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3/01 02:31:26瀏覽687|回應0|推薦9 | |
圖:舊金山6歲的吉莉安玩著新版蘋果迷你iPad。專注當低頭族,忽略與同學交往,容易被霸凌。(法新社) 北市教育局調查全市國小至高中職「霸凌」現象,發現遭謠言中傷比率最高(4.029%),其次是被同學孤立、排擠(關係霸凌,2.164%),第三是曾被毆打(1.517%)。 言語、關係霸凌需要較長時間認定,尤其「關係霸凌」屬於「隱性」,不像肢體霸凌「外顯」。某國小四年級的小雯,是家中獨女,父母親相當疼愛,因無兄弟姐妹相陪,缺乏與同儕相處經驗,人際互動不佳,常因細故與同學發生衝突,導致被同學排擠,造成學習情緒低落。 圖:敘利亞兒童在難民營學校上課,國破家亡,逃難到鄰國約旦,使他們從小吃苦,往往培養堅毅性格。但代價何其高?(路透)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發佈研究,中學時交友廣泛的學生,比起悶頭讀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同齡者,最終在職業上獲得更大成功。高中時最受歡迎的1/5學生,40年後所得薪資,比最不受歡迎的1/5的學生多10%。 研究者發現,受歡迎程度不是「與生俱來的人格特性」,而是後天交往中,摸索將來進入工作環境時的成功之道。比如自幼家庭氛圍和睦,入學後又聰明伶俐,容易結交更多朋友。同學間的社交經驗,有益於成年後在社會上表現出色所需要的個性。 華爾街日報曾以「成功關鍵 智商還是性格?」為題報導,美國家長也認為,要獲得成功最重要的是取決於認知技能(即IQ的智力),最佳方式就是盡可能多練習、早開始練習。 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並不是在他們腦袋塞進多少信息,而在於能否幫助他們培養一系列特質,包括毅力、自我控制、好奇心、責任心、勇氣以及自信心。經濟學家把這些特質稱為「非認知技能」,心理學家稱為「人格特徵」,普通民眾都認為這就是「性格」。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培養積極性、毅力呢?實際上,什麼都不做。家長要少干預一些,讓孩子獨自面對困境,任由他們摔倒、無人扶持。 高中老師最大的擔憂是:學生在家中和學校受到過度保護,不會遭遇困境,因此未培養出克服挫折的關鍵能力,沒有因此形成堅毅性格。 我們並非肯定霸凌「作用」,而是強調圓融和諧與同學相處的人際關係,即EQ(智慧商數)的重要性。EQ教育已盛行多年,但在學習生活中還不夠落實,一窩風擠明星高中,強調的還是IQ,而非EQ。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