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掌中之葉――止觀】第一章 定的種類與層次 悉達多學院 編委會
2014/02/11 10:17:04瀏覽435|回應0|推薦0

定的種類與層次
問題四:定有多少種?
回答四:定有三種,即預備定(遍作定)、近
行定與安止定。
在修定之時,隨著煩惱的逐步淨化以及定力的
逐漸進展,修行者會經歷定的三個層次,也就是三
種不同強度的定。
一、預備定(或名遍作定)
這是開始付出努力修定時所得到的定力。這種
定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專注於某一目標時自然會用
到的定。預備定的強度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的自
然專注能力不同。有些人能夠很輕易與有力地專注
於他們所做的事情,有些人則很難將心保持在任何
的單一事物上,即使只是很短暫的時間也不能。根
據科學研究,在上課當中,平均學生每分鐘就會有
6~10秒鐘的分心。換句話說,在那6~10秒鐘裡,
學生們失去他們的預備定,因此無法了解老師正在
教些什麼內容。
無論自己的預備定強度如何,都應該把握修定
的要領,繼續努力修行。在不斷地穩定與增強預備
定之後,它就會發展成近行定。
在增強預備定的過程中,修行者會經歷以下幾
個階段:
(一)當修行者將心平靜下來、放下過去與未來的
一切掛念、純粹地只是放鬆時,他的心會慢
慢地愈來愈寧靜,愈來愈能覺知當下剎那。
儘管他的心不時地還會有雜念,當他一察覺
雜念時,只需要輕輕地將心帶回到修定的目
標,例如呼吸。漸漸地,這種覺知當下的時
段會逐漸加長。這個階段稱為「覺知當下的
階段」。
(二)當修行者的心愈來愈能安住於當下境界時,
他自然會經驗到愈來愈多的內在平和,儘管
內心還是不時有雜念生起。這個階段稱為
「平靜覺知的階段」。
這平靜覺知是很重要的階段。正是在這
個階段,修行者會開始喜愛修行。即使修行
的時間不長,但是每次修行時,他都會感到
精神回復充沛(再充電的感覺)。這就是許
多經過修行訓練的政治家、企業家在一整天
的忙碌之後,想要安住以恢復精力的階段。
家庭主婦在照顧好動的小孩一整天之後,
也能享用這階段裡的安寧舒適。儘管修行者
對修行目標可能還未掌握得很清楚,但是每

一小段靜坐的時間都是很有利益、很有價值
的。
(三)如果能夠每天繼續修行,這平靜覺知會愈來
愈強,修行的目標會愈來愈清楚,修行者也
愈來愈能夠覺知修行的目標。這個階段稱為
「自然覺知修行目標的階段」。
在這個階段,即使你專注於修行的目標
(例如呼吸)很長一段時間,也不會因此而
感到頭痛,因為你不去強迫你的心,也不去
緊緊地抓住你的目標。這時,覺知目標就像
是你的第二天性(老習慣)一樣。就像你每
天進出自己的房間時,不需要動這樣的念
頭「我正在進門」、「我正在出門」。事實
上你的心是非常熟練地如此做,這是習慣成
自然的事。因此,我們稱這個階段為「自然
覺知修行目標的階段」。你會愈來愈熟練於
這種培育心性的練習,愈熟練時就愈不用造
作。
(四)當上一個階段進一步發展到成熟時,修行者
就達到預備定的頂端,能夠在一段長時間裡
自然地覺知目標,沒有受到多少干擾。正常
而言,在這個階段,境界會愈來愈微細。當

我們的心愈來愈熟練時,它會不假思索地作
用。心會直覺地覺知修行目標,因為這時的
目標已經太微細了,無法用粗的心念去覺知
它。正如玩任何一種球類運動,進步到相當
程度時,你必須不假思索地擊球;只要你一
思考,你反而擊不中球。因此,必須記住,
只要你直覺地在覺知目標,你就是走在正確
的道路上。這個階段稱為「成熟的預備定階
段」,最終它會發展成近行定。
二、近行定
稱呼它「近行定」是因為它是通向止禪的入
口,也是通向觀禪的入口。當它被用來修行觀禪
時,傳統上稱它為「剎那定」。這個階段的特徵
是,它是專注於原本的相或(就某些業處而言)似
相的一種穩固的定。在這個階段,修行者還會知
道發生在自己內在與周遭的事情,但是不會受到影
響。從這裡開始,修行者可以選擇繼續修止禪或轉
修觀禪。
如果選擇轉修觀禪,這階段的定力(近行定或
剎那定)能夠用來修行對一切現象與過程(一切有
為法)的正念觀照,藉此培育對生命本質更精細、
更完全、更直接的覺知。
如果選擇繼續修止禪,藉著增強與純化這階段

的定力,修行者終究能證得安止定(禪那)。
三、安止定
在安止定的階段,心融入修行目標(似相),
完全沒有雜念和造作。在最初進入安止定的階段,
這種境界可能只持續不到一秒鐘。經由不斷的練
習,這種境界的持續時間會逐漸延長。就初學者而
言,有時可能會由於不夠精通,而在一次靜坐當中
有近行定與安止定混合發生。
我們將在第二級裡詳細地討論近行定與安止
定。
結語:
(一)依照定的強度而分,定有三種:預備定、近
行定、安止定。
(二)在預備定的層次,修行者會經歷四個階段:
1.覺知當下的階段;
2.平靜覺知的階段;
3.自然覺知修行目標的階段;
4.成熟的預備定階段。
(三)成熟的預備定階段是通向近行定的階段。
(四)藉著體驗近行定的進展,修行者最終能進入
安止定。

定的精通程度
問題五:依照精通的程度而分,定有多少種?
回答五:三種。「剛剛獲得的定是下等,還不
很熟練的定是中等,很熟練而且自在的定是上等。」
《清淨道論.第三章.第10段》
《清淨道論》提到下等、中等、上等這三個層
次的精通。在這裡,我們以安止定為例來說明這層
涵義。
下等的精通是指剛剛獲得安止定的情況,就
像一些初學者,只體驗了幾個心識剎那的安止定之
後,又再掉回到近行定。這正如在地上爬行的幼
兒,能夠突然地站立起來,然後馬上又會跌倒回地
上。他會使用各種技巧來延長站立的時間,然而這
不是一兩天就能成功的。
就修定而言,我們不應該強迫心去延長安止的
時間,而應該注重於十種安止的善巧方法(參見《
清淨道論實修手冊之止禪 (第二級) 》一書),藉
此來延長安止的時間。同時也應該每天修行,因為
進步是需要時間和不斷練習的。
當心對於處理這種微細經驗愈來愈善巧時,就
達到中等的精通。這時,心安住在安止定中的時
間漸漸增長,修行者漸漸能體會安止的五種基本自

在,即:入定自在、住定自在、出定自在、轉向自
在與省察自在。
上等的精通是定力的高度開展與長時間的持續
入定。要達到上等的精通是不容易的。想要達到長
時間入定,需要許多因素完美與和諧地配合才行,
包括健康的身體。
要了解安止定,有一項重要的事情必須澄清:
通常會令人迷惑的是「為什麼在安止定中我仍然聽
見聲音?」這項迷惑之所以生起,乃是因為「安止
定」一詞可用在兩種不同的層次:相對的層次及究
竟的層次。我們必須更精確地討論這件事。
在相對的層次上,入安止定的人仍然可能聽見
聲音。佛陀稱這種情況為「定還未純淨」,正如大
目犍連尊者的例子:他安住在第四禪中,卻仍然聽
見大象的聲音。
大目犍連比丘告訴諸比丘說:「諸友,我在這
葉毗尼河邊入不動三昧(第四禪)時,聽見群象入
流渡河所發出的聲音。」諸比丘抱怨、不滿、憤慨
地說:「為什麼長老大目犍連入不動三昧時還能聽
見聲音?長老大目犍連說上人法(大妄語)!」他
們向世尊稟告此事。世尊說:「諸比丘,他是有這
種三昧,只是還不純淨。目犍連所說的是事實。目
犍連不犯戒。」

在究竟的層次上,安止定的每一個心識剎那都以
修定目標作為對象,不會同時也認知其他目標,當然
也就不會聽到聲音。當修行者入色界定時,這些安止
定的心識剎那是色界心;當修行者入無色界定時,這
些安止定的心識剎那是無色界心。然而,心的生滅速
度實在太快了,一秒鐘內就有數萬億個心識剎那生滅
過去。那麼,一次靜坐的時間裡心識剎那的數目之多
可說是數不盡的。當修行者的定力還未純淨時,在一
次靜坐中,他的心會進進出出安止定許多次。儘管如
此,我們仍然承認他達到了安止定的境界。
舉例而言,現在我手中握著一杯水。就相對的層
次而言,我可以說:「我手裡有一杯水」。然而,就
究竟的層次而言,這杯子裡並不純粹只有水,水裡還
有許多礦物質,意思是這杯水還不純淨。水分子是水
分子,礦物質分子是礦物質分子,彼此不同。可是,
儘管水裡還有礦物質存在,我是否就不能稱它為「一
杯水」呢?在現實生活中,我還是可以如此稱呼它
的。如果要講得更精確的話,我應該稱它為「一杯還
不純淨的水」,就像佛陀稱呼大目犍連尊者的第四禪
一般。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如此精確地斤斤計較用詞
是很不切合實際的。
因此,在談理論時,我們可以用究竟的層次來

談止禪;但是在談實修時,則必須用相對的層次來
談,因為定力的培育是漸進的,純淨的程度是由少
分慢慢地進步到多分,不能要求一開始能夠入定就
達到百分之百純淨。
即使是佛陀座下神通第一的大目犍連尊者,所
入的第四禪都還未百分之百純淨,還有聽見聲音
的時候,由此可知,如果想順利地在止禪上進步的
話,一開始就只能從相對的層次來談實修,如此才
切合實際。唯有學會禪那之後還繼續專修止禪許多
年的老修行,才可能用究竟的標準來衡量自己的禪
那。如果一開始就硬要以究竟的層次來要求自己,
實在是與自己過不去,只會打擊自己的信心,扼殺
自己的進步,不會產生正面的效果。修行者在這個
問題上必須如此釐清,不可混淆。
結語:
(一)以精通的程度而言,定有三種,即下等、中
等、上等。
(二)安止定一詞可用於兩種層次:相對層次(日
常用法)與究竟層次。
(三)在相對的層次上,有純淨的安止定與不純淨
的安止定。
(四)在究竟的層次上,安止定指的是色界心與無
色界心的心識剎那。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hooray&aid=11076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