

 

關於中運量的問題,國民黨的立法委員蔡正元好像最熟悉的,他是內湖南港的委員,他在電視上說過,那個地區的地下管線本來就非常複雜,開挖起來必定造成民眾很多不便,而且成本也高。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0-02-05 17:14 回覆:
是的, 就是因為敏感度越高
所以更容易受到外界雜訊的影響

至於地下管線
其實這是老問題
因為政府從來就不重視共同管溝的建設
所以放任各單位各自為政
反正看不到的東西就沒票
也是政治的淺碟心態作祟

但是解決辦法還是有的
就像日本新蓋的大江戶線跟涉谷線
隧道挖在地底下三四十公尺深
所以解決問題不是只有一種方法

您說是吧?

路人Jun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個人淺見是內湖線通車同時做了兩件事
2010/02/05 15:56

我想唯一的問題是當初木柵線為甚麼要採用中運量的馬特拉系統。  這一點已經過去很久,考證不易。

內湖地區好像有一些公寓大樓,缺乏相關資料,不知道它們地基在地下多深。  其他捷運路線多半沿著一條道路如忠孝東路或是北淡線舊鐵道地下開挖,沒有這個問題。  內湖地區沒有這樣的大路,成功路並不算寬,而且彎度不小。

因此要採用板南線的高運量系統,內湖線就必須挖很深,這就讓施工時間變很長,也需要更多經費。  同時因為內湖線要銜接木柵線,同採中運量應該是一個很自然的選擇。

同樣是中運量,目前又有服務松山機場的任務,如果在中山國中站要乘客提著行李換車,也一定保證被民眾和台北市議員罵死。

當年台北市政府和馬特拉鬧翻,馬特拉退出台北捷運,讓捷運公司的人必須自己維護軟體讓木柵線繼續運行。  這其實是一件冒險的事,但也可能是唯一的選擇,因為其它國際捷運公司不會有興趣接手馬特拉留下來的木柵線,因此趁內湖線運行的機會,要求另一個公司完全接手,一車到底,應該是很自然的選擇。

所以目前為止,柵湖線的安排除了當初為甚麼用法國馬特拉的中運量之外,似乎都有解釋。

個人淺見是內湖線通車同時做了兩件事

  • 一車延伸到內湖,以及
  • 從原來的機電系統切換到龐巴迪系統

如果這兩件事分開做,也許會單純一些。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0-02-05 17:22 回覆:
如果松山機場要規劃成為重要的轉運機場
那麼更不應該採用中運量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由東京市區到羽田機場的中運量單軌電車
如果有搭過的人就知道
在窄小的車廂內雖然有設行李空間
但永遠不夠用
所以大家都拖著行李擠在上面
非常不愉快

如果以後通勤的人再加上趕飛機的人還有行李
恐怕會被罵得更嚴重!


路人Jun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地方小,民眾性子急
2010/02/05 15:28

阿升:

2.臺灣真民主:如果要說郝急著通車,或許有點不公平,雖然我不喜歡他也沒投給他,但是內湖線本身已經工程延宕,通車前都是被罵太晚通車

======

這一點台灣和美國不同。  波音的夢幻客機787原訂2008年五月開始營運,但是最近才開始處女航作各項測試。  已經延遲了一年半,但是該做的測試一樣也不會少。

日本新幹線最新的機型Fastech 360 貓耳新幹線,已經在仙台和十和田之間在來線試驗運轉了快五年了。

http://news.bbc.co.uk/2/hi/asia-pacific/4621217.stm

台灣地方小,民眾性子急。  新聞要求速度比準確還重要,測試五年的計畫提都別提。

丹尼爾(Dan In TW)(duntaiyu) 於 2010-02-05 17:22 回覆:
沒錯
頁/共 3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