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建築是生活的容器
2016/02/17 19:52:00瀏覽1337|回應0|推薦18

現代主義建築之父柯比意和安藤忠雄都說:「建築是生活的容器」,意即對於生活在建築當中的人們而言,居所不再只是一座六堵牆的冰冷硬體,而是由生活點滴所積累的日常空間。

反觀台灣的住宅廣告,不外乎強調地段價值、稀有景觀、建材等級、大師團隊尤其樣品屋風格,就像一個個塑模打造的韓版整型美女,每個都美侖美奐、五官身材無可挑剔,但似乎缺乏自己的特色,特別是豪宅,儼然成為一種符號、身分位階的表徵,甚至是富人的玩具,當住宅變成一種商品,而非反映住居文化和生活型態,在高房價的資本主義運行下,便成了中產階級可望而不可及的奢華之夢了。

如果住宅是一種消費性商品,那我們的生活豈不像是一張張收銀機打出來的發票明細?但這個居住容器不僅等同於購屋總價,它還是個活體,有自己的加減法,今天加一點,明天減一點,後天又加一點,這生活的趣味便出來了。

喜歡有故事的老地方、有人情的老社區、有大樹的老公園、有溫度的老房子,因此對於新興重劃區的集合住宅大樓始終興趣缺缺(也許是酸葡萄心理的買不起)。就像卡爾維諾對於城市與記憶曾經這麼描述:「在每個小地方,都一一銘記了刻痕、缺口和捲曲的邊緣。」老房子留有時間的軌跡、生活的印記,就是比新房子多了一點「毛邊」的美麗。

我愛我的老房子、我的老社區。春光明媚的日子,書房窗前偶爾飛來幾隻台灣藍鵲,書寫著歲月靜好的溫柔。而我們也安靜從容地住在這裡,不知不覺走過了六個年頭,社區雖老,房子也舊,但這種實實在在的過日子風味,總帶給我難以言喻的幸福感。建築是生活的容器,不需要千萬豪宅、百萬裝潢、滿天繁星,只要給我一點點心火就可以。

 

 

*圖片來源:Studio Velocity 模糊界限的白色小山Montblanc House

http://www.mmag.com.tw/ad/20140724-architectural_design-941

 

 

( 心情隨筆愛戀物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di0896&aid=47036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