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醫治療皮膚的常用中藥(001)白芷
2011/01/07 12:52:12瀏覽1273|回應0|推薦1

中醫治療皮膚的常用中藥(001)白芷


王健宇醫師    李佩穎醫師
新北市板橋區華康中醫診所


●白芷的藥用成分

(1)白芷全株含揮發油。由根揮發油中檢出29種化合物,含量較高的有甲基環葵烷、l-十四碳烯、月桂酸乙酯。根還含數種夫喃香豆素:比克-白芷素(byak-angelicin)約0.2%,比克-白芷醚(byak-angelicol)約0.2%,以及氧化前胡素(oxypeucedanine)、歐前胡內酯(imperatorin)、異歐前胡內酯(isoimperatorin)、珊瑚菜素(phellopterin)。另含花椒毒素(xanthotoxine)、紫花前胡?元(印枳樹皮素,marmesin,nodakenetin)、東莨菪素(scopoletin)、脫水比克-白芷素(anhy-drobyakangelicol)、新比克-白芷醚(sen-byakangelicol)、水合氧化前胡素、森比克白芷醚及去甲基栓花椒素(7-demethyl-subersin)。

(2)杭白芷根含數種香豆素及夫喃香豆素衍生物:歐前胡素、異歐前胡素、別歐前胡素(alloimpera-torin)、珊瑚菜素、花椒毒酚(xanthotoxol)、異氧化前胡素、5-甲氧基-8-羥基補骨脂內脂、比克白芷醚、比克白芷素、氧化前胡素、水合氧化前胡素、香柑內酯。另含谷甾醇、硬脂酸及一種簡單香豆素和一種甾醇。有報道認為杭白芷含有香柑內脂,而白芷不含此成分,全株含揮發油

●白芷的藥用作用

白芷性味辛溫,有散風、除濕、通竅、排膿、止痛五大功能。

1、散風:

白芷辛溫發散,能治療風寒感冒,尤其是頭痛重的,更為有效。還能治風疹瘙癢,時起時落。

2、除濕:

白芷氣味芳香燥烈,燥可勝濕,有除濕作用。可用於寒濕下注所致的白帶,常配合蒼朮、炒苡米、茯苓、樗白皮、白雞冠花等同用。對脾虛濕盛所致的久瀉,也有治療作用,可與肉豆蔻、訶子、茯苓、芡實等同用。

3、通竅:

白芷辛香走竄,有芳香開竅的作用。常用於通鼻竅,治療鼻塞不通,鼻流腥臭膿涕(鼻淵)等,常與細辛、蒼耳子、辛夷、薄荷等配合應用。臨床上常用這些藥隨證加減治療各種急、慢性鼻竇炎、鼻炎等,每收良效。

4、排膿:

白芷還有消毒排膿,生肌長肉,去腐生新的效能。可配用丹皮、冬瓜仁、敗醬草、紅藤、生大黃等,治療腸癰(包括急性闌尾炎)。配赤芍、紅花、公英、地丁、野菊花、銀花等,治療癰腫瘡瘍。例如消瘡飲(舊名仙方活命飲,銀花、防風、赤芍、貝母、山甲、花粉、甘草、乳香、白芷、沒藥、皂刺、歸尾、陳皮)中,就有白芷,是外科常用的著名方劑。

5、止痛:

白芷善治各種頭痛,尤其是對前頭痛或眉稜骨處疼痛。有顯著效果。除能治頭痛外,還可用來治牙痛、胃痛、瘡瘍痛。但要注意辨證論治隨證加減藥物,配合使用。

白芷與細辛都能止牙痛,但細辛偏治齒髓疼痛,或夜間牙痛,白芷偏治齒齦連面頰部腫痛的牙痛。

近些年來,有的使用白芷治療潰瘍病的胃痛,除白芷的止痛作用外,它的生肌長肉、去腐生新的作用,是否對本病也有一定的影響,尚待進一步研究觀察。

常用量為一至三錢。

血虛有熱或陰虛火旺者忌用;癰疽已潰者也宜少用,以免耗傷氣血。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rwangcy&aid=477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