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醫治療皮膚的常用中藥(009)大黃
2011/02/24 18:41:10瀏覽1778|回應0|推薦7

中醫治療皮膚的常用中藥(009)大黃

王健宇醫師    李佩穎醫師
新北市板橋區華康中醫診所

●大黃的藥用成分

本品含大黃酚(Chrysophanol,大黃素 ( Rheumemodin ),番瀉甘(Sennoside),混二恩酮 (Heterodianthrone)大黃酚甘(Chrysophanein),其他配糖體,兒茶精((+)-Catec hin),桂皮醯沒食子甘 (2-O-Cinnamoyl-l,6-di-O-galloyl-β -D-glucoside),鼠李沒食子甘 ( Rhatannin )等。

●大黃的藥理作用

大黃性味苦寒,有瀉血分實熱,下腸胃積滯,推陳致新的作用,故臨床上常用它通便瀉火、消癰散腫、清熱燥濕、活血通經。但最常用於瀉下。

急性熱性病人,如五、六天或七、八天不大便,證見高熱不退,下午熱重,陣陣汗出,晚間神昏譫語,撏衣摸床,腹部脹滿、痞硬拒按,舌苔黃厚或黃褐焦黑,脈象重按有力,此為火熱積結於腸胃之證。這時可急用生大黃、芒硝、厚朴、枳實,攻下瀉火。患者瀉下一、二次稀便,常可熱退症除。

胃火駁盛的人,口舌生瘡,口渴咽燥,齒齦腫痛,大便秘結或衄血、吐血者,可取生大黃一、二錢,用開水浸泡20~30分鐘,取汁飲服,每日二次,連用二、三日,可通便瀉火而使病癒。凡大便乾秘,數日不行的實證,需用通便者,都可用此法。
熱痢初起,由於腸胃濕熱積滯而裡急後重、大便不爽,可用生大黃配黃連、木香、檳榔等,瀉除腸胃積滯,其痢可止。此即通因通用之法。
大黃還有散腫消癰的作用。凡癰腫熱痛不消,可用大黃內瀉毒熱、推蕩壅滯而使癰消腫散。這時常與赤芍、歸尾、銀花、連翹、丹皮等配合應用。例加:
大黃配白芷為丸內服,可治頭背部的癰毒;
配丹皮、桃仁、芒硝、冬瓜子、赤芍等,可治腸癱(闌尾炎)。

近些年來,用大黃牡丹皮湯加減,治療急性闌尾炎已收到良好效果。

大黃還可用以清熱除溼。例如治療黃疸(陽黃)時,除用茵陳、梔子、車前子、黃柏等藥外,再適當配入大黃,則可加速清熱除濕和退黃疸的效果;再如用大黃粉外撒,可治療黃水瘡、濕疹等。

女子由於內有瘀血而導致月經閉止不來,肌府乾燥失榮,瘦弱少食,小腹滿,目珠青黯,盜汗等症(俗稱乾血癆),可用大黃蟅蟲丸治療,每服一丸,一日兩次【大黃蟅蟲丸是前人的經驗方,市面上有成藥出售,以大黃、黃芩、甘草、桃仁、杏仁、赤芍、生地、乾漆、虻蟲‧水蛭、蠐螬(金龜子的幼蠱)、蟅蟲(即地鱉)組成】。大黃能入血分,其性沉降下行,故婦女因血瘀而月經閉止不行者,可在調經藥中加入大黃以活血通經。

另外,大黃配甘草還有止吐的作用。用生大黃配生甘草(大黃甘草湯),結合生赭石、旋覆花、半夏、黨參,檳榔等,治療神經性嘔吐,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僅供參考。

大黃合芒硝同用,可使瀉下之力增強而且快速;

配黃芩、梔子瀉肺火;

配黃連瀉心火;

配龍膽草瀉肝火;

配生石膏瀉胃火。

大黃生用則瀉下的力量猛烈(所以攻下的方劑中,常用生大黃,且往往註明後下);

酒炒(或酒浸,酒洗)則能達身體上部而驅熱下行,

酒洗并能助其瀉力(目赤、牙痛、口瘡、胸中焚熱者適用);

蒸熟則瀉力和緩,適用於老年人及體弱者;

炒炭可用於大腸有積滯的大便下血,有止血作用。

黑白丑瀉下,有小毒,主要是攻逐腹部積水。大黃瀉下,主要是推蕩腸胃積滯、熱結。

巴豆、大黃均為峻瀉藥。但巴豆性熱,大黃性寒。

用量一般為三分至三錢;但個別病例,有時也可用到四、五錢。

元氣不足,胃虛血弱,病在氣分及陰虛便燥者,均不宜用。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rwangcy&aid=49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