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24 01:42:49瀏覽1222|回應0|推薦4 | |
【hunker down】 看過電影《扶桑花女孩》的人,大抵都會對谷川紀美子(倉井優飾)感到印象深刻。當生活的小鎮面臨經濟蕭條,許多以礦坑維生的居民仍企圖捍衛自己的工作權,紀美子卻看到了自己的未來不能再寄託於採煤,而必須另謀生路。然而她前衛的想法,卻遭到自己哥哥與母親強烈的反對。紀美子打從心裡知道礦坑確實是走到窮途末路的夕陽產業,她必須跟著平山園香老師(松雪泰子飾)學習草裙舞,以便在煤礦公司轉型成度假村後掙得個人生存之地。 紀美子的沉潛待發正呼應了《商周》總編輯王文靜一月份所寫的文章,她提到兩名企業界的重要領導人不約而同使用hunker down這個詞來面對金融風暴時該有的態度,一是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另一位則是IBM董事長帕米薩諾(Samuel J. Palmisano)。hunker down原意是「蹲下」,但這個英文詞彙可被引申為「沉潛待發,伺機再起」。而紀美子拋開沒落的採煤工作,轉而投向草裙舞舞者的事業,正是蹲下再起的寫照。 許許多多成功的人,都曾體驗過hunker down的歷程。以2008年五億票房傳奇為例,《海角七號》的導演魏德聖歷經失業、小人物,但卻對自己所堅持的夢想不放棄,努力學習導演所該具備的知識與技能,最後孤注一擲,負債三千萬,拍出國片驚奇的一頁。 因此,當金融風暴挾帶驚人威力,造成全球經濟蕭條,失業的員工、放無薪假的員工日漸增加,同時也對即將踏入職場的準畢業生形成莫大壓力,到底在不確定的年代中,有什麼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這會是2009年眾人的課題。或許IBM董事長帕米薩諾的一段話足堪我們借鏡:「放低姿態(hunker down),但勇敢、主動的改變,去創造一個智慧星球,是我認為面對不確定時代,最好的方式之一。」(引自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5549) 【鈍感力】 看了王文靜的文章,讓我想起一位生涯講師某次坐計程車時,與司機攀談,他才驚覺這位司機原本是在大學教社會學的教授,但因學校財務不佳而遭到裁員。講師聽了他的故事之後,對這位計程車司機頗感同情,但這位司機卻反說:「以往我在學術殿堂教授生硬的社會學理論,但卻忘了芸芸眾生。這陣子開車以來,見識各種三教九流的人,卻讓我更想寫一本生活社會學的書。」講師很好奇地問他原因,這位司機回答:「我的工作是計程車司機,但我的生涯是社會學教授。」這位計程車司機希望能透過他開計程車對人的第一手觀察,搭上他過去熟悉的社會學理論,繼續他的社會學教授生涯。 這位社會學教授並未因裁員而自暴自棄,反倒積極轉換個人心境,持續創造出他身為社會學教授的生涯價值。這是一種在hunker down過程中,孕育而生的「鈍感力」。今年二月的《30雜誌》就對「鈍感力」作出鉅細靡遺的介紹,這是一種不為外在逆境、挫折動搖的能力,或說對環境的變動保持一種遲鈍感,如此才能度過金融風暴與人生淘汰賽。 在雜誌裡,《30雜誌》專訪76歲的渡邊淳一,他在2006年寫下《鈍感力》一書,在日本大賣一百萬冊,該書還被卸任首相小泉純一郎引用,勸勉當時的接班人安倍晉三。他談到許多有才華的人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為欠缺了「鈍感力」,導致他們空有才華,卻最後無以為繼,被時代的浪潮給淹沒。 渡邊淳一本身就是「鈍感力」的實踐者,他出生於北海道,畢業於札幌醫科大學,也曾擔任短暫的整形外科醫師。但他棄醫從文,一心想在文壇闖出名號。這樣的人,不得不聯想到音樂才子羅大佑,棄醫從音,放棄了人人稱羨的工作,投身於一個不知道未來是否有可能養活自己的生涯。眾人的目光總是會報以無限唏噓,而非熱誠鼓舞之聲。 當渡邊淳一積極創作,將作品寄給出版社後,卻總是被打回票。他會喝酒三天三夜以抒發個人鬱悶,但渡邊淳一最後仍收拾個人心情,繼續創作。直到創作《光與影》小說獲直木文學獎,於是他漸漸在文壇崛起。渡邊淳一從1995年到1996年為《日本經濟新聞》撰寫《失樂園》連載小說,更是引發社會爭議,也將他推向另一個高峰,爾後出的同名電影及電視均帶來熱烈討論。就連我在當時也躬逢其盛,對於男女主角最後以極其怪異的自殺方式終結外遇,讓人感嘆良多。 《失樂園》所引發的外遇旅程,與現下韓劇所激起的海外尋蹤之旅,不惶多讓。在當時,渡邊淳一也因此遭到許多衛道人士非議,他自己認為正是這「鈍感力」讓他有機會走到現在,堅持自己個人的文學大夢,持續創作,永不放棄。而我看「鈍感力」,其實就如同心理學所談論的「韌力/復原力」(resilience),面對外在橫逆,不被擊倒,並以積極的心態裝備自己,在「能力」與「環境」互相配合的情況下,掌握屬於自己的「幸運」,進一步在個人生涯旅途中大放異彩。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