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勒的威尼斯之死
2015/01/11 00:39:10瀏覽1265|回應0|推薦8

很喜歡讀毛尖女士的影評,除了很有知識性、文字底蘊深厚外,寫起名人軼事的八卦內幕更是精彩絕倫、活靈活現,筆鋒極有渲染力,彷彿她就在事件現場SNG轉播,讓人不得不信。

看她是怎麼描寫名列「百部最佳同性戀小說」榜首的《魂斷威尼斯》?原著作者湯馬斯・曼,在聆聽馬勒的第八號交響曲後,曾激動不已地寫信給作曲家,除了表達最誠摯的敬意,讓他顫抖狂喜的是,「他在神聖的馬勒身上,在他的音樂中發現了同性戀傾向,他感到自己黑暗的激情突然明亮了」!倆人因此成為知交,後來湯馬斯・曼和妻子旅行威尼斯時,途中聽到馬勒過世的消息,再加上他在威尼斯的所見所感,於是引發他寫作《魂斷威尼斯》的動機,並於1912年完成發表。評論家普遍認為,書中男主角奧森巴赫,其實就是馬勒的原型。

後來這本很純愛的同志小說,1971年被義大利同志導演維斯康堤Luchino Visconti相中改編成同名電影,因為沒有人比他們更了解這種禁錮壓抑的愛了。維斯康堤以馬勒的第五號交響曲,作為這部以悲劇收場的愛情主旋律。他將小說中的主角奧森巴赫,由原本的作家改為音樂家(根本就在影射馬勒),當他在旅館大廳第一眼見到那位美少年時,就像被電擊一般灼傷了雙眼。為了多看男孩一眼,這位年近半百的音樂家甚至捨不得離開霍亂籠罩的威尼斯,他無法遏止自己對美少年的渴慕,愛如狂潮淹沒了他,思念如霍亂蔓延吞噬了他,兩人自始至終沒有肉體接觸,奧森巴赫也沒有離開威尼斯,他死於霍亂,卻是心甘情願被愛情殺死的。

這首馬勒第五號交響曲的小慢板,相當淒美柔婉、神秘飄渺,聽了無不泫然欲泣,深陷泥沼的單戀之苦有最深沉的壓抑,也許一切的耽美與癡愛只是他的自作多情?但只要能再看他一眼,就這麼死去也有了意義。

馬勒第五號交響曲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ta-b2QSU4o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idi0896&aid=2010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