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的涵義
問題二:「定」的涵義是什麼?
回答二:「定」就是平等地放置。什麼是「平
等地放置」呢?就是將心和心所(二者通常合稱為
心))平等地、正確地放置與保持(通稱專注)在單
一目標(或譯為所緣)。
《清淨道論.第三章.第3段》
第一級的修行者應如何正確地明白以上的陳述
呢?你現在正努力地朝向得定,所以,只要你一天
比一天更能將心專注在單一目標(所緣),那麼,
你已經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了。在訓練的階段,你
必須循序漸進,不可能一開始就能完全地將心專注
在單一目標(所緣)。
再者,你應該對以下兩點深入了解:
(一)什麼是將心專注?
很多修行者在修行的開始階段,每當發現內心
有雜念時,就會過度地擔心與憂慮。其實,只要修
行者不縱容或陶醉在雜念中,也就不必過度地譴責
自己。內心還有雜念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乃至在近
行定當中,雜念還是會生起的,只要輕輕地將心帶
回到修行目標即可。正確的心態是只要你的心體驗
著禪修主題就對了,不需要過度苛刻地固守目標。
正如一位鋼琴家在演奏樂曲時,他看起來好像同
時眼睛看著樂譜、手指彈奏琴鍵(有時還翻著樂
譜)、腳踩著踏板、耳朵聽著自己彈奏出來的樂
音、身體還隨著音樂的旋律在搖擺。在他同時做出
這些活潑的動作時,他正是處在很好的預備定狀態
中。同樣地,在你修定時,應該讓自己的心活潑,
不要呆板地將心固定在修行目標上,以為那樣是定
的唯一呈現狀態。
在這裡,千萬不要誤解「將心平等地專注」為
死死地守著一成不變的修行目標。應當理解這句話
是指心與修行目標之間活潑的互相交流。這種互相
交流可以通過種種方式進行,只要它是和諧的、有
趣的、富有創意的互相交流就對了。為什麼說這種
交流是「平等地」呢?因為這種交流具有「和諧」
的特性,所以是「平等地」。
千萬不要誤解「將心正確地專注」為只有做
著單一件事情(即專注著你的目標)才是正確的。
其實,只要你所做的一些事情都圍繞著你的單一主
題,那就是正確了。就像上述鋼琴家的例子,在演
奏鋼琴的過程中他是處在預備定的狀態。這時他的
耳朵、手、腳、身體都同時在做著不同的事情,但
是這一切活動都圍繞著他的單一主題――演奏樂
曲,因此他就處在一種很好的定境中。同樣地,在
你修定的時候,如果你的一切身心活動都圍繞著修
定的主題,循著這一主題的軌道前進,你就做到了
「正確地」放置與保持心和心所這一項要素。
(二)什麼是單一目標(所緣)?
單一目標(所緣)並不是單一件東西,而是可
以呈現不同面貌的單一主題。修定時所專注的目標
並不只是物質的目標,更多時候它是由心變現的抽
象目標。即使是物質的目標,它也是每秒鐘都在改
變,只是由於這種改變太微細了,所以不容易察
覺。
在修定的開始階段,通常我們會採用像呼吸這
一類物質的目標作為起點來啟發自己,但是我們
必須知道這目標並不是自始至終永遠不變的。事實
上,我們更應該將目標看成是一種主題,例如:當
我們以呼吸作為修定的目標時,我們應當體驗呼吸
為一種滋養生命的能量。當你能如此珍惜呼吸時,
你才會開始品味、享受呼吸。
由於呼吸是一種主題,因此它是一種能夠呈現
為不同面貌的抽象目標。剛開始時呼吸可以是粗而
長的,接著可能變成細而短,然後可能變成無法捉
摸。這一切變化正是呼吸作為滋養生命的能量這一
主題的健康表象。只要你的心繼續圍繞著滋養生命
的能量這一主題去體驗呼吸,呼吸可能會變成灰白
色的棉花或未經磨亮的鑽石,乃至變成更殊勝燦爛
的禪相。
因此,不要死板地將呼吸看成是物質空氣的東
西。呼吸應該是你心裡歡喜、珍惜的主題。如此你
才不會誤解單一目標(所緣)為單一件東西。其
實,單一目標(所緣)是可以隨著你的心進入不同
層次空間時呈現不同面貌的單一主題。
比如在《清淨道論.第四章.第2 9段》就記
載了一段重要的解說:在修持「地遍(或土遍)」
時,我們可以借用任何一個能啟發我們心生起歡喜
的主題或概念。「土」這物質,可以讓我們聯想
到:地、大地(天戴「地載」)、友善的大地(堪
忍如大地)、賜給我們財富者(皇天「后士」)、
蘊藏無比財富者(地以厚德載物)、或任何一種能
啟發你與地相應的主題或概念。以此類推,在修持
其他業處時,也應如此。
結語:
(一)修定時,你正在朝向於將心平等地、正確地
專注於單一目標(所緣)。只要你保持活潑
的心,每天與修行目標和諧地交流,就是這
裡所說的「平等地專注」。
(三)正確地專注:只要你的心圍繞著單一主題的
正確軌道前進,就是這裡所說的「正確地專注」。
(四)單一目標(所緣):單一目標不應想成是單
一個東西,更不是死死的物質目標,而應當
想成是一個主題,能夠隨著心境轉變而呈現
種種不同的面貌。
定的特徵、作用、呈現狀態、近因
問題三:什麼是定的特徵、作用、呈現狀態與
近因?
回答三:定的特徵是「不散亂」,作用是「去
除散亂」,呈現狀態是「不搖動」,近因是「快
樂」。
《清淨道論.第三品.第4段》
對於修行止禪以培育定力的人而言,這是一段
很深奧的陳述。(一)「不散亂」,(二)「去除散
亂」,(三)「不搖動」,(四)「快樂」。這四
項都需要詳細地考查。其中,「快樂」這項作為主
導的近因尤其重要。
為了明白這段話,讓我們想像一位非常忙碌的
企業家。經過一整天的工作下來,他非常疲累。然
而,一個半小時之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議等著
他。現在,他坐下來,放下一切的事務,修行呼吸
念(或稱安般念)。二十分鐘之後,他入定了。他
的秘書來到門口正要敲門時,看見他坐著不動。這
就是定的呈現狀態――「不搖動」;此時,他的心
有「不散亂」的特徵,他所證得的定有「去除散
亂」的作用,可是產生這一切的近因(直接原因)
是「快樂」,這快樂的根源是他通過善巧的方法體
驗呼吸而產生的。
在上述這段敘述裡的第一個陷阱是:當我們看
到定的呈現狀態時,我們不知不覺地想要模仿這種
不搖動的呈現狀態,以便獲得定力。事實上,我們
應該如何做才能培育定力呢?我們應當培育定的近
因(最直接的原因),而不是培育定的呈現狀態。
這種誤解使許多修行者在靜坐時很怕移動自己
的身體,他們總是認為身體一動的話,就會使自己
離開了「不搖動」的狀態。然而,就第一級的修行
者而言,當你的身心太緊時,自然會想要動一下,
讓身體舒服、心快樂一點。這時不應該強制自己
的身體不動,因為藉著多培育一些定的近因(即快
樂),你就會更接近於定。
因此,在修定之時,我們的重點不是「不散
亂」、「去除散亂」、「不搖動」, 而是「快
樂」。「不散亂」、「去除散亂」、「不搖動」都
是修定的結果,「快樂」才是定的原因。修定的結
果就是定本身,它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從它的
特徵來看,它是「不散亂」;從作用來看,它是「
去除散亂」;從呈現狀態來看,它是「不搖動」。
但是在修定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培育定的原因(近
因),而不是培育它的結果。
第二個陷阱是:當我們聯想到「定的特徵是不
散亂」時,我們會很害怕心裡有雜念產生,因為
那意味著我們的心散亂了。於是我們將修行目標凍
結、固定起來,想著:「現在我沒有雜念,只有單
一個目標,因此我具備不散亂這項特徵,我正在如
此培育定力。」然而,如此做時你是在培育定的特
徵,而不是在培育定的近因。事實上,你應該做的
是,讓你的心愈來愈享受修行。唯有當你的心愈來
愈喜歡修行時,你的心才會自然地產生具有不散亂
特徵的定。所以,你不應培育特徵,而應培育近
因。正是因為有了快樂,所以你的心才能進入具有
不散亂特徵的定。
第三個陷阱是:當我們聯想到「定的作用是去
除散亂」時,我們會懷著很強烈的動機,想要清除
內心所有的念頭,以便培育定。然而,如此做是在
培育定的作用,不是在培育定的近因。事實上,正
確的作法是透過培育定的近因來獲得定。有了定之
後,定自然就有去除散亂的作用,也自然會使你的
雜念愈來愈少。
有人會問:「當我們覺察到心跑去想其它念頭
時,不是應該將心帶回修定的目標來嗎?」是的,
不過這麼做不是我們的主要重點。我們的主要重點
是定的近因。我們應當讓心愈來愈享受修行本身。
藉著在每次修行時都有愈來愈多的快樂,定會自
然地產生出來。定力加深時,它就會去除散亂。不
要以為你真的能夠以清除所有的雜念的方式來產生
定。當你開始對修定有一分的享受時,就會感受到
一分的快樂,而這一分的快樂就會產生一分的定
力。這一分的定力就有「去除散亂」的作用,能夠
更有效地避免雜念生起,於是產生了第二分的快
樂。這第二分的快樂依次地產生第二分的定力。如
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輕微的定力有避免雜念的作
用,進而產生更強的定力。因此,我們只需要培育
近因,百分百的「無散亂」最終才會自然地顯現出
來。
結語:
(一)在修定之時,我們不應培育定的特徵「不散
亂」、作用「去除散亂」、呈現狀態「不搖
動」。這些只是修定的結果而已。
(二)在修定之時,我們應該培育定的近因,也就
是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