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賴活?還是耐活?-電影中的小人物悲歌
2015/07/16 21:27:31瀏覽1209|回應0|推薦15

小人物的故事之所以動人,來自於能屈能伸地柔軟、不向命運低頭的頑強,讓我們從冷暖人間中看到真誠與勇氣。就像余華小說《活著》的福貴,因想活著所以凡事豁達以對,用一種近乎阿Q的蠻勁,熬過所有的痛苦與絕望。福貴認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而且會越變越好。

然而,如蜉蝣般活著,真的是一種生命的恩典嗎?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導演狄西嘉《單車失竊記》、日本導演小林正樹《切腹》則提出不同的思辨。二戰後經濟大蕭條時代,父親好不容易掙得一份張貼海報的工作,典當了家中的被褥以換得一輛工作需要的腳踏車,沒想到上工第一天就被偷了,此後父子倆就在街頭巷尾尋找那輛失竊的單車,在走投無路、情非得已之下,父親只好去偷別人的腳踏車,卻當場人贓俱獲、被路人逮個正著圍觀喊打,一旁的兒子目睹整個過程…..

小林正樹的《切腹》異曲同工,同樣是戰後經濟蕭條下小人物的悲歌。德川幕府結束了日本數十年的戰亂,結果不少武士無用武之地,許多藩主的家臣頓時失業成為浪人。傳言某些浪人選擇跑到大戶人家,要求借對方的體面大宅切腹,免得繼續忍辱偷生,被訪的大戶大多給錢打發了事,這種變相的金錢敲詐在當時蔚為風氣。後來有一名浪人有樣學樣,沒想到大宅主人果真同意讓他切腹,弄假成真凌遲至死…..

相對於樂觀「活著」的福貴,我更為單車失竊的父親和切腹浪人的處境而傷痛。藉由這些平凡的小人物,導演對人性的卑劣與批判反而有更犀利的著墨,像一把鋒利的刀,毫不留情剖開社會面相,反射人心幽暗,那種再三碰壁、尋找生存的渺茫機會,簡直比世界末日還要冷酷異境。因為被竊取的不只是表象的物件而已,還有更深層幽微的東西也一併丟失了,比如尊嚴、信任、親情、同理心、是非觀….那是人性中最無價的珍寶,即便「活著」,空殼之驅又有何用呢?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di0896&aid=2603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