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命是一首無聲以對的詩~李滄東《生命之詩》-感謝電小二推薦本文
2012/05/04 15:33:10瀏覽1384|回應0|推薦7

韓國導演李滄東,是我近來很想了解的一位導演,2007年《密陽Secret Sunshine》是我對他作品的初步印象。該片入圍坎城影展競賽片,全度妍也因精湛演出而榮獲韓國史上首位坎城影后。李滄東是一位很神奇的創作者,入行很晚,39歲才全心投入電影業,在此之前擔任過教職、劇場工作、作家,拍過三部電影後,又被延攬為韓國文化部長。《青魚》、《薄荷糖》、《綠洲》、《生命之詩》作品雖然不多,每一部卻直指人心。

《密陽》正是一部講述失去→傷痛→重生→崩潰→療癒,平凡卻深刻的故事。他的作品多以小人物的平凡生活為藍本,突然遭逢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在接下來巍巍巔巔的生命旅程中,如何試圖找到答案,進而與自己的內心達成和解。

李滄東最新的作品《生命之詩》,談一位獨力扶養孫子的外婆,發現自己罹患老年失智症後決定開始學習寫詩,這個看似冷門的主題,勾起我無限的好奇心,以下是該片的劇情簡介:

「美子(尹正熙)是個樂天知命的婆婆,有一份鐘點家護的工作。她與十多歲的外孫同住,離了婚的女兒則獨自在外打工。孫兒就像時下青少年,常常喊着要換手機。最近她開始學寫詩,從另一個角度領會生命的喜與悲。一天,小城的河上漂來一具少女的浮屍,而這件事竟然與她的孫兒有關……得知真相的美子感到無所適從,在私心和良心之間受折磨,只剩下詩歌作為她情緒唯一的出口…..

在這部探討隔代教養、親子代溝的主題背後,其實「性別尊嚴」才是其論述重點,對照李滄東的導演手記,當下了然於心: 

 

時至今日,詩已經漸漸式微,有些人感到遺憾,

也有些人說「詩這種文體早就該消失了。」

儘管如此,還是有人持續地讀詩和寫詩。

如果「詩」這個文體的未來發展不被看好,

這樣的持續有什麼意義呢?這是我想問大眾的問題。

事實上,身為電影工作者,我也捫心自問

「如果電影正在式微,這樣持續拍片有什麼意義呢?」”--李滄東

 

在俊男美女掛帥、感官娛樂當道的「視覺系」年代,李滄東選擇在藝術創作的生命角落裡,以細膩的筆觸透視現實社會的美麗與醜惡,就像他選擇以「詩」,一個凝鍊精緻,卻不幸式微的藝術形式,來表達他對當今電影「存在主義」的真實與虛無。我喜歡他電影中的淺淺悲鳴,不見聲嘶力竭的吶喊,只有冷酷異境的人心荒原中,驀然回首的一點人性溫度。《生命之詩》也獲得坎城最佳編劇的肯定,他的作品深度很值得我們期待。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di0896&aid=6417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