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情緒」到底是什麼?
2007/06/10 01:34:32瀏覽814|回應0|推薦5

【情緒】

在之前的二篇文章中,情緒管理以跨越心中的險橋做為序曲,漸次以信心為其核心概念,並透過撰寫「情緒日記」來理解自己的情緒變化,藉此領悟人生的美好結果。然而,我們仍然要問「情緒」到底是什麼?

從「情緒」的英文字Emotion可以一窺其中的面紗,Emotion由E和motion兩字合成。E意為「出去」(out)或「向外的」(outward),motion則為「行動」(action),合在一起可被解讀為「出去行動」或「向外的行動」,而更正確的理解則為「感覺中的行動」。一個人的情緒或感覺興起,都會緊接衍生出一個行動,以做為情緒的出口。假想一個人因被女友分手而感到憤怒,於是想要挽回對方的心,並邀女友至大安森林公園談判,結果話不投機半句多。男方在怒極攻心的情況下,抽出預藏的小刀砍向女方頭部、背部數刀,女方見自己血淋淋的慘狀,心生恐懼,並大聲呼救。路人見狀,有所不忍,隨即與男方扭打成團,最後警方趕到,終將男方制服依法究辦,女方也送醫獲得妥善的治療。

上述的假想案例說明了「情緒」的多元性,情緒不只是情緒,更是帶著行動的成分。當男方得知女友與其分手的事實,他所感受到的憤怒正是因失落伴隨而來的情緒。雖然男方希望能夠與女友復合,但卻被淋了一盆冷水,在事與願違的情況下,怒不可遏的男方採取了極端的行為,為自己的情緒找出口。因此,男方抽出預藏的小刀,砍殺女方,形成情緒失控的狀態。而女方此時因身體被砍殺,陷入恐懼的情緒,在不希望成為刀下亡魂的情況下,只能大聲呼救,企盼有路人聽見可以拔刀相救。接下來的路人,心有不忍於是見義勇為與男方奮力一搏。這齣原本是悲劇的事件,在警方趕到後,女方終於劫後餘生。

茲以一簡表來解析上述事件:

--------- 情緒(感覺)-------- 行動---------肇因事件
男方----- 憤怒------------抽刀砍殺------遭女友分手
女方----- 恐懼----- -------大聲呼救-------提出分手
路人----- 不忍----- -------扭打成團-----遇見砍殺事件

從男方、女方、路人三個角度來看,可以觀察到一個事實,在情緒發生的當下,都引發向外的行動。因此對情緒的理解,不是僅停留在一個人的感覺層次,而是情緒會藉由行動做為出口或達到宣洩的目的,其結果也因當時情境而有所不同。在許多社會事件中,悲劇的產生可說是情緒透過不當的行動宣洩所導致的。若能將想法稍稍一轉,情緒將可透過合宜的行動獲得緩解。

【哈利波特與張秋】

著名的哈利波特小說席捲全世界,而眾所周知的主角哈利傾心於張秋,但張秋愛的是西追‧迪哥里。不幸的是,西追在《火盃的考驗》死於三巫鬥法大會中。因此,張秋的感情出現空窗期,也成了哈利求愛最佳的機會。儘管哈利想盡辦法,仍無法獲得張秋的青睞:

「也許下一次……,如果還有下一次的話……她會快樂一點。他應該約她出來;她說不定在等待,也許此刻正在生他的氣……或者,她此刻正躺床上,仍在為西追而哭泣?他不知道該怎麼想才對,妙麗的解釋不但沒有使情況更易於了解,反而更加複雜。

這才是學校應該敎的東西,他想著,翻個身側睡,女孩們的腦子是如何運作的……這比占卜學有用多了……」《哈利波特V-鳳凰會的密令(下)》(頁517)

哈利對於這段戀情可說是困惑不已,既不確定對方到底心意如何,又難加揣測。所以只好付諸行動,儘管哈利組織了黑魔法防禦社團,張秋也是其中的一員,這似乎讓哈利有更多可以擄獲芳心的機會,但最後終究是功敗垂成,張秋移情別戀麥可‧寇那。原本處心積慮想贏得張秋好感的哈利,在歷經天狼星之死後,聽到此一消息卻不覺難過。榮恩與哈利的對話說明了一切:

「『你幸好脫身了,老哥,』榮恩加強語氣說,『我的意思是,她長得好看沒錯,不過你需要一個比她快樂的人。』

『她和別人在一起或許會比較快樂。』哈利說著聳聳肩。」《哈利波特V-鳳凰會的密令(下)》(頁937)

從對話中,哈利的想法變得更為成熟,也對不可得的愛情做出較為正向的詮釋。因此,原本苦戀的情緒可能帶出致命的行動就消失了。將哈利與張秋的關係進一步套入開頭所談論的情緒定義,並加入「想法」一欄,就可用下表更加清楚看到其中的關係:


--------------情緒(感覺)-------------行動--------------想法--------------肇因事件
哈利波特-----困惑→釋懷-----組織黑魔法防禦社團,最後想開。-----她和別人在一起或許會比較快樂------心儀張秋
張秋----- 困惑→解脫-----加入社團,但最後移情別戀。-----或許我仍對西追念念不忘-----西追過世

原本困惑的哈利,得知張秋愛上了別人,自己也釋懷不少,最後的想法則是「她和別人在一起或許會比較快樂。」從張秋的角度來看,原本困惑的情緒因愛上別人也多少獲得解脫,其想法可能是她對西追仍念念不忘,以至於無法接受哈利的愛。若對照一開始的假想案例,當哈利沒有想開,情緒轉而氣急敗壞,那可能帶出的行動則是使用魔法讓張秋吃足苦頭,或者進行一連串的報復,讓自己受傷的心獲得補償。因此,好的情緒管理不脫三位一體的「感覺-想法-行動」原則。一個事件的發生,勢必牽動一個人的感覺、想法及行動。

【覺察個人的情緒】

同時,若想管理好個人情緒,勢必要懂得覺察個人的情緒。曾有一名武士問道於一位智者:「何為天堂與地獄?」智者回說:「你這莽夫,豈有資格問道於我!」武士頓時勃然大怒,隨即抽刀欲殺智者,此時智者說:「這就是地獄!」武士聽完收刀入鞘,智者又說:「這就是天堂!」至此,武士終於了解智者是為幫助自己覺察個人情緒。然而,有為數不少的人對於自己情緒常是渾然不覺,以至於喜怒哀樂隨性所致,欠缺三思而後行。除非一個人歷經打擊與痛苦,方能知道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也才開始思索改變的可能性。

在《鄭弘儀看見未來》一書,鄭弘儀提及自己35歲時離開中時晚報到非凡新聞台任職,曾經與台內總監發生爭執,一言不合下,他當場拍她桌子,並對她大吼:「妳如果不是女生,我早就揍妳!」後來是公司的經理與副總將鄭弘儀拉走,才避免進一步的衝突。事後非凡的老闆與鄭弘儀深談,給他兩個選擇,一是記大過,原因是以下犯上。另一個選擇則是離職,但公司會給三個月的薪水。鄭弘儀不想讓自己受委曲,於是選擇離職。此一舉動讓鄭弘儀深受其苦,因為沒了工作,所以薪水也沒著落。加上有高堂與妻小需要撫養,中年失業的壓力讓鄭弘儀感到害怕。若非因鄭弘儀在非凡新聞台表現得不錯,爾後被年代老闆邱復生賞識,開辦年代產經台,才又開啟職場新頁。由此可知,覺察個人的情緒有其必要性,否則歷經像鄭弘儀的中年失業,對任何人而言,都會說:「早知道如此,何不忍一時之氣!」在認識了情緒到底是什麼後,我們就能更往前邁進一步,開始去覺察個人情緒,以避免自己在情緒失控後所帶來慘不忍賭的後果!


【後記】


今年因為偶然的機會下,應某基督教雜誌邀請,要寫為期兩年的情緒管理專欄,所以整合了一些過往的文章,將之化為如今的第三篇文稿。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jiat&aid=101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