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想。FACEBOOK的代價
2013/03/12 00:20:00瀏覽1417|回應7|推薦62

我的好朋友們:

今天覺得自己很「慶幸」,這只是對我自己來說,並非針對大家。因為我還沒有加入FACEBOOK。不少朋友要我去他們的FACEBOOK看相片或資料,我都沒去,因為要進入他們FACEBOOK的先決條件,是我也必須加入FACE BOOK。

我對FACE BOOK有一種直覺,就是可能會傷害到自己。但理由呢?我也說不出來。直到讀到這篇文章,才慌然大悟。我相信THE REST OF MY LIFE, 我不會加入FACEBOOK。

附上這篇 2010年12月19日的「亞洲週刊」評論文章,作者是香港著名評論家林沛理先生。我很喜歡讀他的文章,特別SCAN下來與大家分享。在此,我要特別聲明,若你己是FACEBOOK的一員,我絕無任何不敬。我只是想與大家分享這篇文章。謝謝。

原文 “Facebook 的代價‧林沛理”  Image 很難閱讀。感謝格友 Reed 替我 Post 上整篇原文有興趣的朋友,請參閱下面 13  , 10:52 Reed 的回應全文。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rsslee&aid=7379630

 回應文章

不能正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健身房混了多年
2013/06/23 08:43

自美看到台灣,再看到上海,一個觀察:身上有刺青的,通常運動時都不盡力,體態也差,倒是一身的行頭,通常很炫,很潮.

我想,FB一類的社群平台,對某些人來說,其功能就像刺青,透過模糊真實的自我,於是讓他/她得到了一種企求中的信心水準,.

當然,就商業利益來說,那些主動上傳的資料/訊,相互關係的互動方式等等,在好好的MINING之下,都是MONEY.


Ask not what the beer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the beer.
班大洛_川端_高半旅館_小高菊(drsslee) 於 2013-06-29 14:14 回覆:
不能正經好。FB上資訊多,用正途,是個豐富資料庫,反之,data mining可能挖到大白鯊。呵呵。

福 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到目前為止
2013/03/17 19:22

我沒用智慧型手機   因為沒智慧

也堅拒 facebook   因為太囉嗦

班大洛_川端_高半旅館_小高菊(drsslee) 於 2013-03-18 13:25 回覆:

福到你好!話不能如此說,看你的目的如何?若你只用在講話為目的,一般手機就夠用了,但智慧型手機實在太方便了,並不是說不用的人就沒智慧。我用智慧型手機時間也不長,當初只是家人說了一句﹕「大家打電話都用手指推來推去的,怎麼你還在打號碼?」我才開始推。囉嗦的事除了 Facebook 之外,還多得很呢!,現在的人只要你不離開電腦,一大堆的 User Name Password 就足夠使你煩的了。


新新小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龍蛇鼠狼一窩
2013/03/13 14:55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開始...,登入会員索填的個資,鉅細靡遺...,我就排斥...

不登入,于我無損;登入後...人雜,龍蛇鼠狼一窩..誰能保險不出叉...

.......

像脫光衣服在海灘做日光浴,固然可行,愛其所愛、有志一同;....

但人心難測,目的各異...我則不敢為也...,老頑固也...

UDN還有些水準,像在大眾浴池裡脫光光...,大家差不到那裡,關起門來...可也。


班大洛_川端_高半旅館_小高菊(drsslee) 於 2013-03-14 08:01 回覆:
了解了解!

Sien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tks Reed
2013/03/13 11:09
言之鑿鑿,can not agree more! Face book is not my cup of tea.  寧可在UDN留下確切成長,過濾後的記錄
班大洛_川端_高半旅館_小高菊(drsslee) 於 2013-03-14 08:00 回覆:
well said, friend.

Reed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拒絕Facebook的理由 .林沛理
2013/03/13 11:06

在一個Facebook前的世界,如果你將你的喜好、日常生活的細節,突發的奇想,如數家珍、巨細無遺地與人「分享」;又將所拍的照片,不管是午餐的時候在「大排檔」吃的一碗牛腩麵;還是在「卡拉OK」唱歌時的狂態,通通拿出來給人看,普通朋友必定對你敬而遠之,好朋友亦無奈與你疏遠。

「自我陶醉者」(narcissist)的標籤,更會如影隨形般對你不離不棄。英文有一句異常貼切的慣用語來形容這一種人——「He is so full of himself」(他滿口和滿腦子都是自己),又說滿腦子都是自己的人,腦子往往都是空空如也的(He that is full of himself is usually very empty)。

這正是我對Facebook敬而遠之的原因:每一個Facebook的註冊用戶都是「full of himself」的。在這個意義上,Facebook合法化和常態化了自我中心與自戀,將一種劣根性變成一種美德。

對我來說,「Facebook friends」根本就是一個無法自圓其說的矛盾詞(oxymoron)。友誼未必要達到兩肋插刀、肝膽相照的境界,但做朋友,至少要志同道合、臭味相投。真正的友誼,更加是一種靈魂的溝通與心神的默契。

http://www.yzzk.com/cfm/Content_Archive.cfm?Channel=ah&Path=2390957282/24ah.cfm


Reed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林沛理:Facebook的代價 [2010-12-09 15:21]
2013/03/13 10:52
半年前效法哲學家羅素一九二七年在倫敦發表《我為什麼不是基督徒?》的演說,在這裏寫了篇文章,解釋為什麼在Facebook上找不到我,到今日仍然不時 收到冷嘲熱諷的電郵,說我是不屬於這個世界的史前動物,應該加入Facebook專為我們這些「社交恐龍」(social dinosaurs)而設的群組去跟同類相濡以沫。

罪名成立,guilty as charged。早應該知道跟五億人作對不可能有好下場(Facebook面世只有六年,已經有超過五億個註冊會員)。可是,我還是要模仿王爾德——在史 上知名的王爾德訴訟案(The trial of Oscar Wilde)中,他明知無法逃過牢獄之災,仍堅持在庭上慷慨陳詞,再次扮演魔鬼的代言人——以1.0世代一分子的身份,向Facebook這隻2.0世代 的聖牛開刀。

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多次強調,Facebook的存在意義在於為用戶提供一條極之方便但又非常有效的途徑,使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各式各樣的聯繫 (connection)與分享(sharing)。這種聯繫的特性與分享的內容對Facebook來說並不重要,也不是它關心的事情。事實 上,Facebook供用戶使用的網絡軟件分明就是要鼓勵他們建立重量不重質、淺薄、脆弱的人際關係。當一個二十歲的女孩在她的Facebook帳戶中列 出二千個Facebook朋友,你就知道Facebook怎樣重新界定和稀釋了朋友一詞的含義。

最早提出「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一詞的電腦科學家及軟件設計師拉尼爾 (Jaron Lanier)在他的新書《汝非小玩意》(You Are Not a Gadget)中指出,我們要在網上的虛擬世界存在並擁有一個明確身份,便先把自己縮小、壓平和簡化,以符合計算機一套獨特的描述語言。拉尼爾認為,即使 最先進、最聰明的計算機軟件,也無法捕捉到人的個性及彼此間細微的差異。它擅長做的,是把有關各人的資料收集、組織、分類和展示出來。問題是資料——不管 多詳細或多瑣碎——永遠無法完全呈現現實(Information under-represents reality),而生命也絕不止是個數據庫(Life is not a database)。

Facebook畢竟只是一個大學二年 級生的發明,雖然這個二年級生聰明絕頂,但他關注的問題與世界觀實在狹隘得令人失笑:你的「關係狀態」(relationship status)是什麼(不可以答「很複雜」或者「一言難盡」)?你的生活有多精采(必須用相片證明)?你喜歡什麼東西(包括電影、音樂、書籍與電視節目, 卻不包括建築、見解或者制度)?它千方百計鼓勵你與同輩及朋友聯繫及分享,卻沒有言明你要付出的代價就是你個人的獨特性和自我意識。它兩年前推出的 Open Graph號稱互聯網有史以來最具改造力的發明,最大的功能就是可以讓使用者一覽無遺地知道同輩及朋友最近看過什麼電影、書籍和電視節目,以及光顧過哪一 家館子和酒吧;使得他們可以去看同一齣電影、同一本書和同一個電視節目,以及光顧同一家館子和酒吧。

換言之,Open Graph要推廣的,是一種盲從附和的羊群心理(pack mentality);要促進的,是一種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生活方式。

講 述扎克伯格發明Facebook過程的好萊塢電影《社交網絡》(The Social Network)最近在香港上映,導演大衛.芬查(David Fincher)借一個角色宣告互聯網在人類進化過程中扮演的關鍵角色。他說:「從前我們棲身於農田,之後我們棲身於城市,現在我們棲身於網上。」但那是 什麼樣的一種生活呢?是一千萬互相聯繫的人去看同一齣電影,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朋友看過那齣電影嗎?拉尼爾說得對,你首先要有一個完整的自己,才可以與別 人分享自己(You have to be somebody before you can share yourself)。

我們每 天都在使用Facebook,有沒有想過它的功能除了可以為我們提供種種服務之外,還可以對我們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呢(What its functions can do for us, but also do to us)?
敬請人道支援 我卓越不群的母親

八旬阿嬤
【台灣司法◎人間煉獄】部落格
班大洛_川端_高半旅館_小高菊(drsslee) 於 2013-03-14 05:15 回覆:
Reed 你好!在此要特別感謝你替我 Post “Facebook 的代價‧林沛理全文。

Sien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I agree with you.
2013/03/12 11:39
You might want to summarize the main points or type it out because it is really difficulty to read oh.... Siena
班大洛_川端_高半旅館_小高菊(drsslee) 於 2013-03-14 04:56 回覆:

Siena Me 你好!謝謝你的點閱。

真對不起!我所 Post Image 是真的很難讀,請參閱 3 13 , 10:52 格友 Reed在回應文章中所 Post 的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