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11/28 22:47:07瀏覽861|回應0|推薦8 | |
小說《流》的作者東山彰良,本名王震緒(1968年9月11日-),出生於台灣台北市,是一位居住在日本的作家與教師,出版過數本日文小說,曾獲大藪春彥奨,而小說《流》更獲得直木獎殊榮。也是繼1955年的邱永漢、1968年的陳舜臣後,第三位獲得此奨的台灣人。現居日本福岡縣。 1935年(昭和10年),《文藝春秋》創辦人菊池寬為紀念友人直木三十五,設立「直木獎」 (或稱「直木賞」) 與「芥川獎」文學獎項,是日本文學界最重要獎項之一。「直木獎」每年頒發兩次,以已出版作品的通俗文學為主,「芥川賞」則以高雅文學的新人作家為對象。授獎作品由評審委員會商議決定,得獎作品刊載於《全部讀物》。該獎原本由文藝春秋社辦理及負責經費,從第六回開始,改由菊池寬另外創立的「財團法人日本文學振興會」負責審查頒發。「直木獎」曾於二戰末期1945年停辦,直到1949年才重新舉辦。 在偶然機會中,瞥見好友 Grace 聚精會神閲讀此書。專注之情往往聽不到我們和她說話。這挑起我的注意,也找來一看。書到手一段時日,因為瑣事擔擱,一直到最近才開始閱讀。 小説從1975年偉大總統過世開始,去體會台灣。那年書中主角17歲。我算了一下,1968年出生,到1975年時,作者當時真正只是8歳娃娃。我想整個故事,應該是融合了自己和父親的成長經過。 當我開始讀《流》時,只感到有些不夠寫實,有點想放棄不看了。但想想日本「直木獎」並非容易獲得,只好耐著性子繼續看下去。情節越來越平順,也越來越緊湊,到最後就真如好友的閲讀狀況,欲罷不能,恨不得一口氣讀完。 《流》是一個關於青少年成長的推理故事。舞台在台北,開場於蔣中正去世的1975年,主角「葉秋生」為了追查殺害祖父的真兇,一路回溯祖父跟著國民黨從山東來到台灣的軌跡。小說裡,東山彰良加入童年在台北的生活經驗,讀者彷彿能在故事中看到70到90年代的廣州街、植物園與光華商場等場景躍然紙上。 作者寫作技巧真好。巧妙地把父親的生長過程,把兩岸的時空,台灣戒嚴時代,開放大陸探親等複雜社會生態,描寫得淋漓盡致。年輕人的學生時代,從戀愛到當兵,寫的唯妙唯肖,深入人心。 看過這本書後,遇到我的朋友,特別是從前當兵的友人,我總會問:「嘿,年輕時,你是好學生還是壞學生?」相視會心一笑,多少往日記憶。 我推薦《流》這本小說,給活過那個時代,喜歡閲讀的朋友。 2017年12月5日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