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以色列 D4] 夢回耶穌走過的聖城
2020/05/01 15:39:38瀏覽1440|回應0|推薦18
1/25 Day8 耶路撒冷 Jerusalem Part2


苦路十四站

為能早些回到耶路撒冷參加活動,我搭乘6:30最早一班巴士返回聖城。阿拉伯人的巴士沒有受安息日影響,依然照常運轉。回到耶路撒冷才發現,城裡的街道彷彿淨空,原有的輕軌路線竟然變成行人徒步區。

回到昨日的出發點,今晨我想穿越時光,追尋耶穌生前走過的最後一段路 - 苦路(VIA DOLOROSA)的蹤跡。

我從大馬士革門進入古城,這座城門的歷史要追溯到公元二世紀的哈德良時期,然而現存的城門是由奧斯曼帝國的蘇萊曼大帝於1542年興建的。他在原有的古城外建立新的城牆,並開了新城門,從前的人經這兒就可前往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因此得名。城門附近是回教生活區,熱鬧的阿拉伯市集就在城門旁陸續開市。我在城門下與大歷史交會,感覺很奇特。往前再走一段,就來到苦路上。

話說耶穌已預言他將被門徒背叛。在與十二門徒用完最後晚餐後,他回到客西馬尼園的住處、整夜地禱告。不久便被以叛亂罪名逮捕,關進祭司家的地牢受審。最後判處釘十字架的罪刑,並要在受死前背負十字架遊街。這段路就是苦路的濫觴,最初是由聖方濟會在14世紀發想,後於18世紀確立的苦路十四站,紀錄當時耶穌就義的過程,方便朝聖者緬懷,如今則變成觀光客熱門的打卡景點。苦路由舊城東邊的獅子門起始,穿越攤販林立的穆斯林區,慢慢往山上的方向移動。前九站都發生在沿路上,而最後五站是耶穌從受釘、死亡到復活的過程。當年這地方屬於城外的各各他山上,當時的場景現已被蓋成聖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吸引成千上萬教徒前來朝聖膜拜。

短短約500m的苦路對後世影響深遠,讓非教徒的我也深受感動。然我發覺當地的猶太人並不信耶穌,住在附近的阿拉伯人更是無感,只有虔誠的外國人不遠千里而來。這就好比印度的佛教聖地一般,為何被先知感化的,永遠都是外族人,而不是自己的同胞呢?

安息日限定活動

由網路資訊我得知,每逢星期六的安息日早上十點,耶路撒冷市政府都會推出3小時的導覽活動,象徵性只需15新謝克爾的費用,非常超值,於是我先前已於網路報名。趕在時間到前報到,我發現參加的竟都是兩岸三地的華人,連導覽員都說不可思議。導覽員帶大家由新門走進舊城,沿途介紹許多古宅與老教會,深入分析耶路撒冷複雜的宗教分布,以及基督教派的差異。

從西元四千年前,耶路撒冷就有人類活動的紀錄,而後在一千年前,大衛王開始建城並定都於此。耶路撒冷被猶太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都視為聖地,舊城區依照不同的宗教與民族,畫分成四個居住區 : 分別是東北側的穆斯林區、西北側基督徒區、東南側的猶太區和西南側亞美尼亞區。舊城裡的巷弄猶如穿越迷宮般縱橫交錯,也區隔出不同的生活樣貌。阿拉伯區總是色香味俱全,基督教區寧靜肅穆,而猶太區格外乾淨新穎。

跟著導覽,我又來到聖墓教堂,如今這裡是舊城的中心,許多永恆的故事不斷地在此流傳。

一進門首先看見牆上的馬賽克壁畫,描繪信徒將耶穌從十字架放下,送入聖墓的情景。壁畫前方地上擺放的膏禮之石(stone of unction),據說是耶穌受難後,曾短暫安放遺體的大理石板。只要是信徒們,必跪在石板前,或撫摸、或親吻石板,甚至熱淚盈眶,感念耶穌為世人弘道受苦。

導覽員也為我們引薦一位老翁,竟是每天負責開關門的重要推手!教堂那扇歷史悠久的木製大門,門和鑰匙是由兩個穆斯林家族所掌管。每天清晨兩個家族的傳人,都必須趕到大門前,教堂內的執事,會先打開右門板上的小門,遞出木梯,由管門的接住,架在左門板上。然後管鑰匙的交出鑰匙開鎖,先開較低位置的鎖,再開較高的鎖,先開左門、再開右門,最後將木梯放回右門後,完成開門程序,人們方可入內。繁複的過程彷彿在進行一場神聖的儀式。

之所以這麼費工,是由於基督教分支眾,不少教派都認為自己才配擁有教堂的管理權,六大教派常為此爭執不下,因此鑰匙交給外教。目前羅馬天主教會、亞美尼亞使徒教會、希臘正教會負責教堂主要的行政管理,敘利亞正教會、衣索比亞正教會、科普特正教會則擁有部分祭壇等設施的使用及管理權。由於教堂多頭管理,堂內的動線與風格也非常獨特,這種荒謬也反映在2樓窗戶下的一只木梯?那又是另一個美麗的錯誤。

260年前,各大基督教派為爭奪教堂所有權,彼此幾乎要反目成仇。直到1757年,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君王奧斯曼三世重新劃分,連一個釘子、一塊石頭都清楚規定產權。當一切都安排妥善、各方簽字後,才發現還有個木梯被人遺忘在窗外,沒有劃分到。雖然木梯根本不是什麼聖物,只是工人裝修窗戶忘記拿走而已。但一旦更動這個多出的物品,勢必打破平衡,因此任它擺放,一放就過了數百年,任憑風吹雨打,腐爛之後,再放一個。據說目前這個已經150年了。是不是很扯?

耶穌的故事最後以悲劇告終,教徒卻因祂的犧牲獲得救贖。耶路撒冷千年流轉的悲情,似乎也正是她的美麗之處。

錫安的雞鳴與最後晚餐

下午兩點,導覽在西牆告一段落,然而聖城外,我卻還沒開始探索,於是要趕進度去看那城南的錫安山和城東的橄欖山。這是耶穌傳道的最後一站,也是最多經典場景的所在。

錫安山還有座知名的雞鳴堂,這裡紀念著彼得三次不認主的事件。當耶穌因叛亂罪被捕後,彼得遠遠地跟著耶穌到大祭司該亞法的家,就在此地,至今仍能看見耶穌被囚禁的牢房。耶穌曾告誡彼得,在雞鳴前必須三次說不認識他。彼得說他怎麼可能告訴別人他不認識老師。結果耶穌被捕,彼得遭漏夜審問,為求自保,他避認師徒關係(共三次),直到聽到天亮雞鳴聲,彼得才猛然想起主的預言,因而痛哭。此地後來便蓋了這座教堂 - 以雞鳴堂為名。

這故事的前奏是那一場最後的晚餐,耶穌在晚餐中告訴門徒,他將被出賣。我請教路人怎麼去 "Final Dinner",結果沒人知道,原來正確是要說 "Last Supper "。這個耶穌與十二門徒餐別的馬可樓,空間不小,顛覆我的想像。附近還有大衛與聖母瑪利亞的墓,每一處都是人滿為患。

趁著傍晚前我徒步走往橄欖山,沿路便會經過大衛城的舊址。那些越古老的古蹟遺址,越是藏身在地底深處,標註了我對千年古城的概念。這些取之不盡的觀光資源,也被以色列政府一一挖掘與重現。而我覺得以色列人在推展觀光方面,做了一件很友善的事,就是不收門票,所以大部分的教堂、清真寺,再如何有名,都可以免費參觀。

東城三里外橄欖山

最後我風塵僕僕來到橄欖山,橄欖山最重要的資產就是客西馬尼園將近千年的橄欖樹。結束與門徒的最後晚餐後,耶穌回到當時在橄欖山的住所客西馬尼園,他在花園的石頭上做最後的祈禱,徹夜未眠,不久便被以叛亂罪名逮捕,關進祭司家的地牢受審。那塊祈禱的石頭被搬進了由十二個國家出資建蓋的萬國教堂,成為橄欖山的另一名勝。萬國教堂內部燈光昏暗,似乎在呈現耶穌禱告時的景象,又名之苦悶教堂。

從萬國教堂背後的小路往上爬,還有一座小巧的眼淚教堂。據說耶穌在此看見第二聖殿的美麗,卻也感嘆耶路撒冷不久後將被毀滅、猶太人終將離散,因此當眾哀哭。眼淚教堂雖小 ,卻能俯瞰聖殿山與舊城,視野極佳。我來得稍遲,夕陽還沒看夠,就被管理員驅趕,只好再往高處走。

山腰上的瞭望台該是捕捉耶路撒冷舊城最無敵的地方,人們都聚在那兒。我聽到大陸人你一言我一語,談論武漢肺炎的疫情,說到武漢等地已經封城的消息。事情的嚴重讓人措手不及,如果兩千年前,是猶太人不守與神的戒律,受到懲罰、被神放棄,因而離散。那麼無神論的中國,遭到病毒攻擊,該如何解讀與神的關係?

從黃昏到黑夜,我在瞭望台看著聖殿山的燈火漸亮,那被約旦的胡笙國王,用820萬美金買的80公斤黃金貼上去的金頂,依然閃著金光,最吸引眾人目光。耶路撒冷的夜景因有了她,更顯得立體而不孤單。常聽到有人引述猶太經典塔木德(Talmud)說:「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總覺得言過其實;此刻隔著河谷,望著聖城的莊嚴與神祕,串起她前世坎坷的記憶,試想有哪個城市的美,像耶路撒冷這麼得來不易?所以我說,耶路撒冷的美是帶有濃濃鄉愁的,並不是純粹感官的眩惑。

晚上7:30,橄欖山的夜風寒涼,溫度驟降,所幸回程公車的班次多,我得以保暖著下山,是為一幸。

夜哭牆下的少年與教士

趁著星期六的安息日剛過,餘溫還在,我再度重返神聖的西牆(哭牆)前,想看看是否有不一樣的風情。

這一天有更多的祈禱者是極端正教派的猶太人,印象中他們是最能表現猶太祖先流亡心情的一群人。他們在哭牆前唸唸有辭、低頭禱告,身體或搖或擺,甚至默默流下淚來,讓人驚訝他們在此傾洩了多深刻的情感啊。我想起在伊朗的聖城馬什哈德,看到虔誠的什葉派教徒,竟能為了千年前侯賽因的死而自責不已。宗教果然都一樣,能讓相應者發痴著魔。

在耶路撒冷街頭,常能看到頭戴黑色蛋糕帽、留長鬚、身著西裝大衣的猶太人,他們便是最傳統的猶太教信徒,稱為極端正教派,約佔以色列人口的10%。和大多數的世俗派猶太教徒有別,極端正教派嚴格遵守猶太律令,小孩禁看網路、電視,未婚男子甚至不可與女子同行並坐。

話說當猶太人被放逐、輾轉進入歐洲各國時,由於他們格格不入的特殊行徑,常會讓當地人民看不慣,受到排擠。他們被限制不得擁有土地,因此他們改從事高利貸;他們自外於他國文化中,但因勤奮,漸漸囤積財富,卻屢遭眼紅,被誣陷謀劃作亂;甚至在一眾基督教徒的國度裡,他們被認為是迫害耶穌的民族,必須被消滅....。

這種種的理由,迫使猶太人從西班牙、英國、法國、俄國,一直到德國,不斷被驅趕。最後他們領悟到,必須融入當地社會,產生影響力,得到權位,才能保護自己。這樣的認知使猶太人開始世俗化,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大多數以色列人是成功人士的樣子。但對於謹守傳統戒律的那一幫人來說,他們非常憂心。極端正教派猶太人甚至不贊成用世俗化的方式建國,他們擔心這樣是違背神的旨意,會遭受神降罪懲罰。

或許這些極端正教派猶太人,是為民族流亡的悲慘歷史感到哀痛,或想到千年的流浪不知何時能真停止而不安。在西牆前,他們哭嚎了起來,身體還不由自主抖動,令旁觀的我也心生糾結。但另一群猶太少年卻在西牆下呼朋引伴,高興地圍圈跳起舞來。他們目睹了以色列今日富強的樣貌,對未來充滿信心。年輕的心宛如朝陽初昇,多麼令人感到希望。一道牆、兩種情緒,這又是何等強烈的對比啊!

許多來到西牆的人,會把自己的心願寫在紙條上,塞進牆縫中,聽說這樣神就會收到。在西牆的官方網站上,甚至有提供免費的線上代禱服務。只要在網站上寫下祈願內容,就有人會你印出來,塞進牆縫,猶如你親到現場一樣。用科技來行銷文化的認同感,是不是很酷 ?

看著人們站在牆邊祈禱,或自牆縫中塞進紙條,對天父訴說內心深處的秘密與渴望。我也有感而發,向神祈願,願瘟疫早日平息,願和平早日降臨。

安息日已過,街上恢復熱絡,真有一股大地回春,新年快樂的氣象。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xonnew&aid=13325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