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九二共識互信交流為兩岸和平基石
2015/06/13 11:11:35瀏覽229|回應0|推薦0

    現階段的兩岸關係,能夠擱置爭議維持兩岸的和平穩定,都要歸功於「九二共識」的互信基礎發揮了重要的效用。在「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以及「不統、不獨、不武」的原則下,2008年至今兩岸一共簽署21項協議,讓交流走向制度化的保障。九二共識的最大作用,在於為兩岸的政治對峙互不來往找到解方,這是一個以交流促進了解,以互惠化解敵意,深化彼此互信的機制。

    首先,九二共識促進兩岸互動。自馬總統2008年上任之初開始周末包機,同年年底實現常態包機。兩岸經貿往來及旅遊人數日漸上升,陸客累積來臺達1,400萬人次,為臺灣的觀光產業帶來了可觀的外匯收益。同時,每年也有四五百萬人次的臺灣人民赴中國大陸進行旅行、貿易等活動。隨著城市的多點並行,兩岸交流的密度由點線逐漸連成面。此外,兩岸在文化、教育等領域的拓展更為迅速,不只專業人士交流頻繁,交換學生也越來越多。來臺陸生從2008年的800多人成長到現在32,000多人,而臺生赴陸就讀的人數也屢創新高,多層次的互動學習,增進彼此的了解。我們可以說「九二共識」為兩岸的長遠埋下和平的種子,間接化解了許多成見。

    其次,九二共識增加彼此互信。2008年的博鰲論壇開始,蕭萬長副總統與中國大陸總書記胡錦濤會面達成恢復協商之默契,到2013年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我方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與中國大陸國臺辦主任張志軍互稱彼此為「主委」與「主任」等政府官銜,雙方先後在南京、臺北以及北京三度會晤並互稱官銜。這樣的突破前所未見,充分顯示海峽兩岸在「九二共識」的裨益下已經建立制度化的溝通管道。事實告訴我們,唯有正視現實,持續地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下累積彼此互信。

    第三,九二共識維繫兩岸和平。馬總統上任前,海峽兩岸走過國共內戰的軍事衝突時期,也走過烽火連天的外交對峙時期。這些衝突在2008年後已不復見。兩岸人民將對峙的心思轉移到共創經濟發展的繁榮,臺商企業也因為海基會與海協會的協助更有保障。而ECFA的簽訂更為兩岸貿易帶來了許多優惠,互補互利共創雙贏,這都是九二共識的基礎帶給兩岸人民的重大好處。

    「九二共識」帶給兩岸互信的基礎,這是我們必須要繼續珍惜也要持續堅持的方向。然而,我們仍希望中國大陸當局停止不必要的恫嚇,以免破壞了九二共識建構的互信機制。例如在國際參與方面,要放棄不必要的對制。為有兩岸互相協助互相認可,兩岸的互信才能夠更加深化。進一步來說,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中國大陸當局必須要樂見中華民國加速和相關國家有關FTA的談判進程,協助消除臺灣融入區域與全球經濟整合的障礙與堡壘。此外,中國大陸當局也應該要持續樂見臺灣加入專業性國際組織,對等互動並釋出善意是化解兩岸成見的根本之道。

    另外,九二共識的精神在於海峽兩岸和平且對等的談判,武力不該作為談判的終極籌碼。軍事對峙的時代已經過去,兩岸的和平與共榮,不僅是雙方政府多年來的努力更是兩岸人民所共同期盼的。

    「九二共識」已經為兩岸帶來顯著的成效,我們化干戈為玉帛,以協商代替對抗。這是兩岸賢者多年來集體智慧的結晶,得之不易,必須珍惜。兩岸之間必須要以「九二共識」的基礎達成互信的精神、要面對差異、深化交流達成互之的境界、要體諒彼此特殊的背景與困難達成互諒的可能。以「互信」、「互知」與「互諒」的態度維繫兩岸的和平發展,才能可走的可長可久。

原文網址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mir111&aid=24407654